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杰+趙亮+田文文
[摘要]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糖尿病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目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管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我國在此領域進步尤為突出,該文將總結國內外糖尿病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進展做一綜述。
[關鍵詞] 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8(b)-0194-03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點的一組代謝性疾病。其是由于胰島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造成的。糖尿病長期的糖、脂肪及蛋白質等代謝紊亂,可引起多系統功能損傷,導致心臟、眼、腎、血管、神經等組織、器官的慢性進行性病變、功能減退及衰竭等;病情嚴重或應激情況下還可能發生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高滲高血糖綜合征等嚴重的急性代謝紊亂[1]。據 2010 年中國慢性病檢測數據顯示,我國糖尿病患病率為 11.6%[2],所以我國糖尿病防治工作勢在必行。在糖尿病的臨床診療中,積極有效的健康教育是基本治療措施之一,也是公認的治療成敗的關鍵因素,該文將對國內外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進展做一綜述。
1 糖尿病教育的對象與內容
糖尿病教育對象包括糖尿病患者、高危人群、患者家屬、社區居民乃至廣大人民群眾。向家人尋求幫助是有效控制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發生、發展的重要方式。糖尿病前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IGR)患者,往往沒有典型癥狀,缺乏正確有效的干預及教育。所以,此人群同樣為健康教育的重點對象。教育的內容包含正確的認識糖尿病的發生,分型,血糖監測,飲食、運動控制,規范的藥物治療以及并發癥防治等相關內容。
2 糖尿病教育模式
2.1 按心理干預層面分
2.1.1 焦點解決模式 于 20世紀70年代提出,該模式起初應用于臨床心理咨詢和治療,近年來受到廣泛的關注,并且應用范圍擴展。焦點解決模式是在問題解決模式的基礎上,提供一種更加積極并且尊重患者意愿的模式,其重點在于幫助患者找到建設性的解決方案[3]。駱宏等[4]認為,焦點解決模式能夠架起患者與醫護人員之間有效溝通的橋梁,保障健康教育實施的效果,從而改善患者的病情。但其對于教育實施者及患者均有一定能力要求,需要教育者有較好的溝通技巧,經過相關知識技能培訓,且要求患者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其教育效果往往受各方面因素影響,差異較大。
2.1.2 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 HBM) 此種模式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在 20 世紀 50 年代提出的,是最早應用于個體的健康行為解釋和預測的理論,其可通過激發人們的內在動機,且使人們堅信有能力改變不健康的行為并且獲得預期的效果。該模式對于促使糖尿病患者自我行為改變有積極的意義。健康信念模式主要是幫助患者意識到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威脅,并有信心將其對危害的恐懼轉化成行為改變的動力,糾正不良行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質量。但實施該方式的教育受多種個人因素影響,比如個人依從性等,可能影響教育效果。
2.2 按教育主導者分
2.2.1 授權教育模式 慢性疾病的治療需要以患者為中心, 因此患者應承擔起治療效果的一部分責任。該教育模式重點是由糖尿病患者承擔自我管理的完全責任,而專業人員負責提供相關專業知識及支持,尊重患者的選擇。教育實施者應該放棄自己是權威的觀念,由糖尿病患者自己做出選擇、行動,才能真正地使其產生行為的改變,從而使糖尿病健康教育達到預期效果[5]。但授權教育廣泛開展還存在一定困難。授權教育需要向患者提供更多如心理等方面的支持,并展開定期隨訪,對教育者素質要求則非常高;再者,教育的具體內容和方式還未統一;最后,針對于糖尿病授權教育的效果尚無統一的評價標準,在大多數研究中采用量表和生化指標兩種形式進行評價[6]。
2.2.2 同伴教育模式 同伴某種意義上相當于是伙伴。作為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同伴教育是指將處于相同年齡段且具有相似的生活背景或具有共同語言的人在一起共同分享信息、觀念或行為技能,從而實現教育目的一種教育形式[7]。同伴教育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它可以為患者提供必要的知識,且同伴教育者能結合自身治療經歷,用通俗的話語向患者介紹糖尿病相關知識,避免了醫護人員與患者的溝通障礙,這樣患者更加容易理解,使患者治療依從性有所提升。目前我國主要采取同伴小組式、單獨說教式和志愿者支持式等多種方式,該種模式中病友之間的交流是主要的,醫務人員則負責從旁協助,并防止糖尿病治療出現誤區或錯誤信息傳播。但國內外雖對同伴教育者進行了培訓,但同伴教育者資質、培訓內容、及培訓后教育水平評價缺乏參考標準[8]。
2.3 按教育人群分
2.3.1 大課堂教育 開展大課堂教育在我國已將較為成熟,該教育模式對于場所要求不高,且受益人群廣泛。但其理論性過強,且注重對患者糖尿病知識的灌輸,往往不考慮患者本身實際情況及需求,實踐性較差。又因該教育模式費時少,簡單易操作,因此常應用于國內糖尿病知識普及。
2.3.2 小組教育 將糖尿病患者分為小組,可應用海報、講課、視頻、討論示范及模擬現實等多種方式,針對糖尿病控制的多個方面進行知識講解,教育時間根據患者的人數和講課內容的多少進行安排,該模式能夠使患者血糖得到很好的控制,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因效果較好,小組教育在我國廣泛開展,但同樣易受個體素質、依從性差異的影響。
2.3.3 個體化教育 該模式主要由主管護師采取一對一的個體化指導方法,進行糖尿病相關知識講解直至其掌握。講解內容包括糖尿病的概念、癥狀、診斷、治療等基礎知識,并根據患者個人情況制定個體化食譜、有氧運動方法,使其養成自我監測、記錄的良好習慣,并定時隨訪。個體化教育以人為本,充分考慮到患者的個體差異性,可顯著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綜合管理,提高糖尿病教育效力。該教育方式收效良好,但對于護師溝通能力、時間安排要求非常高,且因該模式費時、相對復雜,不利于廣泛推廣且難度較大。endprint
