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斌
隨著語文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整本書閱讀”也逐漸被廣大語文教師和研究者所重視。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比較理解和接受課程文件的規定,可是在開展教學活動中一般都會遇到很多問題和困難。針對這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具體實施策略。
結合“整本書閱讀”的價值與意義,在制定課程目標時必須要以宏觀角度進行分析,要重視學生形成廣闊閱讀視野、形成閱讀習慣以及讓學生在閱讀中能夠從多方面去分析文章內容,從而為學生制定科學有效的閱讀策略與方法。
例如,在引導學生進行《三國演義》的“整本書閱讀”中,為了進一步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幾個方面進行分析,要讓學生在閱讀是形成歷史小說的理念,并能夠有效地將古典小說的寫作特點表達出來,能夠識別小說中一些熟語,而且也能夠有效地將其運用到以后的閱讀當中。而且教師應通過科學制定閱讀時間、引導學生做閱讀筆記和邊讀邊回顧的形式來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要對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進行深入理解,并對小說當中的一些詩詞等進行賞析,對其內容的功能進行分析與研究,從而引導學生理解文本的意義。另外也要讓學生通過融入與重構兩個方向來建立閱讀策略,這樣能夠讓學生在閱讀中更好地感受小說中不同人物的經歷與感受,而且也能對全書的情節脈絡進行梳理和分析,從中將各個人物以及事件進行重新組織,使學生能夠對其進行重新思考與分析。對于這些教學目標的建立,是難以通過單篇課文來構建的,必須通過“整本書閱讀”來引導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整本書的魅力,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
對于“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內容選擇,必須要考慮讀什么、教什么。對于閱讀內容的選擇,屬于課程素材。在選擇中,應先注重學界認同的優秀作品,也要結合學生的喜好。結合這兩個方面,在選擇書籍時,要符合學段目標以及學生年齡特點等,這樣才能為高中生良好的發展提供保障。另外,選擇書目時也要理清幾個關系。要明確課標規定與學校特色之間的關系。課標中推薦的一些閱讀內容,可能因地域差異導致教育情境的差異,因此導致推薦的書籍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所以學校應根據本校的特點以及校園生活的特色等,以推薦的書目為基礎,有效地選擇符合本校學生閱讀需求的內容,不能局限于課標規定的內容。還要理清教師指定與學生選擇間的關系。對于前者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師生在共讀中發現問題,并開展交流。共同的閱讀內容能夠為學生確立共同的話題提供幫助,對學生在交流中將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有一定的幫助。教師指定的閱讀內容不宜過多,應為學生提供自主選擇的機會,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的閱讀內容,從而實現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要求,使學生建立完善的知識結構體系。
而對于教什么,主要是更新課程教學的內容。與單篇課文教學內容進行對比,“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內容特點更為顯著。首先要重視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發現,“整本書閱讀”的內容有著一定的開放性特點,對學生的深入探究能提供有利的條件。其次能夠引導學生從理論視角分析書本內容。整本書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學生在文本閱讀過程中總會有新的發現。而通過補充相應的文藝理論來促進閱讀,可進一步增強學生深度思考的能力。最后是通過多元體系來進行知識的建構,“整本書閱讀”會涉及很多學科領域,它能夠引導學生發現閱讀的樂趣,幫助學生尋找未來的發展道路。
對于“整本書閱讀”的實施,必須注重“整”的特點,要對閱讀和鑒賞、表達和交流以及梳理和探究等活動進行整理與優化,引導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基礎閱讀、分析閱讀以及主題閱讀中,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增強學生的言語表達水平,提升學生的情感審美品位。
在實際的課程實施設計中,要合理地開展整體規劃工作,對書目特點進行整體規劃,并通過開展不同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到閱讀教學中。另外要進行內容的整合。對于“整本書閱讀”課程的設計,內容必須凸顯整合特點,也就是讓學生通讀全書,為完成閱讀活動提供保障,并讓學生在閱讀時整合文本信息,對全書人物關系進行梳理,以此來引導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增強學生整體學習水平。
例如,在引導學生進行《蘇東坡傳》的“整本書閱讀”中,教師可以制訂幾個相互有關聯的活動。如畫出蘇東坡的“人生地圖”;選擇“蘇東坡紀念館”的位置,并陳述理由;設計“蘇東坡紀念館”展廳和撰寫前言;設計“蘇東坡紀念館”的雕塑;在紀念館的大門上題寫楹聯。通過這些活動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對書本進行閱讀,還能引導學生了解傳主的經歷。在學生完成了蘇東坡的“人生地圖”后,可以引導學生對傳主的關鍵性人生事件以及突出業績進行明確和了解,讓學生了解傳主取得成就的領域,還可以對傳主生命中“重要的人”進行了解,并對傳主進行評價。通過這樣的形式能夠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這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