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珍
語文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為此,我們要優化語文學習環境,充分開發和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構建課內外緊密聯系、校內外密切溝通、學科間互相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積極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進一步增強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筆者以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和字典交朋友》為例,談談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初步探索。
一、突出自主,激發興趣,積極參與
要使學生樂于參加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學習,首先要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學生創設一種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教師在語文活動課的設計上應以激發興趣為著眼點,活動內容要力求“新穎、有趣”,活動形式要盡量做到形象直觀、生動活潑,活動全過程追求“新、奇、趣”的和諧統一。例如,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和字典交朋友》中,教師一開始先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猜謎活動導入新課:“老師不說話,肚子學問大,你如不識字,可去請教它——打一學習用具?!苯處熞徽f出謎面,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人人積極動腦思考,紛紛舉手要求回答。緊接著,教師請一位學生戴著頭飾扮演“字典公公”,與同學們進行一段巧妙的對話。由于這一環節扮“字典公公”的學生表演得有聲有色,再次激起同學興趣,使大家在輕松愉快的對話中認識到字典的作用。隨后,教師精心安排了“轉智力圓盤”“找朋友”“改錯題”“搶答比賽”等幾項形式活潑的游戲,以競賽的方式開展活動。整節課,學生情緒飽滿,興致盎然,充分被調動起參與意識。他們學得積極主動,課堂上“陪學”的現象不見了,真正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收到了“寓教于樂,啟智于動”的效果。
二、面向全體,強化訓練,鞏固成果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不僅要在趣味上做文章,更重要的是在動腦、動口、動手上找落腳點。在活動中通過多種形式的訓練,促進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并逐步形成能力。要達到上述目的,筆者認為要注意以下幾點。
1. 訓練要有明確的目標。目標在教學中起導向作用。有準確、具體、可操作的訓練目標,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才能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效果?!逗妥值浣慌笥选愤@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教者從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來制訂教學目標:(1)通過各種形式的競賽活動,復習鞏固查字典的有關知識;(2)學生能熟練掌握查字典的方法,養成勤查字典的好習慣,從而提高正確理解、運用詞語的能力;(3)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強烈的競爭意識。
2. 訓練要有層次性。即訓練的設計要有梯度,訓練步驟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層層深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訓練中得到不同層次的提高。如《和字典交朋友》一課,教者考慮到學生雖然已經學過音序和部首查字法,但還不能熟練地掌握運用這一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設計了幾個游戲:(1)轉智力圓盤。通過這項活動要求學生說出已學哪幾種查字典方法,要求背出26個大寫字母……以復習音序和部首查字法的知識。(2)找朋友。把字卡分給學生,讓學生去找它相對的音序朋友或部首朋友,訓練學生能夠根據所提供的字準確判斷字的音序和部首。(3)查字典比賽。先教給學生部首查字法的口訣,再要求學生利用口訣在限定的時間內進行查字典比賽,看誰查得又對又快,訓練學生能準確、熟練地運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4)改正錯題。教師在黑板上出示“給詞中帶點的字選解釋條”的錯例,請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正確選擇帶點字的意思。(5)搶答比賽。教師出示一些句子和帶點字的解釋,要求學生聯系句子,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解釋條。上述一系列活動內容層層相扣,由淺入深,循序推進。通過訓練,學生不但鞏固了查字典的知識,還加深認識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這一條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的規律。
3. 訓練要注意全員性。語文綜合性學習不是少數學生的競賽活動,而要面向全體。讓每個學生通過學習,增長知識,形成能力,進而發展語文素養。在《和字典交朋友》這課中,教師十分注重擴大訓練面,力求人人參與,僅找朋友這項游戲,參與訓練的學生就達12人之多。又如在查字典比賽這項游戲中,教師要求學生人人參與,要求在5分鐘內查三個字(找、虛、辦)。這樣全員參與訓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了不同層次的訓練與提高。
三、教給方法,總結規律,發展能力
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總結規律,不失時機地進行學法指導,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領悟獲取這些知識的方法,從而形成學習能力。查字典是一項重要的自學能力,學生一旦形成了這一能力,就可以借助字典嘗試獨立閱讀,大大提高識字解詞的效率,進而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和字典交朋友》這節課,教師針對學生平時運用部首查字典時常常無法確定要查的部首,胡亂猜測,導致錯誤的情況,把確定字的部首的有關規律進行歸納、總結,編成一個部首查字法的口訣(查獨體字,本身是部首,查本字;無部首,查起筆;查合體字,上下有部首,查上不查下,左右有部首,查左不查右;內外有部首,查外不查內;上下、左右、內外無部首,要查中座和四角)。其中,口訣中的“中座”和“四角”這兩個詞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難理解。于是,教師就舉例說明。如“辦”字,它的上下、左右都沒部首,這時就查中間的“力”字。教師用紅筆圈出“力”字,使學生明白中座就是字的中部。又如“疑”字,同樣它的上下、左右、內外無部首,這時要看左下角的“矢”或右下角的“疋”,使學生明白四角就是字的上、下、左、右四個角??谠E朗朗上口,易讀、易記,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接著,教師安排了一個查字典比賽,要求學生運用口訣,用部首查字法,在5分鐘內查找“找、虛、坐”三個字。比賽后組織評議,要求學生說說:“你找什么部首?為什么查這個部首?”大部分學生都能依據口訣提示的規律回答。這樣,在教學中適時總結規律,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能讓學生在實踐中加以運用,發展他們的學習能力。
總之,上好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激發興趣是前提,強化訓練是關鍵,發展能力是目標。我們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得知識,領悟學法,提高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