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淑娟
摘 要:古詩詞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語文教學體系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冀教版小學語文古詩詞選編為研究對象,論述當前版本的冀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在古詩詞選編方面的優勢和不足。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材;古詩詞
1 冀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古詩詞選編的優點
語文教學作為我國的母語教學,其根本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和綜合能力。新課程標準不僅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對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冀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始終以《義務教學語文課程標準》為指導,堅持以提高學生的古詩詞欣賞水平和語文綜合素養為目的選編古詩詞,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可以說,冀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在古詩詞選編方面既符合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又體現了版本的創新和河北教育的實際,有很多優點應該堅持。
1、以學生為本,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開展教學;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冀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詞的選編充分體現了其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著眼于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和學習能力的總體目標?!爸黝}單元”和“專題單元”兩種編排方式的設置以及課后擴展內容“讀讀背背”和“閱讀鏈接”單元的設置,都是教材對學生之間差異化的尊重,體現了冀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以學生為本的特點。
2、貼近生活,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統一
冀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在教材選編時選錄了很多文質兼美的古詩詞,這些古詩詞不僅生活氣息濃厚、文化內涵豐富,還體現出這些古詩詞創作時代的時代精神與當下的時代精神有著很多的相似之處。這些古詩詞的入選既符合新課程標準所體現的教材編寫理念,也反映出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背景下語文教材古詩詞選編的新思路與新方法。
冀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選編的古詩詞涉及多種生活氣息,如表達與友人離別之情古詩詞,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和“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表達隱居樂趣的如“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山居秋螟》);還有吊古懷鄉的“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樓》);描述祖國山河壯麗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登鶴雀樓》)、“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口邊來”(《望天門山》);表達民族氣節和愛國情懷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過零丁洋》)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等等,這些古詩詞雖然題材不同,表達的情感也各不一樣,但都對于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和精神世界的豐富有著重要的作用。古詩詞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學生在學習這些古詩詞的時候可以將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感受與學習古詩詞所體會到的感受結合在一起,加深對古詩詞意境和含義的理解,努力提高自己的古詩詞鑒賞水平和能力。
3、選文符合小學生認知水平
2011年版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教材編寫建議部分指出語文教材中篇目的選擇應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小學生正處于學齡初期,心理發育不成熟,認知能力也受到很大的限制。由于小學生詞匯積累較差,再加上剛剛開始接觸古詩詞,難免無法完全理解古詩詞所表達的感情和含義,學習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教材在編寫過程中要注意各種古詩詞類別的配置是否適當。
五言就是五個字一句,七言就是七個字一句。五言絕句簡稱五絕,七言絕句簡稱七絕;五言律詩簡稱五律,七言律詩簡稱七律。冀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的古詩詞篇目以五絕、五律為主,七絕和七律相對較少。相比而言,五絕和五律剪短精煉,讀起來郎朗上口,其非常適合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而七絕和七律的學習難度則更高一些。冀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這種五絕、五律為主,七絕七律為輔;五絕五律在前,七絕七律在后的編排既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也體現了學習難度遞進的要求,是符合新課標要求語文教材選文“難易適度、適合學生學習”的精神的。
2 冀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古詩詞選編的不足
1、教材選編的古詩詞數量偏少
雖然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附錄里關于優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的建議中小學階段只推薦了75篇古詩,而算上“讀讀背背”和“閱讀鏈接”等課外擴展單元冀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共選編了87首古詩詞,超過了附錄中推薦的篇數,但數量仍然偏少,低于課程標準的要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閱讀的學習目標和內容里要求小學1-2年級、3-4年級和5-6年級三個學段背誦優秀詩文的數量分別是50篇(段)、50篇(段)和60篇(段),共計160篇(段)。因此,冀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選編的古詩詞數量仍然偏少,不利于學生更多的積累學習和欣賞古詩詞。
2、教材選編作品朝代分布比例不合適
在冀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選編的87首古詩詞中,選編了46首唐詩和25首宋代詩詞,分別占選編古詩詞總數的52.9%和28.7%。而其他朝代只選編了了清代的作品入5篇,漢代的作品2篇,東晉和元代的作品各1篇,數量非常之少。雖然唐宋兩個時代的古詩詞的確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頂峰,代表了傳統詩歌最高的藝術成就,但也不應該忽視其他時代優秀的古詩詞作品。冀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各朝代古詩詞作品的選編比例現狀容易造成學生對唐宋之外的其他朝代古詩詞作品的忽視,讓學生產生其他朝代的古詩詞作品在藝術成就上遠遠遜色于唐宋時期古詩詞作品的錯覺,不利于學生樹立對我國古詩詞發展歷史的正確認識。
3、教材選編的某些作品典范性不強
中華詩詞猶如一條綿亙不絕的江河,源遠流長,亙古未絕。每一首詩詞都是一副生活的畫卷。學習古詩詞是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渠道。從《詩經》到《楚辭》,從“建安七子”到陶淵明,從唐詩到宋詞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輩出,精彩紛呈,璀璨奪目。詩人們張目人間,或醉或醒,或執著或灑脫,或沉郁或飄逸,或振拔或淡遠,風情萬種,千古流芳,這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但同樣不能否認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古詩詞作品都能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某些古詩詞作品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就遠遠遜色于名家名作。在冀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選編的古詩詞篇目中,一部分作品就無法體現古詩詞文化的博大精深,典范性較差。
總之,古詩詞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語文教學體系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一本優秀的小學語文教材是古詩詞教學實現教學目標的前提和基礎。當前,河北省范圍內使用的是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冀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從2010年出版至今歷經多次修改,冀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在古詩詞的選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的基礎上又體現自身版本的特色,對我省小學古詩詞教學起到了巨大的推進作用。但不容忽視的是,冀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在古詩詞選編方面仍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
參考文獻
[1]湯麗芳,湯利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古詩詞選文的現狀分析》[J].學苑教育,2017.09
[2]路珊珊.《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古詩詞選編研究》[D].聊城大學,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