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生物課堂中提出有效提問教學的思維模式,它的提出和應用讓學生產生懷疑、產生困惑、產生焦慮同時又產生探索的心理狀態,而這種思維的激發則驅使個體積極思維不斷發展,不斷提出、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本文著眼于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幾個問題展開討論,又根據這些問題依據筆者個人教學實踐經驗談及幾點個人觀點及建議和思考,希望閱讀者能夠積極提出改進意見。
關鍵詞:生物課堂;有效提問;策略
課堂開展的重要環節之一即是提問,課堂有效提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教學效率以及教師的教學效率,啟發和活躍學生的課堂思維以及有助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的參與度和積極性,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初中生物課堂在展開有效提問教學方式的同時,又滋生出很多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應該怎么樣解決?以及如何進一步推進初中生物課堂有效教學的發展,這成為當前擺在廣大初中生物教師面前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
一、 當前生物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1. 提問缺乏計劃性
課堂教師提問比較隨意,想問什么就問什么,對課堂提出的問題不能提前確定問題的內容、提問的對象以及提問的時機;隨時而問,想到什么就問什么;隨“題”而問,但是能在課題教學中想到的問題都提出來,出現滿堂灌的現象;隨“人”而問,課堂提問缺少針對性、目的性,看到哪個學生就問哪個學生,課堂提問毫無意義可言。
2. 提問缺乏啟發性
生物教學課堂教師只注重了提出問題,但問題提出的同時學生只是一臉懵然,教師沒有能夠很好地啟發引導學生回答問題,以及告訴學生應該使用怎樣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因此,課堂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教師提問后學生沉默的現象,即使教師指名某個學生回答某個問題,學生也是答非所問。迫于無奈,教師只能直接或間接的將問題的答案灌輸給學生,“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以此方式長久提問下去,不僅不能活躍課堂教學和學習氣氛,并且還不能及時的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進一步講又如何發散學生的思維呢?
3. 提問缺乏普遍性
很多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過程中很多時候都只是針對幾個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優等生展開,其余的或者多數學生都被冷置一旁,這樣一來,課堂上優等生興趣盎然,其余學生則昏昏欲睡,靜坐,觀摩,靜聽,以此助長了優等生的驕傲情緒,磨滅了其余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使得班級成績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
二、 初中生物教學有效提問的策略
1. 興趣化情境教學有效提問
建構主義理論所提倡的情境、協作、對話應該完全駕設于初中生物學習課堂。換言之,教師可以通過積極活躍有趣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思維,通過有效提問給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創設符合學生實際生活特點的教學情景,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能夠順利的與教師之間產生共鳴,進行對話,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和學習效率。
舉個例子:“生態系統”課題學習中,教師首先以多媒體課件的形式給學生展示出一個視頻:一望無垠的草原上出現角馬、羚羊等吃草的畫面,另有一只金錢豹遠遠地觀察著山丘上的情勢,伺機尋找捕食的機會,老鷹悠然地翱翔于天空。觀看完視頻,給學生提出幾個問題:第一,在這個視頻中,你通過視頻看到了哪些生物?或者看到了幾種生物?第二,這些生物在草原上想要長期的生存需要什么條件?第三,假若這些生物只吃不喝能不能生存下去,它們生存所需的共同的條件又是什么?第四,你能不能根據以上所看到的實例列舉出生活中出現的類似情境?這時課堂上學生議論紛紛。
“這片草原上有角馬、羚羊、金錢豹、老鷹。”
“還有綠油油的草坪。”
“生存必須要有食物的。”
“沒有水、陽光和空氣這些自然條件它們也無法存活。”
“海里有魚、蝦,海邊有海鷗,有海馬、鱷魚等等。”
學生很聰明,反應很快,十幾分鐘時間,學生將這些問題一一解決,之后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適當進行評價拓展總結,并給學生提示一些教材內容的專業性概念,引導學生學習理解,簡單的一堂課通過幾個問題就輕松的結束了,學生問起來收獲還真不小。
2. 教學目標突出的有效提問
除了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基礎情況以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重教學目標的明確,根據教材中對初中生物教學重點、難點的考核進行問題的設計,以便于達成教學目標,并且問題的設計必須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舉個例子: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一節課題內容“我們身邊的植物和動物”教學課堂上,教師針對教學目標給學生提出以下幾個問題:第一,你們認為小草有沒有生命?第二,這提醒我們應該注意什么?是否應該關愛小草?第三,根據你的理解和你所知道的,能否列舉一些生活中你接觸過看到過的生物?第四,我國有哪些珍貴的稀有動植物,你知道幾種,能否把它們列舉出來?第五,自然界生物種類數不勝數,它們都各自生活在自己的國度,面對豐富多彩的大自然,這些生物生存有一些共性,你發現了嗎?能否與大家分享一下?第六,自然界的生物生存都需要一定的條件,否則它們將面臨死亡,那么你是否能試著說出它們生存所需要的自然條件?以及生物如何適應一定的環境?生物和生存環境之間有什么關系?會不會有生物對生存環境產生影響?……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問題一步步將學生引入課題學習,再一步步引導他們思考,最終誘導學生解決問題,通過一系列問題的提出,我們有效地解決了課題學習的重點難點知識解疑,并且很好的激發了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和課堂學習思維的靈活運轉。
三、 結語
除此之外,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課堂情境設計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提出、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進一步發散學生的學習思維,調動和提高學生課堂提問的積極性以及提高學生課堂學習參與度,教學生樂于學習,敢于提問,勇于回答,活躍課堂學習氛圍等等,進一步推進課堂教學有效提問,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效率,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觀能動性。
參考文獻:
[1]林崇德.小學數學教學心理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2]何裙裙.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0.
[3]高向斌.數學教學研究與教學設計[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
[4]錢小菊.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教育研究,2011(10).
[5]小學數學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
賈永玲,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包頭市達茂旗百靈廟第二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