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具宏
(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第二中學)
高中生物課程涉及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穩態與環境等內容,貼近生物本質,教師在開展課堂時可以從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來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在開始時引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從一開始就全心投入課堂,將大大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成功引導學生關注到課堂內容上后,再逐漸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從而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和更深遠的興趣。設計一個精彩的、引人注意的課堂引導語是營造趣味課堂的第一步,通過貼近生活的引導語,調動起學生們對所講內容的興趣,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們將課本上所學的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將所學知識活起來。
例如,教師在開展《細胞的凋亡》這一課時,可以在課件上插入一些老年人的照片,提問學生他們有什么特征?他們的皺紋、白發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呢?這又與細胞的凋亡有什么關系呢?由此,讓學生們帶著一系列的疑問和好奇與教師共同開始探究內容。將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帶入課堂,使學生們積極性和配合度提高,使得原來枯燥的生物學知識與生活中的現象相結合,將整堂生物課程變得有趣起來,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熱情。
高中生物緊扣實際生活,教師可以巧妙地設置問題,銜接課本知識和實際生活,幫助學生打破“學無所用”的壁壘。高中生物知識具有靈活性高、實用性強等優點,教師可以從這些特點出發,引導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慢慢將所學內容轉化為自己的思考,使學生們從問題中挖掘學習的興趣,逐步加強學習動力。
如在學習《基因的本質》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從身邊的人物出發,舉例展示以及提問學生們,身邊有血緣關系的人有哪些長的相似的地方?為什么有血源關系的親人會有相似之處呢?而這又和我們這節課所學的基因有什么關系?基因到底是什么呢?通過這些貼近生活的問題,一步步引導學生主動、自發地去思考、探究其中的奧秘。這些看生活中看似很常見的現象,學生們卻不曾深入去思考的事情,由教師逐步地引導,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增加了課堂趣味性的同時,還能逐漸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們學會思考,學會將所學知識活化,而不僅僅是“死讀書、讀死書”。
傳統的生物教學課堂主要偏向于一板一眼、嚴肅認真地講授各式各類的重要知識點。生物內容龐雜,教師為了加強學生們對知識點的掌握,在上課過程中會爭分奪秒地講授所有涉及的問題,想讓學生們在單位時間內學習到最大化的內容。這種教學想法是對的,但往往在開展過程中會失卻了課堂上的很多樂趣,授課內容趨于枯燥,使得學生們在緊張的學習節奏中失去學習興趣和動力。讓生物課堂變有趣,在課堂上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所學內容印象深刻,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最有效途徑。
營造這樣高效趣味的課堂,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加強對趣味性語言的掌握,時刻謹記語言、語調的作用。合理的趣味性語言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掃傳統課堂上壓抑枯燥的氣氛,使學習更高效且精準。如在學習《跨膜運輸》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用流水的順流和逆流分別來比喻被動運輸和主動運輸。這樣不僅增加了趣味性還可以幫助學生們加強對這兩種運輸形式及能量消耗的理解。
高中階段的生物課程涉及面廣,需要豐富的知識儲備。要想讓學生們的學習有較大的提升,需要從興趣和能力方面著手,讓學生們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教師需要注重生物趣味化課堂中重要性,利用生活中的實物、情境、適時導入課程、利用有趣的語言等,活化課堂,使課堂效率最大化。而這些也要求生物教師在備課時進行匯總,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做好充足的備課,提前準備好幽默有趣的語言、例子,等等,使學生們在一種積極主動的狀態下學習生物,取得更好的學習成績,拓寬學生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