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敘衡
(湖南省沅陵縣涼水井鎮張家灘九校)
新課改的大力推行,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初中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進。但是,有些學校的語文老師在教學思想、教學方式以及對于新課改的認知上還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強化。
首先,一些老師的教學思想存在問題。一些語文老師因為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不太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無論是備課還是授課,這些老師都以自己的想法為主,不把學生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考慮在內,一味地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而進行灌輸式的教學。教學是圍繞“教”和“學”而進行的,而灌輸式教學使得課堂缺乏互動和交流,老師只顧自己“教”,而不顧學生“學”,這樣的做法顯然不可取。
其次,教學方式需要改變。一些初中語文老師可能在以前用自身的教學方法取得過一些成績,便盲目地認為這種古老的教學方法對所有學生都適用。殊不知,時代的變化使得每一屆的初中生都有不同的思想變化,無論是思維模式還是接受能力上,他們都各不相同,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在過去的某個時期中可能適用,但是在現在乃至將來,不一定還派得上用場。
最后,一些老師對新課改的認知理念存在問題。很多語文老師深刻認識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并在實踐過程中力求達到新課改的要求,但是因為理解偏差的問題,一些語文老師的實際做法偏離了新課改的要求。比如,新課改中要求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很多語文老師認為以學生為主體就是給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和學習,這種思想認知下,語文老師進一步精減了講課時間,把大部分時間都給了學生。學生擁有了大量的學習時間,卻不懂得如何高效利用,老師講解的時間越來越少,導致學生不能透徹理解課文。這樣既浪費了寶貴的教學時間,又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對某門課程感興趣了,他們在學習該門課程時才會更加積極,就可以將以往被動學習的模式轉變為主動學習。因此,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采用各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老師應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教學過程是“教”與“學”的融合,老師不能只顧自己教而不顧學生學。語文老師可以在講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通過提問等方式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老師應注重提問的方式,盡量從學生感興趣的、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入手,一步一步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第二,老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學生如果感受到自己的地位與老師地位相等,就更容易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在此基礎上,老師使用提問的模式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在講《項羽之死》一課時,為了更好地讓學生懂得項羽當時的心情,老師可以適當地從學生的角度進行提問:“現在年輕人做事是不是非常講究‘情懷’?”這一提問瞬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時,老師話鋒一轉,把問題引向課文內容:“你們覺得項羽是個有情懷的人嗎?”學生回答是或不是,老師都可以引入到下一個問題:“從哪些方面判斷項羽是(或不是)有情懷的人呢?”進而激發學生熱烈的討論,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加深課文的理解。
為了使語文教學能夠更好地開展,語文老師應該在上課之前先確立好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應該具有針對性,根據學生對課文理解的不同階段來設立不同的教學目標。例如,在教授文言文時,老師的第一個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夠將文言文讀順;第二個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探究合作來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能夠適當地進行翻譯;第三個教學目標,是通過老師精講釋義以后,學生能夠詳細并正確地理解課文內容,對一些字詞句中深刻蘊含的意思都能夠有透徹的理解。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和接受范圍合理地制定目標,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老師在教學思想、教學方法以及對新課改的認知方面還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問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轉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思想,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科學的引導和交流,讓學生感受到自身的主體地位。同時,老師應采取各種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興趣的驅使下快速進入學習狀態。除此之外,老師也應該以不同階段的教學目標為導向,逐步帶領學生進入不同的學習階段,讓課堂效率能在緊湊活潑的教學環節中得到快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