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志萍
(山西太谷縣職業中學校,山西 太谷 030800)
當今社會發展極為需要具備綜合文化素質的技能型人才。語文學科作為文化課的主要科目,是培養職業院校學生成為國家需要的具有綜合文化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徑。要實現這個目標,最需要做的就是養成中職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習慣,并且掌握高效學習的方法。當前,五歩教學法已經在我校教學中全面而深入地運用,針對不同專業的特點,依照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建適合學生學習的環境。因此,必須深化并鞏固之前教研教學中獲得的成果,只有不斷總結、不斷創新才能不斷發展。教學中的五情診改就是要使五步教學法真正落地,提高中職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
在中職院校,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較普通高中的學生來說相對較弱。所以如何采用恰當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一直是我們不斷研究的重點。教學質量的高低決定所培養的人才質量的高低,關系到學校的生存與發展。隨著信息化的逐漸深入,傳統教學模式和教學質量分析已出現很大的弊端,已經遠遠不能適應中職語文教學的發展,教學診改變得刻不容緩。
全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楊應崧教授認為,“診改”不是“評估”,或者說“評價”。兩者在愿景目標、運作動力、標準設置、組織主體等八個方面存在顯著的差異。但仔細研讀分析后發現,楊應崧教授所說的評估與評價,應特指由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實施的外部評估。而從教育評價理論的發展史來看,教育評價本質上是關于教育的價值判斷。就評價本身的內涵來說,中職院校教學工作中的五情診改就是教育評價。教育評價概念的提出者泰勒認為,“評價過程在本質上是確定課程和教學大綱在實際上實現教育目標的程度的過程。因此,評價是一種確定行為發生實際變化的程度的過程。”簡言之,教育評價是對教育所達成教育目標程度的一種描述。“描述”一詞似乎表明教育評價是一種事實判斷。其實不然,教育評價的過程是將學生行為變化與教育目標進行對比,來判斷學生行為變化所達到的教育目標的程度。泰勒之后,教育評價又進入了“判斷時代”。在這一時代,任何一項具體的決定都是為了改進現狀。因此,從教工作者在進行教育教學工作前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優勢與不足。那么,中職教學里五情診改中的“診改”是什么意思呢?楊應崧教授指出:“人們習慣于將‘完成任務’作為工作的終點,知識管理理論認為,那樣的工作只有‘前臺’沒有‘后臺’,難以產生持久的學習力和創造力。所謂‘后臺’,關鍵就是診斷和改進。工作進行過程中要經常自我診斷,發現異常,及時改進。工作完成后,更要習慣于根據事先設定的目標做全面的自我診斷。而且,無論總結成績還是發現問題,主要目的都是找出隱藏于成功或問題背后的規律性的東西,有效改進,直至對目標做出調整。”簡而言之,診改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收獲的活動。從這個角度講,對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中的五情診改無疑是教育評價。
五情診改的內容決定了不同專業,不同崗位的人在一起互相學習,這樣就有利于創新。一方面我校聘請診改專家來我校做講座,并且組織不同專業的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在一起共同聽取專家診改建議,共同探討合理方案;另一方面,校級領導分包各系各專業學科進行項目研究,針對五情診改教學法的特點,制定并實施相應的制度。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深入班級課堂及課外活動,隨時發現問題,及時地進行相應的指導和干預,強化或者改變教學法的實施辦法;針對教學法特點,進行相應指導。
系主任、班主任、專業帶頭人深入學生調研,一方面問卷調查各代課教師,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另一方面與對口高校及用人單位的相關負責人深入交流,了解最新的人才需求。
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一起參與五情診改。學生變成了主體,教師教學后下達診改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融入了互相合作,獨立思考的過程,帶著任務去學習,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創造能力。
