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萍

[摘要] 目的 探究糖尿病患者在使用人文關懷護理后對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研究對象為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入的90例糖尿病患者,用隨機排列表法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45例觀察組采用人文關懷護理,另4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實施不同護理對生活質量的影響。結果 觀察組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分上顯著較低(t=-26.416,P<0.05),在生存質量評分(QOL)評分上顯著較高(t=12.314,P<0.05)。 結論 將人文關懷護理應用于糖尿病患者后,能提升患者舒適性,改善生活質量,該方法值得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 糖尿病;人文關懷護理;生活質量;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9(a)-0149-02
糖尿病是近年來極為常見的內分泌疾病,通常在40歲以上人群中容易發生,是由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謝性疾病。患者體內胰島細胞發生異變,引起胰島素功能發生障礙,從而患有糖尿病[1]。糖尿病患者大多數都伴有不同程度并發癥,如血管病變、心臟病、糖尿病足、高血壓等,這些伴隨的并發癥嚴重時可導致患者失明、截肢,若不及時對病情進行控制甚至會導致死亡[2]。因此該院展開研究,現將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入9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在接受人文關懷護理后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收入的90例糖尿病患者用隨機排列表法分成觀察組及對照組,45例觀察組患者男女比例為23∶22例,年齡27~64歲,平均(47.26±4.94)歲;45例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1∶24例,年齡26~65歲,平均(47.15±4.58)歲。組間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經過該院倫理文員會批準。②該次研究經過患者及家屬同意,并自愿加入。③依從性較好者,能夠聽從醫護人員安排進行治療[3]。排除標準:①非自愿加入者。②精神異常者。③病危患者[4]。
1.2 方法
觀察組予以人文關懷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糖尿病患者住院過程中應營造和諧的人文環境及溫馨的病房環境,使患者住院時能夠放下心里負擔,緩解心理壓力,身心愉悅。病房采光良好,空氣流通,室內設施一應俱全,滿足患者各方面需求。在院內走廊、廁所里設置靠墻扶手,方便年齡較大及活動障礙的患者,防止此類患者出現跌倒現象。室內擺放綠色鮮花、植物,醫護人員工作服顏色避免清一色白色,防止出現“白色恐怖”,體現人文氣息。根據患者性別、年齡、職稱等選擇相應稱謂,拉近醫患關系。①強化護理服務:對院內護理人員展開培訓,規范護士行為,注重儀表言談,加強素質培養,從而改善與患者接觸時的感官。護理人員穿著得體、儀表整潔,對待患者及家屬時面帶微笑,舉止文雅大方,消除患者恐懼、緊張及陌生感受。②實施多元化健康教育:患者住院期間,根據社會背景、文化程度、病程、年齡、對疾病認知度和住院次數,由護理人員展開針對性健康教育。由護理人員為患者指導日常生活中相關注意事項、影響治療效果的因素,宣教過程中可選擇關鍵性問題進行提問,從而判斷患者對授課內容掌握程度,注意因人施教,使患者正視自身疾病,主動配合治療護理,從而提高患者依從性。③心理護理: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其現階段存在的心理顧慮或不良心理狀態,給予針對性疏導,鼓勵患者,消除心理障礙,使患者樹立康復信心。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監測生命體征,遵醫囑用藥,按時發藥、健康宣教等。
1.3 觀察指標
評估患者ADL、QOL評分。ADL:完全正常為最低分14分,>14分為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低下,最高分為56;單項分1分為正常,2~4分為功能低下[5]。QOL:60分為滿分,生活質量極差為<20分,生活質量差為21~30分,生活質量一般為31~40分,生活質量較好為41~50分,生活質量好為51~60分[6]。
1.4 統計方法
采取SPSS 18.0統計學軟件展開統計分析,用[n(%)]表示計數資料,采取χ2檢驗,使用(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前組間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在ADL評分上顯著較低(P<0.05),在QOL評分上顯著較高(P<0.05),參考表1。
3 討論
糖尿病是我國近數十年來常見的老年慢性內分泌系統疾病之一,是一種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在臨床發病率極高,每年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人數不斷上升,該病已成為當前中老年人多發病之一,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擾。由于糖尿病屬于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療程漫長,多數患者選擇在家中接受治療。不良生活習慣與情緒將影響胰島素分泌,加重病情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7]。
臨床上對糖尿病患者通常采用常規護理,此種護理方法雖然有一定效果,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只是簡單執行任務和做好常規性工作,患者住院過程中容易出現不良心理狀況及生活質量較低,護理效果不佳。胡蘭英、戴天嬌研究表示[8],采用人文關懷護理可以極大緩解患者住院期間心理壓力,患者在院期間心情愉悅,配合護理工作,護患關系和諧,生活質量高。研究表明,護理后在ADL評分上,兩組相比,觀察組顯著較低(P<0.05),在QOL評分上,兩組相比,觀察組顯著較高(P<0.05),實施人文關懷護理后,患者住院期間能夠有輕松、舒適的住院體驗,護患關系和諧,依從性高,極大提升生活質量。近年來西方護理專業研究團隊提出一種全新護理概念,既人文關懷。人文關懷是超出常規護理范圍,對患者實施人性化、細節化的護理,能夠改善患者心理狀態,促進醫患關系,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文關懷護理是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肯定人性與人的價值。而人文關懷護理實施需要護理人員有相關意識及素質,除此以外,還需要有與患者及家屬溝通的高超技巧,為此,應加強護理人員培訓,注重提升溝通技巧,從而讓護理人員與患者交流時語言清晰、流暢并保持禮貌,較少患者及家屬不適感,從而減少醫患語言沖突。醫院作為人文關懷的主體,必須針對住院患者展開詳細調查,了解患者住院感受,對哪些方面不甚滿意并希望醫院改進。除此以外,患者在住院期間是否發現護理人員消極怠工、態度惡劣現象,能起到監督護理人員工作的作用,醫院在了解相關因素后,有針對性地進行合理調整與改進,使護理工作進一步得到改進。實施人文關懷后,護患關系和諧,患者及家屬信任護理人員,會將一些問題告知護士,護士從而進行針對性處理,在需要進行護理時,得到家屬全面支持,能更有效的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滿足患者需求。
綜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在經過人文關懷護理后,生活質量顯著提升,該護理方法在臨床上值得進一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莊玉君,蔣建家,易冬娟,等.人文關懷護理對糖尿病患者生命質量及自我效能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3(24):1889-1893.
[2] 李饒,袁麗,郭曉蕙,等.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護理知識和足部自我護理行為現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8):909-913.
[3] 呂曉靜,李欣盼,王新雪,等.對住院糖尿病患者實施人本位護理的效果觀察[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4,35(5):513-516.
[4] 袁紅,趙桂芬,王小霞,等.優質護理在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中的效果[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z2):391-392.
[5] 柯梅芳.人性化服務對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4,35(9):1463-1464.
[6] 張玲.出院糖尿病患者延續護理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z1):7-8.
[7] 張麗珍,牛秀偉.優質護理對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4,36(23):3676-3677.
[8] 胡蘭英,戴天嬌.糖尿病患者人文關懷模式的護理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22):152-1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