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偉
摘 要 本文在對傳統出版業所面臨的困境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互聯網時代傳統出版業發展的路徑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互聯網;傳統;出版;創新;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04-0009-02
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使得互聯網技術迅速普及。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更讓傳統出版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為了擺脫不利的發展局面,傳統出版業必須深化自身的改革,創新發展理念,拓展發展思維,開辟出適應互聯網時代需要的出版業發展新局面。
1 傳統出版業的困境及其產生原因
1.1 數字出版導致的傳統出版業深陷困境
數字出版業自其出現以來,就對傳統出版業形成了無情的沖擊,這種沖擊力度是空前的,傳統的出版業所遭受的壓力更是巨大的。以往的出版業不論膠印、鉛印還是以前的雕版與手抄形式,都沒有能夠擺脫紙張這一介質。但是數字化出版的出現,其載體已經不拘一格。閱讀的方式可以以在線、閱讀器等方式進行。而且,其出版的各類亦花樣翻新,變化無窮。依據運營路徑的不同數字出版可以區分為數字圖書、報紙、期刊、音像制品等諸多形式,這些產品的出版完全不受時間與空間的局限,可以實現對社會不同受眾的滿足。現在社會出現的碎片化閱讀已經使傳統的閱讀方式正漸失地位,在4G時代里,閱讀終端所體現的是手機這種形式。此種形式正在對傳統的出版業給予致命的一擊,手機畫、手機書、手機報等多種形式以更加靈活機動的方式滿足人們的需要。這種形式可以使人們于短暫的時間空隙之中,利用手機的可以隨意移動的屬性進行更加便捷的閱讀。這樣一來,那些既占空間又不便移動的紙質書籍就望塵莫及了,其被替代的厄運終究不可避免。
1.2 傳統出版業存在制約自身發展的瓶頸因素
因為社會大環境發生了變化,過去的出版業在先進文化的傳播與人類文明的傳承方面所顯現的功能已經日趨弱化,擺在傳統出版業面前的只有利潤的追求。出版業亂象極為明顯,內容流水、形式跟風,加之還有一些是大量的重復出版。一旦有書籍暢銷,接著就會出現大量的仿冒之作。一些類似盜墓與官場類的小說只能讓人們的好奇心一時間得到滿足,但其內容之低劣絲毫無任何價值可言。有些書籍表面光鮮實則內容平淡,而且定價較高,人們又難以接受。傳統出版對受眾的引領作用已經日趨喪失,其在受眾心目中的地位也逐漸消失。一些編輯會迎合無序的市場環境出版質量低劣的圖書。
2 互聯網時代傳統出版業發展的新思路
2.1 實現傳統出版業產品內容創新
傳統的出版業采取一種定期向社會發布消息的方式對出版資訊進行傳播,這種方式已經明顯落伍了。適應深度開發的需要,必須實現對資源的深度開發,以實現與其他媒體出版相融合。必須在堅持原有的出版方式的前提下,整合移動、網絡媒體及其他媒體,強化相互間的合作,形成多介質共存的局面。此種方式已非單一的介質經營,而是一種內容方面的出版。只有跨越媒體進行出版,才可以實現不同的內容更好地拓展。以這種跨媒體的方式可以實現網、刊、書三者的有機統一,此種方式可以對網民的閱讀需要予以更好的滿足。同時,也會讓廣大網民收獲一種全新的體驗。傳統出版業可以搭乘互聯網平臺,推出廣播、電視與圖書等形式相融合的新的形式,為廣大受眾提升不同的閱讀需要,以最大化地滿足消費者需求。
要對富有個性的出版形式進行探索,不斷拓展市場開發潛力。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印刷,根據指定的時間與空間對相應的資料與數據完成數字形式的體現。只有這樣才可以使傳統出版的短板得到有效克服,特別是一些學術方面、專業方面的書籍出版難的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不但可以促進資金回籠,還可以減少庫存和提升運營速率,進而使廣大受眾更加容易接受。
2.2 實現傳統出版業技術創新
網絡環境下,我國的傳統出版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自覺進行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在辦公的自動化程度上,在編務及發行的管理方面,同時在發展客戶方面,都需要尋求以相應的信息技術作為支撐。
現在,很多出版機構盡管也實施了信息技術,但是這一技術的實施基本上不是基于一個平臺,而是彼此分離,各行其是,缺乏有機關聯。
因此,該系統在數據庫方面、系統支持方面及環境應用方面都各自獨立,致使信息成為一種孤島現象,使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受到嚴重制約。因此,必須使傳統出版業真正建立起一種有效機制,讓現代信息技術成為一種最有效的支撐。
2.3 實現傳統出版業運營模式創新
互聯網的出現使傳統出版向新型出版創新的環境條件已經成熟,在這種環境下傳統出版業必須更加自覺與現代出版業相整合,以實現主動創新。通過傳統的出版與網絡的融合,可以創造出極富個性的出版形式。
比方IP創作、眾籌出版等形式。這已不只是技術層面的進步,更是傳統出版業對互聯網時代的積極回應,這種形勢發展的結果是新的出版態勢由此形成。與互聯網相融合的傳統出版業,必然會實現跨界經營。傳統出版業只有順應這一潮流,并積極掌握它的游戲規則,才能更好地進行運營,也才能更好地讓互聯網助力于自身的發展壯大。
在這一過程中,不但要使互聯網平臺為傳統出版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還要使互聯網的思想成為對傳統出版進行改造的指導思想。出版過程中堅持以內容為根本,不僅要有好的平臺,更要有好的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傳統出版業的競爭能力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才能使出版系統更加科學合理,也才能使出版業務不斷拓展,并不斷培植出新的經濟增長點。
2.4 實現傳統出版業傳播體系創新
社交化傳媒的出現已經使信息的傳遞具有了一種可以分享與互動的特點,同時也呈現出即時的特征。信息傳遞的方式是碎片化的,而且也是以聚合的方式完成的。
對傳統出版之中的小眾媒體必須進行調整,將調整的重點放在發行方式與編輯方式上,以此順應時代發展的根本需求。不僅在群體的針對性上、辦刊的特色上還有選題方面,都必須適應時代的需求真正體現出創新性特征。在互聯網背景下,傳統出版業本身即蘊含著太多的社會屬性,這就要求對傳統出版業的社會交往關系進行深化。
其一為保持出版品牌,傳統出版的優勢正在于其擁有一批高素質的編輯人員以及質量較高的內容。但是,在互聯網時代這種原有的品牌必須與互聯網實現有機結合才能更好地拓展市場空間。
其二為內容方面,創新出版內容是出版業發展的靈魂,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3 結論
互聯網背景下的出版業正在面臨著一場深刻的變革,在這場變革中要求傳統出版業必須自覺地應用互聯網平臺,實現體制上與機制上的創新。出版業務必須實現在發展的方向上與業務模式上的不斷嘗試,同時將最新的理念與技術更好地應用于出版實踐之中,以不斷開辟傳統出版業發展的新路徑。
參考文獻
[1]孟琛.“互聯網+”的媒體思考[J].中國傳媒科技,2015(5).
[2]蔣建國.加快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J].出版參考,2014(30).
[3]曹繼東.基于數字化技術和互聯網思維的“融合出版”[J].科技與出版,2014(9):15-18.
[4]姜鈺.互聯網思維對出版工作的啟示[J].出版參考,2014(15).
[5]湯雪梅.以互聯網思維建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J].出版廣角,2014(7):46-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