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長,博士、研究員
時代的氣息、青春的活力、思想的盛宴、國際化的基因,云棲大會總是讓人有著多種的收獲
9月的杭州云棲小鎮,迎來了2018年云棲大會。全球一大批數字經濟領域的大咖云集云棲小鎮,參會國家和地區達到64個、與會代表超過6萬人次,充分體現云棲的人氣指數,用“爆棚”兩個字都難以準確形容。浙江省省長袁家軍親臨大會并發表了“勇當數字中國的先行者”主旨演講,描繪了浙江數字經濟發展藍圖,將加快建成數字產業化發展引領區、產業數字化轉型示范區、數字經濟體制機制創新先導區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科技創新中心、新型貿易中心、新興金融中心的“三區三中心”,把大會的氣氛推到了新的高度。
回想2009年的站長大會,只有區區200人,到現在的6萬人,僅僅從會議規模上看,增長幅度達到300倍,這是云棲區別于更多其他會議的一道風景。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推動這個大會如此快速地成長?一個肯定的回答就是“市場機制”。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實現從“要我參會”到“我要參會”,成為云棲大會能夠快速成長的最大基因。這種會議機制和很多會議有著本質的區別,這也是為什么會議外的話題引人注目的重要解釋。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參加云棲會議的所有成員,必須網絡注冊、網絡買票,其中會議中心即場地CBD的網絡票價高達每張5000元,居然“秒殺”。系統地分析云棲大會的成長邏輯,至少有以下四個因素:
會議充滿了時代的氣息。作為時代的公司,正如阿里CEO張勇在會議上發言時所言,阿里永遠看的是如何把握時代最前沿的技術,阿里也永遠是一家技術公司。近年的云棲大會,都是技術大咖展示“拿手好戲、看家本領”的最好場景。在每一個展臺、每一個會場,所有參加會議的人員,都能夠體會到各種黑科技帶給人們工作、生活的一場場“革命”。如果說從2010年里夫金教授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到克勞斯·施瓦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理論上清楚地描述了新一代信息技術進步的軌跡,那么現實場景中的這種“工業革命”,在云棲大會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體驗。
會議充滿了青春的活力。無論是十年前的首屆站長大會,還是現在的云棲大會,甚至同樣有云棲影子的2050開發者大會,在這里參加會議的主體都是同一個群體——年輕人。2050的開發者大會對35歲以上的人員,干脆直接關閉注冊,這估計也是比較少見的。都說“少年強則國家強”,時代最具有創造力主體的毫無疑問是年輕人。在會議上,每一個青春臉蛋,都可能是下一個馬云、下一個王堅。最大限度地讓年輕人成為會議的主人,是云棲大會十分靚麗的風景。
會議充滿了思想的味道。從本質上看,所有的展會都在做同一件事情——“買賣”,古今中外均如此。但是,在云棲大會,走遍會議的每一個角落,與會者“談想法”的似乎更多,“聊生意”的反而更少。一起交流技術、共同暢想市場、尋找合作團隊,這樣的模式在大會的每一個角落司空見慣。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云棲,一場思想的盛宴”,也是十分貼切的。從找技術、找產品為主,到找創新團隊、找合作機會,這是類似的技術展示大會和其他技術展示大會最大的不同。當“平頭哥”隆重登場的時候,當“新制造”刷屏的時候,與其說云棲在做新技術、新模式展示,不如說是對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數字經濟發展的一種思考。云棲也許將來就是一場“思想的盛宴”。
會議充滿了國際化的基因。走遍國內的每一個會場,聽到的都是熟悉的普通話,看到都是中國人,這已經習以為常。但是,每年的云棲大會,人們都會看到不一樣的人群、聽到不一樣的聲音,這好象也越來越習以為常。地道的英式英語、美式英語及其中文講得好的外國人,外文講得好的中國人,當然還有講中文的中國人,都在云棲大會上聽得到、看得見。如果研究各國語言文化,在云棲大會上,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這也許是云棲大會的別樣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