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效果分析
吳永雪 沈栩 唐強 梁軍
摘要目的:探討靜脈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效果。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7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治療組采用靜脈溶栓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在治療組,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血清CK-MB峰值及血清CK-MB出現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靜脈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效果顯著。
關鍵詞靜脈溶栓;急性心肌梗死;治療優勢
急性心肌梗死是當前臨床工作中常見的一種疾病類型,直接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影響,其臨床表現為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以及心律失常等,降低患者生活質量,消極影響比較大。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會出現心肌細胞缺血,心功能不全的情況,如果治療不及時甚至導致死亡,因此必須引起重視,從具體情況入手,了解臨床治療的屬性變化,合理選擇藥物治療。靜脈溶栓在治療急性心肌梗死中有重要的作用,具有安全性高、簡單和便捷的特點,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室功能。在本次研究中為了對靜脈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進行分析,選擇近2年收治的5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結合治療差異進行分析,對靜脈溶栓在治療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作用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3年9月-2016年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7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28例患者,男17例,女11例,年齡42~70歲,平均(52.2±4.5)歲。治療組29例患者,男17例,女12例,年齡41~70歲,平均(53.6±2.8)歲。所有患者均符合研究標準,治療階段不存在其他禁忌證。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具有對比性(P>0.05)。
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藥物治療,包括尿激酶和瑞替普酶等,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合理給藥。治療組采用靜脈溶栓進行治療,在100mL 0.9%氯化鈉溶液中加入100萬~150萬U的尿激酶,滴注過程中調整速度,盡量在半個小時內滴注完成。2h后將50 mL 0.9%氯化鈉溶液中加入50萬u的尿激酶進行靜脈滴注,盡量在15 min內滴注完成。同時在治療階段需要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檢測患者的腦電圖、心率和血壓等變化,在不同時間段記錄患者具體表現。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患者成功再通比例分析: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10例患者成功再通,成功率35.7%;治療組成功再通患者19例,成功率65.2%。治療組的治療優勢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患者血清CK-MB峰值以及血清CK-MB出現時間對比:治療組的血清CK-MB峰值以及血清CK-MB出現時間明顯低(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是當前臨床常見的癥狀,直接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影響。該病主要是由于急性心肌血管灌注量不足引起的缺血性壞死,其本身具有發病急促的特點,容易出現心律失常或者其他不良癥狀。基于該病的特殊性,要從實際情況入手,及時對患者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療,最大程度減少不良癥狀,提升臨床治療優勢。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屬于急性癥狀,治療的關鍵在于盡快開通閉塞血管,實現心肌再灌注治療。介入治療的優勢比較明顯,可以提升整體治療優勢,醫護人員必須從具體情況入手,結合實際情況確定有效治療方式。
尿激酶是從人體尿液中提取出的一種蛋白水解酶,在靜脈溶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尿激酶無抗原反應,能直接作用到內源性纖維蛋白系統中,可以起到明顯的催化作用。同時血循環系統中的纖維蛋白原以及凝血因子V和凝血因子Ⅷ都能發揮溶栓的作用。為了降低心肌梗死范圍,起到改善臨床心功能的作用,必須從臨床預后治療入手,最大程度提升生活質量,滿足患者具體要求。此外阿替普酶屬于纖溶酶原激活劑,將其和纖維蛋白融合在一起,可以起到明顯的轉變作用,能使得血栓溶解,整體優勢比較明顯。此外阿替普酶在人體內存在,具有比較強的抗原作用,可以有選擇性的和纖維蛋白融合,不會對血液循環系統造成影響。靜脈溶栓是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式,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抓住治療時機,選擇窗口期3~6h積極進行溶栓治療。溶栓治療的關鍵在于時間的選擇,為了促進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冠狀動脈再通,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梗死面積,為了起到明顯的挽救作用,要以預后治療和改善機制為指標,發病后的1h內再通。此外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分析和診斷,如果梗死的面積減少超過50%的,時間拖得越久,則說明再通率就越低,基于其特殊性,必須從具體情況入手,及時對患者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療,避免由于時間延誤,出現治療效果差的現象。同時靜脈溶栓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風險,由于心梗部位不同,溶栓后臨床表現也存在差異,如果治療不及時或者存在其他癥狀,則會出現胃腸道癥狀加重的現象。根據低血壓狀態以及心肌損傷的關系分析,要對神經性張力改變進行了解,以影響因素為主,最大程度減少不良反應,突出其治療優勢。梗死后心絞痛的發生率比較高,如果保留比較多的心肌,在處于缺血的狀態,如果治療不及時或者存在其他因素的影響,會導致心電不穩定,甚至出現心絞痛發生概率提升的現象。考慮到臨床治療的具體要求,要從現有溶栓治療人手,對損傷部分進行分析,如果失去了心肌收縮的功能,則會出現衰竭癥狀。因此必須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分析,結合具體情況,合理進行治療,提升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在臨床工作中要引起注意,有預見性地進行治療,進而達到理想治療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10例患者成功再通,成功率35.7%;治療組成功再通患者19例,成功率65.2%,治療組的治療優勢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的血清CK-MB峰值以及血清CK-MB出現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靜脈溶栓進行治療,能有效提升再通率,幫助患者盡快恢復。
綜上所述,靜脈溶栓在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能讓患者盡快康復,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