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剛
[摘要] 目的 分析糖尿病合并上消化出血的臨床治療及效果。方法 選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該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均分為兩組,對兩組糖尿病合并上消化出血疾病患者進行基礎性治療,給予對照組中糖尿病合并上消化出血疾病患者行胰島素療法,根據不同患者的不同血糖水平,擇取適宜的胰島素治療;給予研究組中糖尿病合并上消化出血疾病患者行葡萄糖液即甘精胰島素治療,觀察兩組糖尿病合并上消化出血疾病患者的臨床指標及臨床效果。結果 ①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空腹血糖、大便潛血的轉陰時間、常規胰島素用量以及低血糖發生概率分別較對照組的低;②研究組患者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的高出27.5%,經數據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在行基礎性療法的基礎上,為患者增加葡萄糖液及甘精胰島素治療,治療后效果良好,能夠迅速改善病患的臨床癥狀,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 糖尿病;合并;上消化出血;臨床治療;效果研究
[中圖分類號] R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9(a)-0023-02
糖尿病患病后較難治愈,對患者的生活及生命健康都帶來較大影響[1]。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較高,又極易并發多種疾病[2]。該文選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主要分析糖尿病合并上消化出血的臨床治療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對象為該院80例糖尿病合并上消化出血疾病患者,80例患者均經過臨床的病理診斷后確診為糖尿病,且經過胃鏡的檢查證實患者存在上消化道的出血現象,其臨床主要表現為黑便、嘔血等[3]。患者的納入標準:①無嚴重的肝腎器官的功能障礙;②無惡性的腫瘤疾病;③意識清醒,且患者中均沒有患其他類型的并發癥及疾病。隨機將糖尿病合并上消化出血疾病患者分成兩組,各40例。研究組中患者年齡均在48~70歲間,平均年齡是(59.5±5.4)歲。對照組中患者年齡均在50~75歲間,平均年齡是(60.1±2.4)歲。所有上述糖尿病合并上消化出血疾病患者的家屬均已知曉病情,另外該次研究均不違背倫理學原則。兩組間一般資料,經數據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兩組糖尿病合并上消化出血疾病患者進行基礎性治療,具體方法如下:(1)在上述患者入院之后,對其行常規的檢查,同時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2)對患者行常規的止血療法,即每隔6 h,為患者注射200 U凝血酶及40 mg質子泵的抑制劑潘妥洛克,2次/d;(3)上述患者均應禁水禁食,同時應留置胃管;(4)為患者行補液療法,具體方法是:①靜脈滴注濃度是0.9% 生理鹽水500~1 000 mL及濃度是5%葡萄糖溶液1 000~2 500 mL;②靜脈滴注復方氨基酸500 mL及氯化鉀(濃度是15%),4 g/d;③給予患者3 g/d維生素 C[4]。
在上述的基礎上,給予對照組中糖尿病合并上消化出血疾病患者行胰島素療法,根據不同患者的不同血糖水平,擇取適宜的胰島素治療;給予研究組中糖尿病合并上消化出血疾病患者行葡萄糖液即甘精胰島素治療,具體方法如下:①在甘精胰島素中混入 4~6 g濃度是5%的葡萄糖溶液。并在早8∶00對患者進行皮下的注射;②胰島素初始劑量是10 U/d。參考患者空腹的血糖水平,及時調整胰島素用量,使患者的血糖濃度低于10 mmol/L[5]。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糖尿病合并上消化出血疾病患者的臨床指標及臨床效果。其中臨床指標包括治療前的空腹血糖、治療后的空腹血糖、常規胰島素用量、低血糖發生率及大便潛血的轉陰時間。臨床效果分3種,即顯效、有效和無效,治療后患者的低血糖、黑便、出血等癥狀均基本消失為顯效;治療后患者的低血糖、黑便、出血等癥狀均明顯好轉為有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均沒有任何改善的為無效。總有效率為顯效率和有效率之和[6-7]。
1.4 統計方法
將兩組糖尿病合并上消化出血疾病患者的臨床指標及臨床效果使用SSP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其中治療前的空腹血糖、治療后的空腹血糖、常規胰島素用量、大便潛血的轉陰時間是計量資料,應采用t檢驗,用(x±s)表示;治療效果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是計數資料,應采用χ2檢驗,用[n(%)]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糖尿病合并上消化出血疾病患者的臨床指標對比
①研究組中患者治療前的空腹血糖是(8.07±0.28)mmol/L,治療后的空腹血糖是(9.01±1.92)mmol/L,大便潛血的轉陰時間是(3.98±0.38)d,常規胰島素用量是(20.38±1.45)U,低血糖發生概率是0.0%;②對照組中患者治療前的空腹血糖是(8.09±0.17)mmol/L,治療后的空腹血糖是(14.03±2.01)mmol/L,大便潛血的轉陰時間是(6.84±1.84)d,常規胰島素用量是(60.02±5.82)U,低血糖發生概率是22.9%;③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空腹血糖、大便潛血的轉陰時間、常規胰島素用量以及低血糖發生概率分別較對照組的低,經數據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糖尿病合并上消化出血疾病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
研究組中30例患者顯效(75.0%),9例患者有效(22.5%),1例患者無效(2.5%),總有效率是97.5%;對照組中18例患者顯效(45.0%),10例患者有效(25.0%),12例患者無效(30.0%),總有效率是70.0%;研究組患者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的高出27.5%,經數據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endprint
3 討論
近幾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糖尿病患病率有著明顯升高的趨勢[8]。糖尿病是一類慢性疾病,由于患者的血糖長期偏高,極易引發多種并發癥[9],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上消化道的出血癥狀是并發癥的一種,且癥狀較嚴重。所以,在積極的治療糖尿病時,要更加注意并發癥的治療[10]。
該研究發現,①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空腹血糖、大便潛血的轉陰時間、常規胰島素用量以及低血糖發生概率分別較對照組的低;②研究組患者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的高出27.5%,經數據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行基礎性療法的基礎上,為患者增加葡萄糖液及甘精胰島素治療,治療后效果良好,能夠迅速改善病患的臨床癥狀,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趙彥東.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的方法研究[J].當代醫藥論叢,2017,15(6):67-68.
[2] 魏蜀權.糖尿病合并上消化出血的臨床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6):110-111.
[3] 劉杰斌.糖尿病合并上消化出血的臨床觀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4,12(2):136-137.
[4] 羅崇文,陳迎春.2型糖尿病并上消化道出血24例分析[J].中國誤診,2012,5(17):3354-3354.
[5] 陳昭琳,翁丹梅.在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實施連續性血糖監測和綜合性護理措施的效果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18):3622-3623.
[6] 周凱,劉濟滔,胡瀝,等.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6,24(17):2702-2707.
[7] 戴文玲.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198例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5,31(4):55-56.
[8] 劉軍俠.上消化道出血臨床特點及治療分析[J]. 吉林醫學,2013,34(27):5691.
[9] 何飛,彭雪梅. 皮下注射胰島素與甘精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效果及藥物用量分析[J]. 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569-570.
[10] 馬立萍,魏月明,李亞冬,等.甘精胰島素用在2型糖尿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生物學探討[J].北京生物醫學工程,2010,29(4):388-390,4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