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瘡(pressure sore)又稱壓迫性潰瘍(pressure ulcer,PU),是身體局部組織長時間受壓,造成血液循環障礙,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導致的軟組織潰爛和壞死[1]。病人發生壓瘡后,軀體痛苦增加、生活質量下降、經濟負擔加重。防范和減少壓瘡發生是病人十大安全目標之一。目前我國病人院內壓瘡發生率為1%~11%[2],而院外病人受社區醫療發展不健全、家庭護理不完善影響,壓瘡發生率相對較高,為20%~50%,且研究顯示:院外壓瘡發生率仍在不斷增高[3-4]。為加強院外壓瘡管理,降低院外病人壓瘡發生率,研究者采取半結構化訪談法對我院護理人員院外壓瘡管理感受進行調查,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1.2 方法
1.2.1 資料收集方法
運用半結構化訪談法[5],訪談內容包括“您在院外壓瘡管理過程中感受如何?”“您感到院外壓瘡管理中最難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您認為可以通過哪些渠道對院外壓瘡照顧者提供指導?”等開放式問題。訪談人數按照“飽和”原則確定[6]。訪談時間不受限制,被訪談者自由思考,鼓勵其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在訪談過程中,仔細觀察被訪談者的面部表情、語調、語氣,通過文字及錄音方式如實記錄訪談內容。
1.2.2 資料分析方法
采用現象學方法進行資料分析與整理。訪談所得資料按照Colaizzi分析法[7]進行整理,即訪談結束后,反復聆聽錄音;逐字逐句對錄音內容進行轉錄,以便對訪談內容形成整體印象[8];根據記錄整理被訪談者非語言行為,最終形成具有一定內在聯系的主題[9];通過反復閱讀,提煉出主要觀點與意見[10];匯總觀點和意見,辨別出相似的觀點,形成初步主題;對初步形成的主題不斷比較對照,提煉出最終主題[11];最后反饋至受訪者處進行確認。
1.2.3 質量控制
為確保訪談質量,在正式訪談前,向被訪談者詳細說明研究目的、方法、內容,取得其理解和配合。錄音前承諾遵循保密原則,征得病人書面同意。訪談過程中,鼓勵受訪者充分表達觀點、看法及感受。注意觀察并準確記錄受訪者的非語言行為。聘請有醫學背景的人員對錄音轉換后文字、記錄進行核對。
受照顧者專業知識缺乏、國內社區醫療不健全影響,院外壓瘡管理難度大于院內管理。“病人出院后,主要是在家庭中進行自我護理,其間家屬能管好吃喝拉撒就不錯了,根本無暇顧及病人壓瘡。”“病人出院時,我也反復跟家屬交代,要注意壓瘡,但是下次住院時,病人壓瘡程度還是加重了,根本把我的話當耳邊風。”“要是有健全的社區醫療,這些常年躺在床上的病人壓瘡管理也就不會這么難了。”
對于24個磁極的發電電動機,為滿足繞組完全對稱的條件,可選的支路數包括1、2、3、4、6、8、12、24,發電電動機額定功率為250 MW,額定電壓為15.75 kV,對應不同支路數時的支路電流與槽電流見表1。
病人和家屬住院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治療疾病,對壓瘡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很多家屬認為,他們到醫院是來治病的,屁股上的那一點破皮無所謂。”“好多家屬晚上不讓我們給病人翻身,說大晚上的,睡不好覺,病好得慢。”“有些病人覺得為了屁股上的壓瘡,花太多錢治療,不值得,還不如把錢留著打針。”“有的家屬認為,翻身會讓病人病情加重,原來就有個病人發燒,家屬非說是護士翻身凍著病人了。”“每當我們向病人家屬宣教壓瘡管理知識時,就有好多常年臥床病人照顧者說,能照顧好他吃喝拉撒就不錯了,哪里管得了這么多。”
