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永濤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家監管政策的日趨完善,互聯網金融的逐漸規范,我國的傳統銀行將面臨著向互聯網金融的轉型,本文將從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相關特征進行分析,并對傳統銀行向互聯網金融轉型提出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傳統銀行;互聯網金融;轉型;問題
一、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特點分析
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需求的提高使得互聯網金融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就目前來說,互聯網金融主要具備以下幾種發展特征:
第一,互聯網金融發展具有數據化的特點,因為互聯網本身所具有的開放性、實時性,使得我國的各個部門單位、企業公司、社會的各個層次、各個行業都可以在互聯網上尋找自己需求的數據,并通過向互聯網上傳數據來實現相互之間的數據共享,廣大用戶在發生金融服務時都可以在互聯網平臺上完成風險識別、身份鑒別、信用判別以及合理決策等。
第二,互聯網金融發展具有自主化的特點,在具有交互性特點的互聯網平臺上,互聯網金融的提供者需要實現金融職能、功能的產品化,因此,銀行也將完成向金融服務商角色的轉變,實現金融消費自主平臺的構建,使得用戶(客戶)可以在互聯網平臺化自主完成支付結算、貸款、存款以及投資理財等業務,就好比在網絡上購物一樣,用戶(客戶)完全具有自主決策、自主選擇的自由。
第三,互聯網金融發展具有實時化的特點,在互聯網平臺的依托之下,無論是用戶(客戶)獲取金融服務,還是銀行提供金融服務,都可以及時實現,換言之,用戶(客戶)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享受金融服務,而銀行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為客戶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它們均不受空間、時間、地域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的實現,因此,互聯網金融發展具有實時化的特點。且隨著互聯網平臺的不斷發展、互聯網金融的不斷完善,用戶(客戶)將會獲得更快更好的用戶體驗,享受極致的金融服務。
利用互聯網的及時性、便捷性,較傳統的金融業務來說,現有的金融業務不僅參與度更高、協作性更好,而且在業務透明度、業務操作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與互聯網平等、分享、開放的協作,也大大降低了金融發展的中間成本,既提高了用戶體驗度,又增加了銀行的利潤。
二、傳統銀行發展現狀
經濟的發展帶動著我國銀行業在近十年中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銀行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銀行的從業人員也大大增加,就目前來說,我們大部分的銀行在管理方式都偏愛于層級式組織架構管理模式,以層層分級的模式明確各部門職能,堅持以同一法人體制為基礎,銀行總部可以對其他分支機構、分部銀行進行分級的管理、逐級的授權,并以此實現總行對分支機構、銀行的統一調度、核算。因此,作為銀行存貸匯兌等基礎業務的操作終端,分支結構被認為是銀行規模擴大、業務擴展的標志性識別物。
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需求也日益多樣化,而銀行為了更好的滿足人們所提出的金融需求,就不得不加強自身的安全控制能力,加強自身的風險管理水平,并以更加創新多樣的方式來滿足客戶需求,在提高自身工作效率質量的同時保證客戶的滿意度。信息技術的加強,網絡化的發展,使得某些金融業務不再單純的依賴物理網點,開始逐漸向更自主的網絡金融服務模式轉移。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傳統金融部門的改革,使得包含交易信物、金融效率在內的金融架構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我國越來越多的銀行逐漸認識到了自身的發展現狀,開始將自身傳統基礎業務逐漸向互聯網平臺上轉移,努力實現各個業務與互聯網技術的相互結合,最終實現互聯網金融。具體來說,我國發展規模最大的郵儲銀行首先可以對自身的產品庫、現有業務做一個整體的梳理,了解自身發展情況,并在充分了解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基礎上,努力開拓符合自身發展特點的金融產品和金融實現,預測金融發展前景,以戰略性的眼光做好郵儲銀行未來發展計劃。
三、傳統銀行向互聯網金融轉型思考
在現有經濟形勢下,傳統銀行逐漸向互聯網金融轉型已經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發展趨勢,在轉型的過程中,傳統銀行勢必會感受到改革的陣痛,還有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矛盾和問題,如何妥善解決這些問題,究竟從哪些方面實現傳統銀行向互聯網金融的轉型,這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問題,本文主要就以下幾個方面提出了相關措施:
(一)努力促進銀行網點的智慧化
隨著云計算、移動智能終端、大數據以及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現有銀行的業務開展已經實現了地域、控制、時間限制的突破,銀行開始逐漸向業務創新拓展、產品創新升級,以更高的效率和質量為客戶服務,在控制業務成本的同時,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達到更高的經營業績目標轉變。以最具傳統銀行的郵儲銀行為例,郵儲銀行作為規模最大、從業人員最多的銀行,其銀行網點基本已經遍布城鄉的各個角落,具有強大的數據挖掘和使用能力。因此,郵儲銀行可以通過遍布各地的銀行網點來及時的了解客戶需求,以智慧化的物理網點及時發現客戶需求變化,并建立客戶需求數據庫,以客戶需求數據的全面分析為基礎,創新自身的業務服務方式,創新自身的服務產品,從而為廣大客戶提供更高效、更舒適的用戶體驗,增強銀行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二)實現服務零售化增值
在現有的經濟發展背景之下,銀行想要繼續依靠傳統的獲取利益模式來保證自身成本的降低、利潤的增加已經難以實現,原有的通過利息差來獲得利益的方法已經無法再支撐銀行的繼續發展。在未來的幾十年,銀行將逐漸向零售商的角色發展,主要通過對廣大用戶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來獲取相應的報酬。例如,對于擁有龐大客戶群體的郵儲銀行來說,其可以充分利用自身最大金融服務提供商最大零售銀行的特點,廣泛開展以互聯網為依托的線上線下服務,通過線上線下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和資產管理來獲取相應的報酬,創造增值服務零售化這一新的利潤增長點,逐漸實現傳統的利益獲取模式的轉變,以增值服務零售化的實現來增加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從而真正促進銀行的可持續發展。endprint
(三)推動渠道向主體化發展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金融的興起以及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推進,傳統銀行的發展處境越來越艱難,其很難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因此,為了保證自身的發展,我國很多銀行開始逐漸創新原來的發展模式,具體來說,銀行開始尋求服務的線上化轉移,例如,我國部分銀行開始將柜臺業務轉移至線上,構建新的客戶服務系統,逐漸向“網上銀行-自助設備-物理網點”這種更具主體化特征的客戶服務系統轉變。同時,為了更好的利用傳統銀行布局特點,提高線上拓展營銷、線下網點二者相互配合水平,銀行需要努力促進渠道的主體化發展,并根據自身的實際發展特點,構建新的主體化服務系統,以此來擴展自身的服務范圍,保證服務對象、服務區域以及服務時間的整體覆蓋,增強傳統銀行可持續發展能力,從而真正促進傳統銀行向互聯網金融轉型邁進一大步。
(四)實現輕便化的管理模式
傳統銀行在向互聯網金融轉型的過程中,應該要在保持自身原有優勢基礎之上,再結合互聯網特點來進行服務和管理上面的創新。具體來說,傳統銀行在轉型的過程中,可以結合銀行自身戰略與互聯網發展戰略的特點,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依托,來實現自身管理的輕便化。就操作上來說,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加強、銀行基礎業務的線上轉移,越來越多的基礎業務會普及在互聯網平臺之上,物理網點對人們的必要性降低。因此,銀行可以實行物理網點的精細化管理,簡化功能區,以更多的自主設備來代替人工操作,努力實現物理網點向重科技、輕裝修、小面積轉型。同時,銀行工作人員的服務范圍也會被拓展,其服務的范圍不僅限于柜臺,銀行人員將走出柜臺,走進互聯網服務中去,為更多客戶提供金融服務,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對客戶進行劃分,并重視客戶關系的維護,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四、結語
對于傳統銀行來說,向互聯網金融轉型已經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因此,銀行首先需要轉變自身態度,由被動轉型向主動轉型、主動營銷過渡,其次,銀行應該要重視服務、產品的層次分級從而滿足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為打造集約化、專業化現代銀行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東.傳統銀行向互聯網金融轉型思考[J].科技信息,2016.08:12-13.
[2]常文芳.傳統銀行向互聯網金融轉型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3.05(08).
(作者單位:郵儲銀行潼關縣支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