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芳
(遼寧省海城市騰鰲溫泉管理區中心小學)
說到班級管理工作,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班主任,他們負責整個班級的管理工作,任課老師則起到輔助管理的作用。這樣的班級管理工作現在看來是不合適的,教師的獨立管理不利于學生的發展,且管理工作的效果也難以達到滿意的程度。因此,為了適應素質教育,班級管理工作應該積極進行改革,班主任應該改變自己,學習適合現階段的管理模式,進行多方面、多元化管理,進而實現管理目標。
1.管理模式單一
小學班主任被傳統教育管理方式影響,是作為監督者的角度來進行班級管理工作的,他們主要的管理任務就是督促學生學習知識,這就導致了管理工作沒有實現多元化。小學班主任沒有根據學生個性的不同進行不同的管理,而是選擇一個通用的管理方法管理所有學生,這樣就不能全面發展學生的個性,無法高效管理班級工作,也就無法完善班級管理工作。
2.小學班主任管理觀念落后
小學班主任沒有注重小學生的年齡小,心理還不夠成熟的獨特特點,從而進行傳統的班級管理工作。這樣就導致小學班主任忽視了小學生之前的巨大差異性,沒有設計合理的班級管理工作策略。因為小學班主任的管理觀念落后,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就不能有效實現。目前很多小學班主任還是無法跟上改革的步伐,無法把小學生看為學習主體,設計有效合理的班級管理工作方法。如果小學班主任這樣一味堅持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就會固化小學生的思維,影響小學生的個性發展。
1.因材施教,設計個性化的班級管理方法
小學生由于年齡原因,自控能力和自律能力都普遍偏低,他們難以管理自己,即使樹立一個目標,也會因為不能很好的管理自己而難以達到。根據小學生這樣的特點,小學班主任應該對班級內小學生的個性特點有一個詳細的了解,根據班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班級管理工作計劃。
例如,小學班主任在制定班級管理規則之前,首先應該了解每個小學生的特點,與小學生家長進行交流,對小學生有一個徹底深入且真實的了解,結合小學生在班級里的具體表現制定一個初步規則,然后在規則實施的過程中不斷改進和完善,這樣制定的規則才更有實用性,班級管理工作的效率也會更高。此外,小學班主任也應該對學生家長有一個帶領作用,讓他們也加入到班級的管理工作中來,對小學生有一個更全面的管理,這種班主任和家長共同管理的結合方式,很能有效實現班級管理工作的優化。
2.更新落后的管理觀念
小學班主任進行班級工作的管理時,不僅要做學生工作的管理者,還要做好學生關系的協調者,協調的作用是不能忽視的,學生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只有團結和諧,減少矛盾的發生,解決出現的矛盾,真誠的關心學生的生活,才能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
例如,小學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中,多與學生互動,了解他們對班級管理工作的意見和不滿,及時解決存在的不良問題,對學生關心愛護,鼓勵學生努力學習。但是與學生過度親密,就會失去班主任的威嚴,對班級管理工作反而會有不利影響,因而與學生的關系一定要適度。另外,班主任發現有學生成績退步時,不能沒弄清楚原因就一味批評,而是應該幫助學生找到原因。小學這個階段孩子們十分信任教師,會遵循班主任制定的規則,班主任應該依據這一點制定一種規則,這樣學生的行為規范就會有所依據,改掉了學生不正確的行為習慣,有利于班級管理工作的建立。
3.利用“小團體”提高班級管理效率
小學生的特點就是喜歡建立“小團體”,有一個自己的小圈子。小學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從而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效率,也使管理模式更加多元。對于班級“小團體”,班主任可以加以引導,讓其之間產生良性競爭,共同進步。“小團體”的形式還有利于班主任的分組管理,班級管理可以穩定進行。
例如,班主任應該了解“小團體”的構成,對其進行談心活動。從兩個方面進行工作,一方面,小學班主任與“小團體”中里的領頭人交談,讓他們與班主任配合管理班級。另一方面,班主任應該與“小團體”成員交流,讓他們在遵守小圈子規則的同時也遵守班級管理規則,提高班級管理的有效性。
通過簡單分析小學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工作的對策,我們應該認識到班級管理工作的根本,就是尊重學生,順應教育的發展。班主任應該做出改變,摒棄傳統過時的管理模式,改變刻板的管理觀念,創新有針對性的班級管理制度,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