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省漢中市南鄭區梁山鎮南寨小學)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小學語文教育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挑戰。小學語文教師不能再拘泥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將語文教學局限于背書、抄寫等僵化的方式,用繁重的作業來催促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小學教師要扭轉教學觀念,充分的尊重學生,把學生視為教學的主體,平等對待學生,對自己重新定位,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絕對權威,而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在這樣的理念下,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運用“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教師缺乏教學的激情
很多教師由于不適應新課改要求的變化,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對師生互動缺乏應有的激情。教師教學積極性不高,教學熱情不足,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生會認為教師的對于課堂教學缺乏熱情,自己就更不需要過于專注的學習,形成不利于課堂教學的消極氛圍。
2.學生激情過高,影響到教師的正常教學
與教師缺乏教學激情相對應的就是教師過于“精神飽滿”,一到課堂教學時就產生“亢奮”情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容易讓充滿“激情”的教師點燃,一些教師在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繼續“慷慨激昂”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樣就會導致學生情緒過于興奮,以至于教師所講的語文知識內容不能被消化和吸收,只是一味的“情緒高昂”,仍然無法到達教學目的。
3.教學形式過于創新,起到“喧賓奪主”的負面作用
“師生互動”的目的是為了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只是目的之一,但并不是全部。一些小學語文教師為了更好的實現“師生互動”把語文課堂變成了“游戲課堂”,盡管學生在語文課堂“玩”的盡興,可收效甚微,讓語文課堂教學出現了“喧賓奪主”的負面現象。
1.與學生“交朋友”,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要求教學中要加強師生間的互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因此,教師要充分針對小學生的特點,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為了“師生互動”更為自然和“親切”,教師就要與學生“交朋友”,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只有教師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學生才會把教師視為“親密的朋友”,這樣在與教師互動時就顯得更加自然,他們的真情實感也更容易在互動中體現。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學會關心學生,這種關心不僅體現在課堂教學之內,還要向課堂教學以外進行延伸,耐心的與學生交流,尋找到學生的興趣愛好,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搜集大量的學生信息,為“師生互動”提供豐富的素材。
2.巧妙提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提問就是藝術,只有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巧妙提問,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為此教師要在課堂提問上下功夫,比如在學習李白的《靜夜思》時,教師不能直接簡單的問學生“作者把月光看成什么”,這種簡單直白缺乏技術含量的問題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換一種提問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是什么原因讓作者把月光看成了霜,二者之間有什么共同點呢”“作者除了可以把月光看成霜,還可以看成什么,為什么”,這種富有邏輯性和開放性的問題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鍛煉。
3.豐富教學形式,加強師生互動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并不必拘泥于講授法,教師可以豐富教學形式,加強師生互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除講授法之外,教師還可以選擇角色扮演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和情境模擬法開展教學。比如在學習《小英雄雨來》時,教師可以提前安排學生扮演文章中的角色,模擬文章角色進行表演,以此來增加閱讀文本的現場感,加深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
“師生互動”的小學語文課堂體現的是“合作”的教學模式,在“合作”教學中,學生得到充分的重視,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增強,有助于語文課堂教學,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的研究“師生互動”的學習策略,制定科學的“互動方法”,讓學生在與教師的“互動”中學到豐富的知識,掌握相應的技巧,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