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士翠
(遼寧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沈陽 110122)
全面貫徹《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及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立足學院實際,我院緊密圍繞 “職業技能、職業素養”雙核心人才培養整體思路,深化“立德樹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逐步實現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全面育人。
高校思政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發揮著育人的重要作用。講好思政課,充分發揮思政課在課程育人過程中的獨特優勢,一定要在改進中加強思政課建設,不斷增強教學的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在此背景下,為創新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育人路徑,豐富思政課教學內容,突出育人實效性,我院思政部進行了大膽探索和課程改革。
近幾年,我院思政部緊緊圍繞學院“雙核心”育人理念,突出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培養,持續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模塊化”“專題式”課程改革,創建“學習型課堂”,著力發揮“兩課”教學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學習型課堂是新形勢下高職教師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是落實“職業技能、職業素養”雙核心育人模式,全面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程的重要保障。學院2017年啟動全面推進“學習型課堂”的創建,促進學生職業技能、職業素養雙提升,總體目標是進一步鞏固學院課程改革成果,加強課程實效,優化全過程育人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思想政治理論課結合學院實際,緊密圍繞學院“3+3”雙核心人才培養整體思路,深化“立德樹人”,以學生為主體,以課程改革為承載,以現代化教育技術為手段,全面創建主動、合作、高效的“學習型課堂”,全面育人,全程育人,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以貫徹落實學院下發的“任課教師課堂行為規范評價標準”為重點,規范教師職業行為和職業態度。包括課前要求教師能夠潛心鉆研課程內容,充分掌握課程涉及的知識、技能,并及時進行授課內容更新;能夠用心、細致、充分地準備課程單元教學設計、板書設計,做到切實可行、時間環節安排合理、內容豐滿;能夠主動接受、學習新型教學技術手段,善于應用網絡化、數字化教學資源,創新學習形式;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嚴格遵守上下課時間,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對學生進行課前問候和下課道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禮儀行為。在授課環節中,教師要嚴格執行單元設計,充分保證教學內容和時間,切實落實勤講勤練、講練結合的教學環節設計,并能以身相教,樹立良好的職業形象。需要強調的是,思政課教師更要注重儀表教態,自信端莊,以高昂飽滿的熱情,洪亮的聲音,得體的語言向學生傳遞正確的育人思想,樹立學生正確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傳播正能量。
以立德樹人為主旨,以學生為主體,以課程改革為承載,以現代化教育技術為手段,全面創建主動、合作、高效的“學習型課堂”,思政課已充分彰顯了育人的實效性。在全面把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重要性的基礎上,敢于打破傳統,增強對學生的信心,放手把課堂交給學生,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和能力訓練。轉變固有觀念,轉“教案”為“導學案”,轉“集體備課”為“集體備學”,提高學生自身實踐技能和職業素養;教師要言傳身教,重視學情教情分析,找準學生興趣點、差異狀況,仔細總結梳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知識點”“能力點”“職業素養點”,強化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大一新生成長成才的學習規律,合理規劃課程環節,包括課前備學、課始導學、課中互學、課末評學、課后固學、課端致禮等,并在各環節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分組、研討、匯報、質詢、答辯、實踐、評價等),來引導學生更新學習理念,進行自主學習、全面學習、合作學習、創新學習、終身學習,從而達到應具備的技能和素養。
“學習型”的鑒定標準重點在“學”,評價在“效”,要把學生學習效能最大化,真正從學生角度出發,體現教學質量和課堂效果。例如,每節課學生有沒有獲得感,思想困惑有沒有解決,重點看學生在課堂中的收獲。兩年來,我院思想政治教學部教師大膽探索,勇于創新,充分發揮思政課堂育人主渠道功能,提高學生在思政課堂的獲得感,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中構建并實施“學習型課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節深受學生歡迎的思政課必定是傾注教師心血和心力的,也必然是經過精心設計和打磨的。思政課的教學設計應緊密結合大學生的身心特點、接受能力和興趣點,既要活潑、生動、有質感,關注時事熱點,回應學生關切,還要能夠啟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學會分析和判斷。在內容上,以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和科學性說服學生,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持久魅力感染學生,以中國革命的艱苦抗爭歷史激發學生,以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成就鼓舞學生。對思政教案中的事實、概念和理論的處理,應遵循內在邏輯關系,做到自然銜接無縫隙,有史有論、有論有據、有血有肉。