由于國內各大醫院護理人力資源明顯短缺,但治療性操作較多,護士分身乏術,健康教育工作不到位。“我覺得,我們在家屬健康教育方面做得還是不夠細致。”“現在上班工作太忙了,根本停不下來給家屬仔細講解。”“我們對家屬進行健康教育時,有時候還是太專業化,沒有考慮到不同文化層次家屬的接受能力。”“我覺得健康教育不只是臨床護士的事情,壓瘡管理的高層領導機構應發揮一定作用,我在工作中就發現,現在氣圈已經不讓用了,好多病人還在用,而且醫院外面的超市里還在大量銷售,為什么不把這個要求在全國普及,就這一點而言,國外比咱們做得好。”
目前壓瘡預防產品越來越多,在為病人帶來福利的同時,其高昂的費用也給病人帶來沉重負擔。由于壓瘡預防產品報銷比例過低,病人往往會選擇非專業性壓瘡預防產品。“現在臨床上預防壓瘡的產品真的很好用,但是價錢太高,好多病人負擔不起。”“現在市醫保對很多壓瘡預防產品報銷比例較低,而我們醫院市醫保病人較多,病人根本不愿意用(壓瘡預防產品)。”“好多病人家屬一問價錢,立馬說這么貴,算了吧。”
目前壓瘡管理主要依靠護士口頭講述,健康指導資料多偏向專業化,對家屬并不適用。“現在工作這么忙,要是有一整套預防壓瘡的健康教育指導視頻,每天循環播放,讓家屬隨時觀看,時間長了,總能記住一點。”“在給家屬做健康指導的過程中,主要還是我們說,他們聽,效果根本不好。”“現在醫院的壓瘡管理健康教育宣傳是很多,但是病人回到家以后,這一方面的宣傳教育就沒有了。”
目前醫學院校對壓瘡的管理教育比例偏低,教育內容過于陳舊,無法做到與臨床完全接軌,導致護士進入臨床后無從下手。“現在的護士,尤其是年輕護士,根本不知道怎么跟病人家屬交流,健康教育時完全照著書本上的背,家屬怎么會懂。”“現在的學校,跟臨床脫節太嚴重,現在臨床發展多快啊,學校里還在用原來的東西教育學生。”“現在臨床上關注的壓瘡、跌倒、拔管、靜脈血栓栓塞癥等關乎病人安全的內容,學校里幾乎沒怎么講,這樣學生真工作了,還要從頭學起。”
國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發展不夠健全,病人出院后無法得到高質量的指導及護理。“現在醫院工作這么忙,我們能做的有限,說是全程指導,也就只限定在醫院范圍內,病人出院回家后,哪還有精力管啊。”“中國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發展太慢了,要是社區強的話,這點問題,社區護士上門就能解決,院外壓瘡發生率肯定會降低。”“我在南方一個醫院實習的時候,就實習過社區,給病人上門服務過,雖然跟比國外相比做得還是不夠,但起碼已經在做了。”“我之前護理過的病人,有的出院回家后還會給我打電話,問我怎么處理(壓瘡相關問題),他們回家后根本沒地方咨詢。”“之前上課時老師講過,國外病人出院時,醫院會跟病人所在社區醫務人員聯系,把病人情況介紹清楚,下面的工作就由社區接手了,但是咱們現在,社區幾乎什么也做不了啊。”“現在社區發展還需要很長時間,醫院是不是可以有這樣的一個部門,負責病人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工作,我們臨床一線真的是沒有時間。”
大多數護士在護理過程中發現病人及家屬對壓瘡的重視程度較小,究其原因還是醫務人員健康教育不到位,只停留在簡單的口頭說教,宣教方式過于單一、枯燥,病人及家屬接受存在一定困難。提示護士對病人及家屬進行壓瘡管理健康教育時須豐富教育形式,采用宣教畫、視頻、微信平臺等多渠道、多方式全面宣教,提高病人及家屬接受度。隨著移動護理信息系統的快速發展,護士在臨床工作中,可借助信息化設備將健康教育內容做得更直觀、形象。同時,護士也可借助醫生力量,提高病人及家屬的壓瘡重視度。
