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丕國


[摘要] 目的 探究小兒糖尿病應用胰島素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該院糖尿病患兒82例,入選時間為2015年1月—2017年1月,按隨機抽樣法分為兩組,各41例;對照組患兒給予胰島素皮下注射治療,觀察組患兒給予胰島素持續靜脈泵注治療,對比兩組患兒的血糖指標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 經積極治療后,在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方面,觀察組和對照組比較,均顯著偏低(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44%,和對照組的19.51%比較顯著偏低(P<0.05)。 結論 糖尿病患兒實行胰島素持續靜脈泵注方法進行治療具備顯著療效;所以,具備采納與應用的價值。
[關鍵詞] 小兒糖尿病;胰島素注射;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8(b)-0009-02
Analysis of Curative Effect of Insulin Injection in Children with Diabetes
CHEN Pi-guo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Feixi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eixian, Shandong Province, 273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sulin injection in children with diabetes. Methods 82 cases of diabetes childre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1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insulin treatment,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continuous intravenous pumping treatment of insulin, and the blood glucose indicator and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he positive treatment,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postprandial 2 h blood glucose level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obviously lower(P<0.05),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44% vs 19.51%)(P<0.05). 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ontinuous intravenous pumping method of insulin in children with diabetes is obvious, therefore, it is worth recommend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Children with diabetes; Insulin injection; Clinical effect
糖尿病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內分泌疾病,以低于15歲兒童為好發人群,且該疾病至今尚不存在確切病理機制,其誘發因素較多,臨床研究表明糖尿病和年齡、環境以及生活因素等密切相關。與此同時,近年來有研究報道稱:小兒糖尿病患者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由于該疾病會對患兒的健康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所以有必要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方案[1]。在該次研究過程中,納入了該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2例小兒糖尿病患兒,其目的是胰島素注射治療方法在其中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入選的82例糖尿病患兒,所有入選者的監護人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相關治療確認書,排除嚴重肝腎心功能障礙者。按隨機抽樣法分為兩組,每組41例。觀察組中,男患兒23例、女患兒18例;年齡分布在5~11歲,年齡平均(8.4±0.3)歲;病程為6個月~4年,平均(2.3±0.2)年;對照組中,男患兒24例、女患兒17例;年齡分布在5~11歲,年齡平均(8.5±0.4)歲;病程為6個月~4年,平均(2.3±0.2)年。在一般資料上,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價值。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兒給予胰島素皮下注射治療,即: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胰島素,結合患兒血糖水平變化幅度合理調整胰島素用量,其注射總量以a×0.8+5 U為計算公式(a=入院前使用劑量),睡前注射中效諾和靈。觀察組患兒給予胰島素持續靜脈泵注治療,即:清潔皮膚實行常規消毒選擇適宜注射位置,女性普遍為下腹部男性普遍為上腹部盡量避開肚臍周圍,進針后貼膜固定利用驅動注射器活塞注入胰島素,其基礎劑量控制為0.49 U/kg、基礎使用率控制約為50%、保持相同餐前使用率;實時監測患兒餐前血糖及正常血糖合理調整胰島素用量,餐后2 h血糖值與餐前胰島素沖擊力存在著密切聯系,盡量于三餐前后2 h血糖符合正常值前調整1次胰島素用量。endprint
1.3 判定標準
統計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指標,觀察兩組患者是否存在惡心嘔吐、皮膚瘙癢及低血糖等用藥不良反應。
1.4 統計方法
該次采取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x±s)為計量資料,兩組相關數據對比采取t檢驗,計數資料采取[n(%)]表示,兩組相關數據對比采取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糖指標對比
經積極治療后,在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指標上,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明顯更低,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在不良反應發生率上,觀察組為2.44%,與對照組19.51%相比明顯更低,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臨床發現小兒糖尿病的發病率頗高,與此同時對于小兒糖尿病患兒,通常存在較長的病程,在臨床治療難度上也比較大,并且以低于15歲兒童為好發人群。小兒糖尿病現已成為繼腫瘤及冠心病后第3位,嚴重威脅生命健康安全的一種病癥[2]。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小兒糖尿病會對患兒的健康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所以需積極采取有效治療方案。
從該次研究來看,重點提到胰島素注射治療方法。其中,胰島素屬于中性pH液溶解度低的人胰島素類似物,通過促進骨骼肌及脂肪等周圍末梢組織攝取葡萄糖抑制肝葡萄糖以達到降低血糖的目標,并且進入人體后酸性溶液被中和形成微細沉積物可持續釋放少量甘精胰島素以達到獲取可預見性、長效、平穩及無峰值的血藥濃度[3]。按給藥方法,胰島素治療可分為皮下注射及持續靜脈泵注。受患兒年齡小皮膚細嫩等因素的影響,多次皮下注射不止加劇治療痛苦,更存在影響患兒治療積極性的可能性。持續靜脈泵注主要通過模擬正常胰腺功能實現胰島素持續供給,確保其釋放過程與人體生理過程相符合,并且基礎胰島素設置能連續抑制抗胰島素激素增強其外周葡萄糖代謝功能,充分發揮外周組織基礎糖利用作用,進一步維持患兒空腹血糖處于穩定狀態減少低血糖等用藥不良反應的發生率[4]。此外,胰島素可于餐前進行補充能對抗進食所引起的短暫高血糖癥狀促使血糖處于穩定狀態。該次實施胰島素持續靜脈泵注治療的觀察組,在血糖指標水平控制效果方面,明顯優于實施胰島素皮下注射治療的對照組;此外,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僅為2.44%,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9.51%。
綜上所述,糖尿病患兒實行胰島素持續靜脈泵注進行醫療具備顯著療效,可以使患兒的血糖指標水平值得到有效控制你給,并使臨床不良反應發生率得到有效降低;所以,值得采納及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旭艷,李佳,汪治華.胰島素泵在治療兒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療效對比[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6(8):962-964.
[2] 劉文華,王紅旗.胰島素泵治療1型兒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臨床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4(21):25.
[3] 羅飛宏.胰島素泵動態血糖監測在兒童1型糖尿病中的應用:療效與影響因素[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5(10):736-740.
[4] 李文莉.探討綜合治療小兒糖尿病的臨床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6(21):70-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