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微
(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德彪小學)
在小學科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心理特征創建教學環境,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此外,教師還應把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場景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創設課堂教學情境,使其在情境中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比如,在學習《杠桿的科學》一節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小游戲,利用一根木棒組織學生進行力量比賽,力量相對較小的學生靠近木棒支點,力量相對較大的學生在離木棒支點較遠的一端,通過游戲學生可以發現,力量相對較小的學生比較容易取勝。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始對問題進行思考,在激烈的小組討論之后,教師再進行觀點補充。這樣的教學環境,可以使課堂內容更加生動、有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了其課堂參與熱情。因此,小學科學教師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科學,找到日常生活與科學課程的結合點,將抽象的課本知識具體化、生動化,使學習內容更加易懂、易吸收,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的生活性,促進其在學習的過程中,真正愛上科學,主動探索科學的奧秘。
小學生對新事物總是充滿著極大的好奇心,喜歡探索,天性愛玩。小學科學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向生活。可以到學校的花園走一走,到附近的樹林逛一逛,讓學生感受大自然中的科學,充分發揮自身的求知欲,給學生提供更多觀察生活的機會,從而更好地學習課本知識。例如,在講授《多種多樣的植物》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個課前作業,讓學生在課下收集形狀各異的植物葉子,然后在課上展示自己收集的成果,師生之間一起對比葉子之間差別。之后,在組織學生制作植物標本,使學生在實踐中增強自身的動手能力,啟發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身想象,將自己收集來的葉子組成不同形狀的植物標本。另外,在教學生認識花的結構時,帶領學生到學校的花園和附近的果園去見識更多品種的花,讓學生在學習花的結構中,感受大自然百花爭艷的美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設計好教學任務,讓學生在賞花的同時,觀察花的種類,形狀的不同。這樣的一種教學活動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更細心、認真地去觀察、學習、探索。不僅可以提高科學教學質量,還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小學科學教師就應該在教學過程中,貫徹并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多于學生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內心所想,并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是出現偏科的現象,對有的科目喜歡,有的科目不感興趣,究其原因,是教師教學風格的不同。教師風趣幽默、關愛學生,往往能贏得學生的愛戴,從而使學生提起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小學科學教師要走下講臺,與學生平等對話,建立與學生間的情感關系。多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主動與學生溝通,縮短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另外,在課堂上,與學生共同參與課堂游戲,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下喜歡上科學,從而提高科學學習效率。
小學科學教師的評價機制也影響著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生的內心都是想要得到教師認可的,小學科學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在小學科學課堂上,學生在回答課堂問題時,教師要通過眼神、手勢等給予學生充分的表揚。這樣的小細節會讓學生感受到被認同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階段。學生要想真正提高學習效率,就必須對學習持有極大的興趣。小學科學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運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和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啟發學生的思維,挖掘其內在潛能,促進其全面發展。另外,小學科學教師要發揮多媒體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優勢,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充分抓住學生的眼球,增強學生的課堂體驗,讓學生在有趣、形象的教學情境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小學科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