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玲潔
對標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精準發力,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各項戰略全過程,必將起到融會貫通、事半功倍的效果,共同譜寫浙江生態文明建設的絢麗篇章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5月19日閉幕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作出的一個重大判斷。浙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萌發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和率先實踐地。當前,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大花園建設、區域協調和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均為浙江加快“兩個高水平”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各項措施在落地落實時,也存在戰略有重疊、內容有交叉的問題。如能站在高位,對標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精準發力,全省一盤棋統籌考慮、協調作戰、久久為功,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各項戰略全過程,必將起到融會貫通、事半功倍的效果,共同譜寫浙江生態文明建設的絢麗篇章。
踐行“兩山”轉化理論,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綠水青山”是浙江鄉村發展的主要優勢和財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那把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的金鑰匙。需要正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按照“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新要求,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和生態服務業,聚力打造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區和農業綠色發展試點先行區,精心謀劃一批以省市縣長項目“152”工程為抓手的生態產業重大項目,培育引進一批生態特色突出、經濟效益好、帶動力強的領軍型企業,重點培育一批人民群眾認可的優質生態產品品牌。
秉承綠色發展普惠理念,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役。1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為加快浙江欠發達地區發展提出了山海協作工程,親自謀劃工作思路、部署工作任務、督導重大項目。歷屆省委省政府接續奮斗,2012年以來全省累計實施山海協作特色產業合作項目3600余個、到位資金2600余億元,為26個經濟欠發達縣集體“摘帽”做出了積極貢獻。如今,在習近平總書記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26個加快發展縣更加堅定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的理念,以創新合作為重點積極打造山海協作工程升級版,加強24個山海協作產業園和生態園建設、支持各類飛地經濟發展,全面落實共享發展和精準扶貧任務,大力實施“低收入農戶小康計劃”,努力消滅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村,堅決打贏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堅戰。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全面建成美麗大花園。大花園是自然生態與人文環境的結合體、現代都市與田園鄉村的融合體、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的交匯體,也是浙江實現綠色生活方式、創造高品質生活的重要載體。以高質量打造“詩畫浙江”為核心,堅持保護為先,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理念,嚴守生態良好的底線;堅持美麗為基,加快建成一批美麗城市、美麗鄉村、美麗河湖、美麗田園、美麗園區和美麗海島,讓“一江清水向東流”“座座青山如畫屏”的景色成為常態;堅持旅游為心,以高標推進全域旅游為核心,發掘“珍珠”、串珠成鏈,打造浙東唐詩之路、錢塘江唐詩之路、甌江山水詩之路、大運河(浙江段)文化帶等四條詩路,打造十大名山公園和國家生態旅游協作區。堅持文化為魂,深度發掘農耕文明、鄉村傳統、特色文化、民族風情,塑造“詩畫浙江”的全省大花園品牌形象。
聚焦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共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當務之急,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是重中之重。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以空氣質量明顯改善為剛性要求,強化聯防聯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還老百姓藍天白云、繁星閃爍。堅定不移推進“五水共治”,全面開展柴油貨車和船舶污染治理,還給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全面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突出重點區域、行業和污染物,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有效防范風險,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保護修復,運用系統論的方法正確把握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系,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標相結合、漸進和突破相銜接,實現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統一,堅決打擊非法垃圾跨省轉移,努力將長江經濟帶打造成為有機融合的高效經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