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曉棟
巨大的養老服務缺口正在醞釀一片“養老產業”的藍海。養老產業既是關系老年群體福祉的民生事業,也是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發展養老產業正當時
近年來,浙江老年人口持續快速增長,老年人口總數由2007年底的698.52萬人,增長到2017年底的1080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已達21.77%,應對老齡化任務非常緊迫,社會風險日益突出。特別是社會變遷和政策因素造成“421”(4個老人、一對夫妻加1個小孩)的“倒金字塔”家庭結構、家庭小型化和人口流動,使傳統家庭養老的功能減退,社會養老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這一背景下,巨大的養老服務缺口正在醞釀一片“養老產業”的藍海:老齡經濟、健康經濟、智慧經濟和服務經濟的融合帶來的新興產業和創新集群。養老產業既是關系老年群體福祉的民生事業,也是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發展養老產業正當時,具體可從三個方面著手。
聚焦五大領域,構建養老產業體系。一是提升發展養老健康服務。鼓勵社會力量針對老年人健康養老需求,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興辦醫養結合、老年康復、老年護理等專業機構或照料中心,并為居家養老提供服務。二是加快發展老年智能用品。鼓勵開發老年人專用智能產品,包括老年人可穿戴設備、老年人便攜式醫療設備、老年人照護康復產品、老年人健康服務智能解決方案以及其他老年人專用產品等。三是規范發展養老金融。探索建立養老理財、養老融資、養老儲蓄等模式,打造一系列收益可觀、風險可控、老人認可的養老金融產品。建立老年人意外傷害綜合保險制度和養老機構責任保險制度。四是優化發展旅居養老。以“大花園”建設為契機,打造集度假、休閑、養生、觀光等旅游形式于一體的旅居養老,提供候鳥式養老、度假式養老等產品。五是大力發展其它養老產品。積極開發多層次、多樣化的適合老年人身心特點的教育、文化娛樂、咨詢服務等產品。推進對現有住宅的適老化改造,推動新建住宅開展適老化設計。
實施四大工程,打響養老產業品牌。一是實施養老產業平臺搭建工程。結合各地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打造各具特色的養老產業平臺,如養老特色小鎮、老年用品產業園、為老服務街區等。二是實施養老產業骨干企業培育工程。支持養老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業態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拓展老年服務產品,創新為老服務方式。鼓勵養老企業集團化、連鎖化、品牌化發展,支持其上市融資,擴大發展規模。三是實施養老產業重點項目推進工程。招引一批市場前景好、輻射帶動力強的引領性項目。建立重大養老產業項目庫,給予庫內項目土地、資金等政策傾斜。結合重點項目協調機制,確保項目順利推進。四是實施養老產業創新發展試點示范工程。在混合所有制醫療機構、醫養結合、中醫藥養老服務基地、智慧養老等領域,滾動實施一批示范試點,推動養老產業試點經驗的推廣應用。
落實六項舉措,推動養老產業發展。一是全面放開養老產業市場。讓各類市場主體充分發揮作用,不管是企業個人、營利非營利、內資外資都能進得來、留得下,能發展。二是加強用地保障。將養老產業用地納入年度土地儲備計劃、年度土地利用計劃。探索以租賃或先租后讓方式,保障營利性養老機構建設土地需求。支持將閑置的舊廠房、辦公用房和轉型后的公辦培訓中心、療養院等改造成養老設施。三是加大資金支持。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探索產業債券、基金支持、PPP等形式推動養老產業發展。優化政府購買為老服務目錄清單,界定服務項目、范圍、內容。四是打造養老人才隊伍。重點引進專業的養老機構運營管理團隊,落實大學生從事養老服務的就業創業補貼政策,吸引醫務人員和社會工作者從事養老服務。五是建立養老產業統計體系。探索建立養老產業發展監測指標與評價體系,科學、準確、及時地反映養老產業發展狀況,為政府決策提供支撐。六是完善養老產業監管政策。對養老服務機構進行定期評估,并將評估結果向社會公布,營造養老服務機構公平競爭的外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