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開鵬
(揚州職業大學,江蘇 揚州 225002)
習近平同志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1]。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質決定了教育者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給主體也應借鑒學習“供給側改革”思維,既要看到這一全新思維在經濟生活中工具理性的作用,更要深入發掘其在教育領域價值理性的意義[2]。目前,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中普遍存在德育方面的考評弱化問題,設計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大學生德育測評體系,是進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主動性和實效性,進而構建高校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體系的一個突破口。
德育學分制,并非字面意義上機械的對學生“德”的狀況進行量化考評,而是借鑒、吸收了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的有效途徑和成熟經驗,以學分制的形式加以規范的高校學生德育管理體系[2]。近年來,揚州職業大學堅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給側”改革,構建全空間、大格局思想政治網絡,探索德育學分制評價模式,取得了師生、家長和用人單位的好評。
揚州職業大學的學生綜合測評成績中,思想道德素質測評占總分的30%,思想道德素質表現分=德育學分成績×30%。德育學分總分設定為“基準分”、“加分部分”和“扣分部分”三個部分,德育成績=基準分+加分-扣分。基準分60分,60分以上為合格,折算成1個學分,最低畢業達標要求為6學分,分5個模塊,加分和扣分按要求分別核算。
基本學分是綜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結合公民道德實施綱要,體現了對學生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是學生參與各種獎助學金、優秀評定的“德育資格線”。主要包括:
(1)思想道德素質模塊,將核心價值觀的“愛國”要求落到實處。
(2)法律法規素質模塊,以實際行動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
(3)身心健康素質模塊,培養學生友善、積極、樂觀的基本素質。
(4)文明禮儀素質模塊,培養良好的大國公民道德。
(5)實踐能力素質模塊,培養學生的敬業、奉獻精神。
加分部分以獎勵先進為目的,鼓勵學生在和諧社會創建、校園科技文化活動、精神文明建設以及校、院、班級三級管理活動中發揮作用。加分內容具體體現了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公民層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要求,如:尊老愛幼、孝敬父母,追求政治進步,積極參加義工、支教、志愿、公益活動、見義勇為、拾金不昧等。
扣分部分主要針對學生在校期間出現曠課、遲到早退、夜不歸宿、使用違禁電器等違反《大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規定的不良行為,希望通過德育學分扣分的方式加以警戒,使其在與同學、舍友等朋輩群體的對比中,深刻體會到思想認識和行為習慣的不足。與加分部分鼓勵“勿以善小而不為”相比,扣分部分更突出“勿以惡小而為之”,將不良的行為習慣制止于萌芽狀態,激勵犯錯學生從被動做“人”到主動行“仁”。
德育學分綜合考評辦法的出臺是學生德育工作的重大改革,如何結合高職學生特點,設計具體操作條例和細則,需要充分的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師生意見,采用民主的方式推出,實行過程中也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民主權利。揚州職業大學實行德育學分制經歷了先自下而上,后自上而下的過程。在制度設計和意見討論稿出臺時,先自下而上,經過反復討論和征求意見后,提出征求意見稿,最后經學校黨委會審議通過。德育學分實施過程中,堅持充分尊重學生民主權利。學生如果對按德育學分制評定辦法要求生成的學分有異議,可向學院設立的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訴。
提倡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是現階段高校學生教育管理與服務的一大特色。加強德育工作,必須學習借鑒先進的管理理念,讓學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過程中實現自我成長。揚州職業大學在實踐過程中,成立了校級的大學生自律管理委員會,各學院、宿舍樓成立自律管理委員會分會,作為學生“三自管理”的實踐平臺。學校還專門成立了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對全校德育學分制的實施工作總負責,黨委學生工作部(學生處)負責全校德育學分體系的頂層設計,各學院成立德育學分綜合考評小組,負責各學院學生德育學分自評成績申報部分的審核。各班級由班主任牽頭,經班級選舉產生德育學分審議小組。實踐證明,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更能增強德育的實效性。
德育情況納入學分就和學業成績一樣,需要核定相應的分數,因此,也會有成績高低之分。但出現評定不合格的情況時,由于德育學分修取方式的多元化無法采用課程重修、試卷補考等方式進行重新學習和考試,也不能簡單采取容易引起學生反感和有損學生自尊的某種懲罰措施。學校在不斷的探索中,摸索出一套可行的考核方式:首先,未達德育最低學分要求的,須在畢業前繼續選修或重學相關課程,參加相關活動,補足學分方可申請畢業。具體包括選修相關公民道德、傳統文化等專業選修或者公共選修課程、撰寫某一方面心得報告、參加社會實踐或者志愿服務達到規定時長等多種形式,選修和重學參照學校重修重考相關收費標準進行收費。
學校組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公共課專業教師和一線輔導員編寫了《立德樹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民讀本》以及江蘇省“十三五”高等學校重點規劃教材《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形勢與政策》等作為思想政治課輔助教材。將德育學分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模塊化教學相對接,將“基礎”課的實踐教學與學生日常行為考核、道德素質的評價緊密結合,以德育學分為平臺分模塊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互動模式,形成“大思政”教育格局。
為更好地實行德育學分管理,學校成立了德育工作室、心理訪談屋,開展了體育文化活動月、12·9科技文化藝術節、“我最喜愛的老師”、“最美職大人”評選等系列校園文化活動。成立了學校德育學分工作宣傳團,充分利用移動互聯新媒體,建立“揚州職大微微校”微信公眾號、微信交流群、QQ群等20多個,設計了圖文并茂的網頁專題介紹。通過輿論使學生形成我要做(基本學分),我要爭(獎勵學分)、我要避(懲罰扣分)的主體意識。
每學期開學初,由學校學生處統一制作并下發《揚州職業大學學生德育學分評分手冊》。各班級在日常工作中詳細記載學生操行表現。學生參加校內外活動涉及加分事項的,需自行攜帶該手冊至活動主辦方處登記,注明活動項目和時間,學校還積極探索試行通過移動互聯網的手機APP簽到記載途徑,力求進一步簡化工作流程,便于統計操作。
春雨潤物無聲處,德育修身點滴事。德育學分制不止于去嘗試提供一把度量道德修養的尺子,更為重要的是使得崇德修身成為校園的一種氛圍,明禮精業成為青年的一種自覺[4]。但必須指出的是,德育學分制不是萬能的,在實施的具體過程中需要結合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酌情加以調整。尤其是在移動互聯技術日新月異的當今社會,應進一步結合“90后”、“00后”大學生的思想實際繼續加強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虛事實抓、虛功實做、軟件硬抓,使得育人效果得到真正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9.
[2]唐開鵬.供給側改革視域下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路徑選擇[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2).
[3]樓軍江.大學生的德育學分的設計和操作[J].中國高等教育(半月刊),2011(15).
[4]揚州職業大學:讓大道理入耳又入心[N].新華日報,20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