庹明玉等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20.55
摘要 目的:探討中醫治療婦科內分泌失調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收治婦科內分泌失調患者100例,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羅米芬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中醫辨證治療,對比兩組療效。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果:中醫治療婦科內分泌失調患者療效顯著。
關鍵詞 中醫;辨證施治;婦科內分泌失調
女性內分泌失調是婦科的常見病,是由于某些原因導致的某種激素過多或過少而引起的一類疾病,主要有痛經、閉經、月經不調、乳房腫塊、更年期綜合征、不孕癥、免疫系統疾病、面部黃褐斑等。中醫認為,內分泌失調是陰虛的表現,是由氣血瘀滯所造成。為探討中醫治療婦科內分泌失調患者的臨床療效,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婦科內分泌失調患者100例進行匯總和分析,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婦科內分泌失調患者100例,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其中觀察組年齡23~41歲,平均(33.6±5.5)歲;病程2~8年,平均(3.5±1.1)年。對照組年齡21~42歲,平均(35.7±5.7)歲;病程2~9年,平均(3.8±0.9)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方法:對照組于月經第5天開始口服羅米芬50~100 mg/d,持續5 d;于月經第10~14天,當卵泡直徑≥18 mm時,肌內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 000~10 000 U/d。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辨證治療。中醫常見的分型有腎虛不固型、氣虛不攝型、陰虛血熱型、陽盛血熱型、脾腎陽虛型、血瘀病癥、氣滯病癥7個類型。具體辨證治療:①腎虛不固型(本組5例):患者主要證候為月經先期量或多或少,質稀薄,色暗,腰脊酸痛,舌淡,脈細。治療原則:補腎固沖。治療方劑:龜鹿補沖湯。方藥組成:烏賊骨30 g,鹿角膠9 g,黨參30 g,龜板12 g,黃芪18 g。②氣虛不攝型(本組6例):患者主要證候為月經先期量多色淡,質清稀,乏力,面色蒼白,伴有心悸氣短,苔薄,脈細弱無力。治療原則:補氣攝血。治療方劑:歸脾湯、補中益氣湯。方藥組成:炒酸棗仁10 g,炙甘草6 g,當歸10 g,炙遠志10 g,龍眼肉10 g,木香10 g,白術15 g,黃芪30 g,黨參30 g,生姜5片。小腹疼痛者加延胡索,沒藥6 g;大便干者加火麻仁10 g;心煩失眠者加夜交藤10 g,五味子10 g;陰虛有熱者加地骨皮10 g,黃柏10 g;氣滯血瘀明顯者加益母草,紅花9 g,桃仁6 g,香附3 g。③陰虛血熱型(本組6例):患者主要證候為月經先期月經量少,色鮮,較稠,面潮紅,手足心熱,盜汗,苔少,脈細數。治療原則:滋陰清熱涼血。治療方劑:兩地湯。方藥組成:生地黃15 g,甘草8 g,旱蓮草10 g,益母草15g,棕櫚炭10 g,當歸10 g,茜草10 g,海蛸10g,女貞子10g,地骨皮10g,阿膠10 g,白芍10 g,玄參12 g。④陽盛血熱型(本組7例):患者主要證候為月經先期,月經先期量多,色鮮,面赤,煩躁易怒,口渴,舌紅,苔黃,脈滑數。治療原則:清熱涼血。治療方劑:丹梔逍遙散。方藥組成:全當歸10 g,薄荷3g(后下),云茯苓12 g,赤芍、白芍各15g,北柴胡6 g,炒梔子10 g,牡丹皮10g。⑤脾腎陽虛型(本組7例):患者主要證候為月經失調,腰酸膝冷,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苔白脈沉弱。治療原則:健脾溫腎。治療方劑:苓桂術甘湯。方藥組成:甘草6 g,茯苓12 g,桂枝9 g,白術9 g。⑥血瘀病癥(本組9例):患者主要證候為口唇爪甲紫暗,面部色素沉著,眼圈黑,痛經,經色紫暗,有血塊,或閉經,舌紫暗、瘀血,脈澀等。治療原則:補血,活血化瘀。治療方劑:血府逐瘀湯。方藥組成:甘草3 g,牛膝9 g,桔梗5 g,柴胡3 g,川芎5 g,赤芍6 g,枳殼6 g,紅花9 g,桃仁12 g,生地黃9g,當歸9 g。⑦氣滯病癥(本組10例):患者主要證候為胃腹脹痛,噯氣,胸悶小腹脹痛,舌色暗,脈弦等。治療原則:疏肝解郁理氣。治療方劑:柴胡疏肝散。方藥組成:炙甘草3 g,香附5 g,芍藥5 g,川芎5 g,陳皮6 g,柴胡6 g,枳殼5 g。
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X2結果
觀察組治愈37例,有效10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4.0%;對照組治愈26例,有效15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82.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討論
中醫認為內分泌失調是陰虛的表現,由氣血瘀滯所造成。瘀血滯留體內、脈絡受阻、外毒入侵人體、產后惡露不下等都可能會引致氣血瘀滯。很多女性常見病,其實都是由于內分泌失調所引起。因此,中醫調理治療這些病癥,要從調節內分泌人手,令氣血通暢,使精血滋養全身,促進血液循環,由內而外地全面調理。
本次研究對內分泌失調患者進行臨床分型、對證治療,從平衡內分泌入手,一般通過調理氣血、化瘀散結、補益沖任來調理女性各臟器功能,從而調節內分泌,消除體內瘀積,使雌孕激素的分泌水平趨于均衡狀態,達到治療的目的。由此可見,中醫治療婦科內分泌失調患者療效顯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