摘 要:文言文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不可替代的教學意義,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文言文品析能力與文學素養。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文言文教學顯著的特點,使得教師在教法選擇上出現了一定的問題,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針對這樣的背景,開展教學研究,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尤為重要。本文主要從當前的實際教學情況出發,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從多方面論述如何提升高中文言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有效策略
一、 引言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孕育著深厚的語言文化,文言文則是承載這些文化的載體。那么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有效的文言文閱讀教學,并不只是讓學生掌握生字詞,提升閱讀能力,更要從這些文學作品中接受啟發,感受燦爛的語言文化。但是文言文理解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既要找到科學方法講解難點詞句,還要結合人文教育的思路,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與綜合能力。那么我將針對高中語文教學,淺談提升文言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二、 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
要開展有效的高中文言文閱讀教學,必須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為整個教學體系指定前進的方向。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認為文言文教學就是讓學生掌握生詞、讀懂全文,其實科學的教學理念是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就以《勸學》的教學為例,引導學生學習這篇文章,不僅僅是要讓學生掌握重要的理論知識,比如懂得虛詞“而”的各種運用,還要讓學生從中獲得感悟,收獲重要的人生哲理。于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這些理論知識先作簡單講解,并且運用模塊教學法,將這些知識聯系起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隨后,則是引導學生進入文章中對人生哲理進行探索,學生能夠從“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中獲得啟發,知道在學習中要注重積累,腳踏實地,最終到達夢想的象牙塔。通過這樣的方式,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在提升學生知識水平的同時,引導學生獲得啟發,收獲寶貴的人生哲理。
三、 改善傳統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開展文言文閱讀教學的核心元素,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法只會限制學生的學習行為,讓學生難以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教師需要改善傳統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就以《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教學為例,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鄒忌向齊王納諫的故事,引導學生了解其中各種虛詞和實詞的用法,讀懂文章的中心思想。在過去,教師就是運用填鴨式教學法將這些理論知識進行一步一步地灌輸,形成了緊張壓抑的氛圍,讓學生感覺學習文言文十分枯燥無聊。于是,教師要改變這樣的方式,要求學生先簡單的通讀文章,將文章中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進行分析,能夠用簡潔的語言進行陳述,提升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隨后,則要讓學生用課本劇的形式將這樣的故事表演出來,深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與掌握,也能夠更好地讀懂文章的內涵,更提升了文言文教學的趣味性。通過這樣的方式,改善傳統的教學方法,提升了文言文教學的科學性與趣味性,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
四、 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
基于新課程改革的思想,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能夠將文言文當中的情景還原出來,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與感受。就以《滕王閣序》的教學為例,作者通過精妙的描寫將滕王閣的美景表現得淋漓盡致,也抒發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情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系統引入多方面的素材,創設一個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感覺自己仿佛就漫步在滕王閣中,對于周圍的風景有著一種直觀的感受,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對文章的段落進行賞析時,比如讓學生了解“煙光凝而暮山紫,潦水盡而寒潭清,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教師可以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這些美景的秀麗,對這些文段進行更好的賞析。接下來,再引導學生思考,結合作者當時的經歷,讓學生感受作者當時的所思所感,從而理解作者的情感,對文章進行整體性的把握。通過這樣的方式,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文章進行思考與感悟,獲得理想的學習效果。
五、 組織多樣的學習活動
開展有效的文言文閱讀教學,并不只是開展課堂教學,而可以為學生組織多樣的學習活動,讓學生感受文言文學習的多樣性與豐富性。就以《論語》的教學為例,這一章節主要引導學生了解儒家思想,從中獲得啟發,學會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理論知識不再局限于課堂講解,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國學誦讀活動,讓學生獲得更好的感悟,也能夠接觸更多儒家思想經典,突破了課堂教學的限制。隨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本劇的排練,選取國學經典中的小故事,讓學生用表演的形式加以呈現,鍛煉學生的表現能力,也讓學生再一次加深理解與感悟,獲得全面的啟發。再或者,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繪制手抄報,鍛煉學生的創作能力。通過這樣的方式,組織多樣的學習活動,讓學生收獲全面的學習體驗,獲得全面的進步。
六、 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
開展高中文言文閱讀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語言鑒賞能力和文學素養。因此,教師不僅僅要重視知識的傳授,還要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讓學生了解借景抒懷的寫作手法。針對這樣的寫作手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課內學習的文章作為依據,進行探究性學習。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需要再一次回顧這些所學過的文章,從而起到有效的復習效果,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與感悟,更好地記憶其中的理論知識。同時,學生深入了解借景抒懷寫作手法的意義與運用效果,能夠從《滕王閣序》《醉翁亭記》中知道,作者描寫這些景色就是為了抒發個人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憤懣之情。通過這樣的方式,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七、 結語
總而言之,高中文言文閱讀教學有著重要的教學意義,不僅僅是完成新課標的教學任務,更是讓學生感受漢語言文化的魅力,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與綜合能力。基于這樣的教學理念,需要教師進行進一步的教學研究,制定科學的教學方案,提升文言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那么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要找到科學的教學方法,讓難懂的文言文簡單易懂,同時組織多樣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取得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帥.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J].學周刊,2017(08).
[2]魏杰.文言文閱讀教學的三把金鑰匙[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0(03).
作者簡介:
吳智昌,江西省吉安市,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井岡山大學附屬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