貫徹落實教育部、中宣部相關文件精神,依據“三貼近”原則,我院思想政治教學部按“模塊”“專題”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內容進行了重新整合,詳細設計了課堂任務,使學生在完成每個任務過程中,掌握相關知識內容、思想方法。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模塊化設計的總體目標是以培養社會需要,具有良好職業素養和較高道德品質的人才為目的,結合高職學生自身成長、成才需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制觀,具備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專題式設計的總體目標是突出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使學生能夠利用網絡有針對性地搜索資料,掌握提升能力的不同方法,提高思考的能力。
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為例。本課程根據高職院校學生成長、成才過程涵蓋的典型模塊內容,包括適應大學生活、提升思想境界、加強道德實踐、錘煉高尚品格、遵循法律要求等,著眼學生面臨和關心的實際問題,以及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以各專業學生所應共同具備的職業能力與素質要求為核心,把基本理論教育與職業核心能力教育相結合。通過開展任務驅動型教學,使學生掌握角色適應、提升境界的方法,具備判斷是非、依法行事的能力,自覺養成知行統一的品質,培育健全人格。
模塊化教學中,教師能夠在教學環節中營造學習情境,將模塊、任務或案例引入課堂教學,充分體現職業性,能夠滿足工學結合、學做統一的要求;同時強化了實踐教學,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在模塊化教學設計中,教師能夠對學生進行充分合理的啟發引導,組織學生集中研討,并能夠采取分組教學手段,分組匯報,促進學生互相協作,隨時關注學生學習動態,達到了實時育人的效果。
《中宣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指出:“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有課程都要加強實踐環節。要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保障機制,探索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因此,新形勢下建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體系,創新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尤為重要。作為遼寧省示范改革的高職院校,遼寧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教學部大膽嘗試,在搞活實踐教學形式,豐富實踐教學內容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為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創造了有利條件。
我院啟動實施“筑砼”特色文化育人體系指導下的實踐課程建設活動,積極開展實踐教學方法改革,依托思政社團載體,組織實施系列特色育人活動,旨在提高思政課實踐教學質量,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性。
2014年,學院提供資金支持,籌建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訓室,設計課程相關展板,建立多媒體資源庫。在思政社團的參與下,近三年來思政課的實踐教學成果顯著。
在思政社團的統籌安排下,思政部每學期初、末定期召開師生課程座談會,舉辦專題學術報告,參演建校周年慶紅色舞臺劇,編排思政主題教育情景劇,組織學生講堂進公寓等大型社團文化活動。多形式的校園實踐活動,延伸至課程理論教學。通過話劇、大合唱、小品、相聲、微電影等形式的展演,充分展示出學生奮發有為、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同時,學生社團在思政教師的指導下,開展各類校園調研活動和研究性學習,著力回答自我發展、成才過程的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提高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明辨是非的能力。
另外,本學期在思政社團中選拔20人組成精品學習小組,成立學生宣講團,在思政教師指導下,由學生宣講團向廣大學生講思政課,效果明顯。宣講團成員采取集體備課,集中輔導的方式,在學院階梯教室,在學生公寓,在社團聯合會活動中,全方位向廣大學生傳播黨的最新精神理念,育人覆蓋面廣,影響深刻。
自2016 年以來,我院思政部先后拓展4 個校外實踐基地,教師引領學生到校外實踐基地進行現場教學。多次赴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沈陽勞模紀念館、沈陽二戰盟軍戰俘營舊址、撫順雷鋒紀念館等實踐實習基地進行現場教學,強化大學生的區情、國情、世情教育和體驗教育、養成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大學生了解社會、關注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在校外實踐教學內容上,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大學生搭建起從校內到校外的橋梁。通過主題設置、宣傳教育等方式引導大學生面向社會、面向基層、面向群眾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夢宣傳教育。讓學生成為社會實踐的主人,既有利于擴大宣傳教育的覆蓋面,又能使大學生在宣傳教育的過程中加深理解,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例如,在新形勢下,為了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梳理十九大報告的重大理論創新,在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中可以結合十九大報告和現實案例作為開展學生理論研討的話題,讓學生展開調研,撰寫心得體會,實現學生對十九大精神從認知、認同到踐行的轉化。
另外,搭建以網絡技術為依托的思政實踐教學平臺,可以解決思政課實踐教學中經費不足、學生人身安全保障措施缺乏及實踐基地教學資源有限等現實問題。通過新媒體平臺實現視頻、音像及圖文等實踐教學資源共享,可以實現大學生實踐活動流程化,增強大學生實踐活動共享性,提高大學生實踐的時空延展性,豐富實踐形式和活動內容。
總之,創新高職院校思政課育人路徑,任重而道遠。它不僅需要教師更新育人理念,而且也需要社會、學校提供育人平臺,全方位推動思政育人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