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進
做好主動接軌上海、促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這篇大文章,要審好題、布好局,把握工作著力點,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展現浙江擔當、展示浙江作為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推動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有關情況的報告》上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上海進一步發揮龍頭帶動作用,蘇浙皖各揚所長”,圍繞“實現更高質量的一體化發展”目標,“凝心聚力抓好落實”。上海市委迅速組織學習,浙江省委常委會也認真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提出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強化使命擔當,錨定更高目標、確定更優思路、拿出更實舉措,持之以恒做好主動接軌上海、促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這篇大文章。筆者認為,要做好這篇大文章,首先要審好題、布好局,把握工作著力點。
長三角一體化上升到國家戰略是2008年,迄今整整10年。這次總書記提出長三角要“實現更高質量的一體化發展”這一新要求,是總書記現階段出給長三角三省一市的一個考題。要答好卷,審題是關鍵,審題必須把握其中的關鍵詞。一是“上海龍頭”,上海要有龍頭的格局、龍頭的作用,各省市要拱衛上海龍頭的地位,要增強向心力而不是離心力;二是“各揚所長”,龍頭之下,各省市要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三是“高質量一體化”,要從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參與全球競爭的高度謀劃長三角的一體化發展;四是“凝心聚力抓落實”,三省一市要有實實在在的舉措。這四個關鍵詞既是謀劃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路線圖”,也是推進落實的“集結號”和“發令槍”。如何完成答卷,將對三省一市的未來發展格局產生重大影響,也將對浙江“四大建設”尤其是大灣區和大通道建設產生重大影響。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浙江多名專家和委員提出要力推“大灣區”戰略上升與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長三角一體化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同一層次的國家戰略。杭州灣大灣區在灣區形態、所處的地理位置、綜合經濟實力方面都不亞于粵港澳大灣區,但與長江經濟帶戰略、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存在諸多交叉重疊之處,要上升為國家戰略十分困難,更容易對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形成干擾。將浙江的大灣區戰略連同大都市區、大通道和大花園等其他三大戰略置于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戰略框架之下,主動做好與上述國家戰略的對接,專心實施好“四大戰略”,就是對“長三角實現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貢獻,自身也會成為這篇大文章的華麗篇幅,這應該是浙江參與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最為清晰和明智的戰略。
實現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總書記要求“上海進一步發揮龍頭帶動作用,蘇浙皖各揚所長”,這就要求浙江主動接軌上海,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展現浙江擔當、展示浙江作為。在一體化框架下,浙江接軌上海、實施大灣區戰略有兩大戰略方向,一是沿滬嘉杭G60科創走廊向北直接接軌上海;二是沿杭紹甬舟和義甬舟兩大通道向東發展,并通過嘉紹大橋和杭州灣跨海大橋,以及構思中的甬舟北向海上大通道與上海接軌。北向接軌上海,上海方面更加主動,上海的大都市圈規劃甚至把嘉興涵蓋其中,嘉興市出臺了《嘉興市深化接軌上海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年)》,浙江也順勢在嘉興設立了浙江省全面接軌上海示范區,上海與嘉興在融合發展方面雙方都有足夠的意愿,目前也展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浙江只須主動呼應、順勢而為,而東向應是浙江的優先發展方向。
將東向作為浙江優先發展方向,主要考慮:一是對浙南、浙中地區的帶動作用。溫州、臺州和金華地區在改革開放初期民營經濟起步早,但其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目前正處于艱難的轉型升級期,如果沒有正向的帶動,這一過程將更加艱難和漫長。二是與浙江既有發展戰略相契合。即與浙江第十四次黨代會確定的“四大建設”、杭甬一體化戰略以及《浙江省打造“一帶一路”樞紐行動計劃》相呼應。三是考慮戰略所向皆在省域范圍,主導性和統籌力更強。
東向發展的首要任務是杭甬一體化,要以杭紹甬舟大通道建設為抓手,加強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帶動和策應浙西浙南地區。東向發展的強手是謀劃建設杭州灣新區,以杭州大江東新區、紹興濱海新區、寧波杭州灣新區為基礎,加強省級層面的統籌力度,推動三大新區相向發展,直至連接成片。發揮嘉紹大橋和杭州灣跨海大橋的紐帶作用,北向響應上海龍頭,南邊輻射帶動浙中、浙南,力爭在杭州灣南岸形成媲美河北雄安新區的城市新區,成為浙江先進制造業發展的主要平臺和蘊含無限增長潛力的產業新空間。
在浙江省十一地市中,舟山受自然條件特別是交通條件所限,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一直處于全省后列,但以筆者看來,無論從浙江參與長三角高水平一體化發展角度,還是實施大灣區、大通道戰略角度,舟山的發展都應是迫切需要關注的“急手棋”。
舟山位于長江經濟帶與國家南北沿海運輸大通道的T字型交匯處,是我國四大新區之一,也是國家自由貿易試驗區。寧波舟山港港口條件優越,年貨物吞吐量達到10億噸,多年位居世界港口第一位,其對于長三角打造世界級城市群、對杭州灣建設世界級大灣區的重要性如何形容都不為過。2015年5月,習近平同志擔任總書記后第一次考察浙江,就是去了舟山,他當時提出一段論述——“最重要的還是要把舟山放在國際上、放在全中國、放在浙江省這樣的位置上去考慮,越這么考慮,舟山的地位越不可限量”。他在聽取浙江省負責同志匯報規劃中連接寧波—舟山—上海的海上大通道建設項目時說:“上海在上面那個角,寧波在下面這個角,舟山的位置恰似‘二龍戲珠’。”雖經多年發展,舟山這顆海上明珠色彩仍然黯淡,基礎設施落后,產業層次不高,海島資源利用效率低,今年一季度GDP總量居全省末位。
當務之急,應從落實國家戰略的高度,以助力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的視野,對舟山發展進行高規格規劃,明確其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在浙江大灣區、大通道建設中的龍頭地位,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要努力破除制約舟山發展的對外交通瓶頸,甬舟鐵路規劃建設要提速,舟山—上海的海上大通道要盡早謀劃。
近年來,浙江經濟社會發展一直居于全國前列,在不少領域在全國先行一步,對全省的發展起到了引領作用,要進一步鞏固領先地位,需下好先手棋。要加快杭州城市國際化進程,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城市和獨特韻味別樣精彩世界名城,助力杭州成為展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窗口”,更好發揮杭州在全省的龍頭領跑示范作用。要全力推動“互聯網+”產業發展,下好創新“先手棋”,支持杭州辦好西湖大學、之江實驗室、互聯網法院等,鞏固浙江“互聯網+”領域在全國乃至全球的領先地位。要支持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建設義烏國際陸港,發揮金華、義烏等跨境電商優勢,建設以數字貿易為特色的新型國際貿易中心,帶動中西部地區產業發展。
三省一市在長三角一體化過程中,有協同也有競爭,必須揚我所長,彰顯自身優勢。要進一步鞏固民營經濟的優勢地位,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抓手,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結合產業集聚區和特色小鎮建設,打造民營經濟發展新平臺;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和“互聯網+”戰略,推動民營企業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要堅定不移實施大花園戰略,牢固樹立環境就是生產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區和美麗中國先行區,力爭把浙江建設成為長三角乃至全國生態環境最優的省份。要持續深化特色小鎮建設,將特色小鎮建設與鄉村振興戰略結合起來,走出一條具有鮮明浙江特色的城鄉統籌和城鄉一體化之路;將特色小鎮建設與產業平臺建設結合起來,以產業培育帶動人才集聚,完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讓特色小鎮成為浙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