2.4 按教育媒介分
2.4.1 廣播、網絡教育 該模式是通過廣播、電視、網絡進行疾病預防、健康知識、治療技術及護理措施等各方面講解。并可通過電話、微信、 QQ 等方式聯系、隨訪,由教育人員及時為患者解答疑惑; 安排專門人員對消息進行匯總并分析,針對類似問題進行集中講解,避免了患者反復就醫的環節,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9]。 鑒于網絡傳媒特點,對于糖尿病健康教育準確性難以嚴格掌握,可能產生教育誤區,或者出現錯誤信息的傳播。
2.4.2 “看圖對話”互動式教育 即利用掛圖等工具把一些復雜的糖尿病知識分解成簡單易掌握的常識。學習的過程中,對話及討論至關重要,看圖對話工具能吸引患者注意,并參與討論,幫助患者增加記憶的信息量,使得記憶效率大幅提高,并促使患者按照學習的收獲采取行動(即改變自己的行為)。通過學習糖尿病相關知識,帶來行為改變,進而改善臨床指標,長時間后就可以改善患者健康狀態[10]。該模式在實施過程中,需要糖尿病教育者對于看圖工具進行詳細講解,如何提高教育者的教學技巧,增加教育趣味性,提高學習效率仍是難點。
2.5 按教育地點分
2.5.1 以醫院為中心 傳統意義上講醫院是健康教育最好的場所。①以醫院為中心的教育針對性較強;②醫務人員有較強的專業性,所實施的教育具有權威性,從而使患者依從性提高;③醫院內教育可以緩解基層預防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彌補人員緊缺等不足。但同樣存在缺點,患者在院時間有限,醫務人員只能從最主要的方面入手教育,講解主要糖尿病診療原則、要點。近期一些專家提出將臨床護理路徑等模式應用于糖尿病教育,收到了較為滿意的效果。將糖尿病教育路線化,提高了效率的同時,細化工作,使教育更加個體化,效果滿意。
2.5.2 以社區為中心 相較于發達國家,中國的社區健康教育起步較晚。國家和社會越來越重視社區慢病教育及防治,結合我國人口基數大等基本國情,照搬西方發達國家模式無法收到好的效果,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慢病防治模式勢在必行。該教育模式具有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優勢。但社區醫務人員有限,并且其專業性、教育技巧均存在差異,影響教育效果。
2.5.3 一體化模式 即醫院-社區-個體-體化模式,糖尿病基地教育是其的一種特殊形式,逐漸成為中國衛生保健的發展趨勢,由醫院等健康教育機構做充分的教育指導,充分依托社區的資源,建立的糖尿病社區教育基地,結合上訴兩種模式的優點,既可以加大教育的力度,又可以集中教育的時間。它可融入當今諸多流行因素,通過運用展板、實物、掛圖和全息影像、多媒體科技等現代化傳媒手段,向患者展示了糖尿病的發生、分類、監測、運動、飲食、治療和治療前景等內容,同時也為受教育人群提供了一個教育、學習、體驗的理想平臺,也成為社區慢性病規范化管理的有效載體。社區基地教育不但受教人群擴大、全面,還可以以評比、討論多種形式加強患者依從性,在進行系統、全面的飲食、運動、用藥等教育的同時,專業機構可隨時向基層教育人員提供最新專業知識的普及及培訓,使基地教育可以有效可持續發展。標準化教育流程提高了教育效率,依托社區的強大平臺,進行糖尿病前期人群改善生活方式的指導,對于青少年肥胖者進行飲食和加強運動等指導,工作從治療前移到預防,事半功倍。
3 小結
目前我國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已取得的長足的進步,但是糖尿病教育缺乏系統、全面的評價及分析教育效果的方法,且缺乏大樣本、長時間的教育縱向追蹤研究,缺乏教育個體化實施,缺乏經濟效益評價標準,以引導政府政策的制定、醫院和疾病預防控制部門的組織和有效管理。專業的糖尿病教育人員不足,特別是基層,缺乏正規化、規范化培訓,也沒有正規的準入制度。沒有“最好”的健康教育理論和方式,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患者的教育模式。對糖尿病患者實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可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而且對控制血糖達標,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維護患者身體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重大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葛均波,徐永健.內科學[M].8版.北京: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20-221.
[2] Guang Ning, Zachary Bloomgarden.Diabetes in China: Prevalence, diagnosis, and control[J].Journal of Diabetes,2013,5(4):372.
[3] Harvey JN,Lawson VL.The importance of health belief models indetermining self-care behaviour in diabetes[J].Diabet Med, 2009, 26: 5-13.
[4] 駱宏,葉志弘,王菊香.聚焦解決模式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6): 570.
[5] Tang TS, Gillard ml, Funnell MM, et al. Developing a new generation of ongoing:diabetes self-management support interventions: a preliminary report[J].Diabetes Edue,2005,31(1):91-97.
[6] 牟利寧.授權教育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研究進展.中華護理雜志,2010,45(4):372-374.
[7] 呂姿之,高源.艾滋病性病安全性行為同伴教育項目評價設計[J].中國健康教育雜志, 1999,14(11): 58.
[8] Nettles A, Belton A. An overview of training curricular for diabetes peer educators[J].Fam Pract,2010, 27(suppl 1): i33-i39.
[9] 張玲雁,沈亞欣,崔史杰.網絡平臺在改善糖尿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應用的研究[J].河北醫藥,2014,36(20):3124-3125.
[10] 沈慶寶,石秀林,林明珠.看圖對話教育模式與傳統健康教育模式對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1, 24:230-2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