由于病人及家屬對壓瘡管理的理解不同,往往容易發生概念混淆,需要護士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精力加以解釋,增加了護理工作負擔,急需全國壓瘡管理組織制定一套全國統一、規范、實用的院外壓瘡管理體系,通過淺顯易懂的語言,多樣化形式,結合插圖、視頻等方式,形象、直觀地使病人及家屬理解并掌握壓瘡管理相關知識。同時,管理機構須將壓瘡管理方法在社區醫療機構普及、反復強化,從而提高病人及家屬的認識,使之能夠有效執行,降低院外壓瘡發生率。
許多低年資護士臨床工作能力亟待加強,這與學校教育有關。當前,學校教育與臨床工作仍舊存在脫節,許多新知識、新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并未涉及,造成護生進入臨床后,很多內容需要從零開始,尤其諸如壓瘡、跌倒、靜脈血栓栓塞癥等知識是關乎病人安全的敏感指標,稍有差池,就會引起醫患矛盾,對低年資護士造成一定的職業壓力。各大院校在護理教學過程中須加大與醫院,尤其是大型教學醫院的聯絡,通過定期選派教師到醫院實習、延長學生臨床見習時間,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效融合。同時,護理教材也須及時更新,緊跟臨床發展步伐,為培養真正有能力的醫務人員服務。
3.4.1 提高醫保比例,減輕病人經濟負擔
受治療費用較高、醫保報銷比例較低影響,部分病人無能力使用專業的壓瘡預防產品。建議有關部門適當提高壓瘡預防產品報銷比例,減輕病人醫療負擔,使病人接受優質的、專業化的壓瘡管理服務。
3.4.2 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療管理水平,緩解醫院壓力
社區衛生服務不完善是造成病人院外壓瘡發生率高的一個重要原因。肖愛軍等[12]提出:加強社區護理服務,做好社區醫務人員培訓,建立系統完善的社區護理體系,是社區護理工作順利開展,規范壓瘡管理的關鍵。陳裔英等[13-14]也指出:實施家庭干預對減少壓瘡發生有顯著作用。目前我國社區醫療較為薄弱,醫務人員水平參差不齊,須建立醫院-社區-家庭三級聯絡網,選派有能力、責任心強的護士定期對社區護士進行專業培訓,以提高社區護理服務質量。同時,病人出院后,可由責任護士負責與相應的社區護士聯絡,詳細介紹病人情況,建議建立醫療服務機構信息化聯網,使病人信息實現實時查看。社區護士須建立病人健康檔案, 以便隨時查看本社區壓瘡高危人群,定期對社區服務對象和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定時上門進行壓瘡護理及指導,保證壓瘡治療及護理的專業性[15]。
3.4.3 建立出院病人服務中心
我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發展、完善還需較為漫長的過程,如何讓病人在家里也能夠得到專業指導,是各大醫院需要考慮的問題。建議大型醫院設立出院服務中心,負責病人出院后隨訪、健康指導甚至上門指導等工作。鐘冬秀等[16]指出:出院病人服務機構的建立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病人出院后的延續護理問題。目前,各大醫院都存在一定量的高年資護士,他們臨床經驗豐富,但多因體力原因無法勝任臨床一線工作,如果能夠將其充分利用,做好出院病人的延續護理服務,既可降低社區醫療衛生服務壓力,又可提高醫院護理服務滿意度。
壓瘡是臨床工作關注的重點,隨著護理工作的規范化管理,院內壓瘡發生率大幅度下降。但社區發展不完善、臨床護理人力資源不足、家屬健康知識缺乏等因素導致院外壓瘡發生率居高不下。本研究運用質性研究中的現象學方法對護理人員院外壓瘡管理的真實感受進行分析和探討,結果表明:院外壓瘡管理須通過壓瘡管理高層組織、各級醫院、社區醫療機構共同努力,建立統一規范的院外壓瘡管理體系,提高社區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做好病人的延續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