學生全過程參與課堂教學診改。首先,教師將下次課將要完成的任務提前通過教學軟件(超星教育)傳給學生,學生在上課前查找相關的資料,做好準備工作;其次,在課堂上,通過軟件點名、分組,選出組長,細化組員任務之后,教師講解本次課教學要點和注意事項,然后學生分組完成本次課任務,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最后,教師根據學生完成任務進行點評和總結。在整個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每個同學都參與了工作,教師也通過教學軟件的數據統計功能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評價,為班情和學情分析做好基礎工作。
我校具備完整的教學評價體系,它包括學生評價老師、教師評價學生和教師互評。人人參與,人人評教。在此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班級整體學習狀況和學習氛圍,了解每個學生的表現,為教師在語文課堂活動的設計上提供參考。
每學期的教研活動中教師互聽互評課活動作為一項考核方案。相關專業課的教師之間要互相聽課,學習交流。青年教師去有經驗的老教師課堂上學習教學經驗和知識體系;老教師要去青年教師課堂上指導教學并且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相互學習,相互評價,共同提高。一方面改進語文教師的教學方法和上課模式;另一方面給語文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合理的診改建議。
2.3.1 五情診改促進教學模式的改變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不斷改變和更新教學方式,不斷地進行合理的課程改革。
2.3.2 以企業崗位人才需求不斷合理調整人才培養方案
重新設置課程體系。我校以系組織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下企業入高校調研,與專家交流,了解并不斷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
2.3.3 重視實訓、實習基地的建設和管理
我校大力支持實訓基地的建設,新采購了全新的實訓設備,酒店烹酒旅實訓基地、數控基地、沙盤實訓室、心理健康室等,并且對實訓室的建設都有專人負責,對實訓室的管理采用7S管理模式。從硬件到軟件,我校對教育教學進行診改,真正做到軟件不軟,硬件夠硬。
2.3.4 不斷創新,實現五情診改可持續發展
要全面提升教學質量,推動教學改革的發展,就必須在教育理念、科研水平、教師能力上有一個大的突破和提升。我校目前采取的措施有:校內組織各種教學比賽,促進學習和交流,如信息化教學大賽、省市技能大賽,教師參加省培、國陪和網絡培訓等。在這種種活動和比賽中增強教師的診改能力,做到交流創新,與時俱進。
五情診改是影響知識、技能掌握和智能發展的重要因素,是學生在學習中改進的重要途徑。教學中了解分析學生的情況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分析研究中職語文學習的現狀、教學定位、教學管理模式、教學方法是提升學生學習語文效率的重要方法。在教學診改過程中緊緊圍繞全面質量管理的內涵和核心,學校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保證制度體系,發展多層面多元化的的診斷和改進工作。在整個診改過程中,通過循環管理模式,在不斷改進教學管理的基礎上,持續提高教學質量。實踐證明,全面質量管理的方法適用于教學管理,它不僅適用于一門課,而且適用于一章書,也適用于我們的教學診改工作。五情診改是在教學中靈活運用五步教學法的重要保障,是提升中職學生語文學習效率的重要措施,更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
參考文獻:
[1]楊應崧. 教學質量要“醫院體檢”,更要“自我保健”[N].中國教育報,2015-10-29(09).
[2]楊應崧. 診改,不是加給學校的“緊箍咒”[N]. 中國教育報,2015-07-05(05).
[3]王海霞. 中職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方法[J]. 學周刊,2015(20).
[4]付學佳. 中職語文教學現狀與對策分析[J]. 科技創新導報, 2012(24).
[5]呂亞娟. 中職語文教學的困境與對策[J]. 呂梁教育學院學報, 2012(04).
[6]張梅梅. 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滲透[J]. 戲劇之家,2017(07).
[7]周友能. 中職語文教學中分組教學法的有效應用[J]. 西部素質教育,2015(03).
[8]施兆筠. 中職語文教學的幾 點思考[J]. 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 2012(08).
[9]付學佳. 現代中職語文教學方式的改革與創新[J]. 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2(28).
[10]蔣濱. 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凸顯校園文化精神[J]. 才智,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