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丹丹
摘 要:本研究旨在發現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主要動機類型,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方式之間的相關性,目的是為了提出一些相應的動機激發策略。
1 動機理論相關研究
動機理論是普通英語作為外語/二語習得中的研究重點理論之一,國內外有很多學者對學習動機進行了廣泛研究,并且該理論在英語專業方面的研究已經比較完善,但在商務英語專業方面研究甚少。
20世紀60年代,Gardner 和Lambert(1959)對動機與成績之間的關系進行首例實證調查發現語言學習與動機和成績相關,這項研究將語言態度確定為一個動機概念,歸為動機傾向。后來Gardner(1985)等人提出經典動機理論-----社會教育模式被認為是外語學習動機的主導模式。匈牙利學者Dornyei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外語學習動機三層次說,將外語學習動機劃分為三個構成層面,即語言、學習者及學習情境層面。在國內,最早關于中國學生外語學習模式的理論構想是由王初明(1989)提出來的。之后,許多學者對動機理論進行了探索,如文衛平,桂詩春,吳一安,文秋芳,秦曉晴。
什么是動機,不同的學者對此作出不同的解釋。Gardner (1985)認為,判斷一個人是否具有動機的標準有兩個: 第一,個體顯示出一些目標指向行為; 第二,個體付出一些努力,且個體顯示出達到目標的欲望和對學習活動的積極態度。與Gardner 不同,Williams 和 Burden (1997)將動機定義為“可以被認為是一種認知和情緒上的喚起,這種喚起導致有意識的行為決定,并引發為了達到提前設定的目標而進行的一段時間的持續的智力和 /或身體上的努力”。
許多學者更加認同Dornyei (2001)對動機的描述,動機涉及人類行為的方向和強度,可以三個關鍵詞來概括,為什么,多久,多努力,具體來說,就是人們為什么決定去做某事,他們愿意將這種行為持續多久,他們追求目標時有多努力。與 Gardner 的定義相比,Dornyei 的動機定義不是特別強調學習者積極的態度或情緒體驗,而是更多強調目標和努力兩個維度。從以上定義可看出,盡管學者們對動機的概念各異,但關注重點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第一,相比外部因素,動機理論更關注學習者自身內在機制,如個人的情感體驗,態度等;第二,動機不止是一種簡單的意識,而是意識所引起的行為。
不同學者因對動機理解的不同,分類也會不同。Gardner和 Lambert把動機分為融入型動機和工具型動機 。融入型動機指學習者對目的語社團有真正或特殊的興趣,希望能更好地同目的語社團的人進行交際,融入其中。而工具型動機是指學習者為了某一特殊目的,如為得到一份好工作。Deci 和 Ryan ( 1985)的自我決定理論區分了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內在動機源于學習者對任務本身產生的興趣,是維持動機的強大因素;外在動機是任務本身之外的刺激物相聯系的動機,如金錢、懲罰、分數等。兩者也可以轉化,如果外在動機被充分內化,它可以與內在動機結合,或導致內在動機產生。
2 研究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自編問卷(基于Gardner 用來測試語言學習態度和動機的標準化工具AMTB(Attitude/Motivation Test Battery),采用李克特五級量表形式),調查西安外國語大學商學院商務英語專業50名大三學生,45名女生,5名男生,施測時實際發放問卷50份,回收有效問卷50份。在對問卷問題做了部分調整和刪除之后,最終本問卷的整體信度(Cronbach alpha)達到0.923,所以,本次問卷信度高,測量結果可靠。通過SPSS 統計軟件和prism5.0軟件對數據進行了因子分析和相關性分析,動機類型,學習態度,學習方式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3 研究結果與討論
3.1 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商務英語基本能力的自我評價
從表1可知,商務英語基本能力的平均值介于2.7到3.26之間,說明目前學生的商務英語基本能力一般,并且在這四種基本能力中,呈現出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跨文化知識與跨文化能力〉思辨與創新能力〉商務知識與商務能力的特點。所以,目前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基本能力現狀是: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與商務知識和商務能力不均衡,學生的語言能力高于商務能力。
3.2 動機類型分析
從動機類型的缺失值模式統計中可知,學生對于選擇商務英語這門專業的原因缺失值集中在擅長學習,學校教學要求,獲得證書,獲得成就感,家長要求等,而有效完成工作,擴大視野,容易找到工作,進一步深造,提升能力,了解文化等缺失值較小,外部動機為主要動機類型,因此這幾項便成為學生學習商務英語的主要動機。
3.3 商務英語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方式分析
IMG_256
將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兩個變量的平均值求得方差,得出P=0.0155,相關性為*,表明兩者有差異,呈現相關關系。
4 結論
本文通過研究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商務英語基本能力,主要動機類型,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方式之間的相關性,發現目前學生的商務英語基本能力一般;學習動機主要是外部動機;學習態度和學習方式之間呈現相關性。作者也針對這些動機提出一些相應的動機激發策略。1,讓學生參與到具體的教學目標設置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自信心;2,及時有效地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反饋;3,在課堂中引入一些真實的語言教學材料;4,以及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和課堂活動。
BIBLIOGRAPHY
[1]Gardner, R. C. & Lambert, W. E. (1959). Motivational variabl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13, 266-272.
[2]Gardner,R.C.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M].London: Edward Arnold,1985.
[3]Deci,E. L. & Ryan,R. M.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 [M]. New York: Ple-num,1985.
[4]Domyei,Z.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Motivation. M . Harlow, UK: Lomgman, 2001.
[5]Williams,M.& Burden,R.L.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M].New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