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東輝
摘 要:生活化已經成為高中思想政治課的重要價值追求。立足于生活化教學思想,結合《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內容,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構建應該從確立生活化的教學目標、提煉生活化教學內容、完善生活化教學設計等方面加以改進。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課堂
解決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課堂構建的眾多問題,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筆者以《堅持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一課為例,具體探討探討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課堂構建路徑:
一、了解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情況
思想政治教師要注意從本學科的教學需要出發,對學生進行深入細致的了解和分析研究,根據學生實際去處理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確定教學法方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就本節課學習內容來說,高二學生在學習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之后,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哲學知識基礎;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強烈,具有較強的學習動機;同時高二學生已經具備形象思維能力,但是對于哲學知識的辯證思維能力有待提高。根據此學情,教師確立生活化的教學目標,精選生活化的教學內容,營造生活化教學情景,為思想政治生活化課堂的構建做好準備。
二、確立生活化的教學目標
為適應思想政治生活化課堂構建的要求,思想政治課必須要確立生活化的教學目標。
《堅持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知道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基本含義、地位和重要意義;能力目標:提高分析、綜合能力,以及運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正確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矛盾的特殊性,增強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這是教師在分析學情和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嚴格按照課程標準和教材制定出來的三維教學目標。它符合生活化教學目標制定的基本原則,其一大亮點便是緊密結合我國當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這一焦點問題,以此來實現哲學知識的生活化氣息,體現了思想政治生活化課堂的內在價值追求。
三、凝煉生活化教學內容
(一)堅持“教學內容活動化”
“教學內容活動化”是通過課堂活動來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以活動來承載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教學內容。
《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的主要教學內容概括性強、理論層次高,雖然源自于現實生活,但仍然與現實生活有一定的距離。所以,本節課的最大難題就是如何讓課堂充滿生機,如何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與學生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诖耍枷胝谓處煴阃ㄟ^組織“讀詩議荷花”這一游戲環節。
教學片斷:《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教師:同學們,請閱讀以下圖片和詩句,說出這是哪個季節的荷花。這體現了什么哲學原理和方法論呢?
教師展示文字和圖片材料: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2)白藕作花風已秋,不堪殘睡更回頭。
(3)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4)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學生思考后回答:第一句到第四句分別是初夏之荷、初秋之荷、晚秋之荷和盛夏之荷。荷花在不同季節有不同的特點,這體現了矛盾的特殊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
就本教學片斷來說,通過組織學生參與這一教學活動,讀讀詩句、議議問題,不僅將知識點巧妙地寓于活動中,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而且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認識到哲學知識的趣味。
(二)堅持“現實活動內容化”
“現實活動內容化”是將一系列的現實活動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加以編排和設計,使其成為真實的教學內容的,這將使得活動和內容進行深度融合。
上一教學片斷已經將“讀詩議荷花”這一教學活動有機的融入了教學課堂,使其成為本節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實現了活動向教學內容的轉變,使得活動和內容深度融合。
四、系統規劃生活化教學設計
第一,生活化的教學設計要具備藝術美。教學不僅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教學設計作為教學的重要環節,必須要講究藝術美。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教師運用簡化文字敘述,運用圖片表格與文字交叉呈現教學材料的方式,體現出獨具一格的布局美;而且語言簡潔,針對性強。
第二,生活化的教學設計要具有可操作性。教學設計是對一堂課的預設,但最終目的是要落實到課堂教學實踐。教學設計在導入新課、情境創設、課堂討論與交流等方面要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和具體的操作要求。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屠呦呦成功提取青蒿素”這一案例在教師的講解下,能很好地引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思考“正確解決矛盾的特殊性是認識事物的關鍵”這一哲學原理,最終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五、深度挖掘生活化課程資源,做到因地制宜和因時制宜
思想政治生活化課堂要求教師必須積極主動地開發生活化教學資源。高中《生活與哲學》模塊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開放性,給教師開發生活化教學資源提供了較大的空間。
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在“教學導入”環節利用“猜猜我是誰”這一活動,巧妙地抓住這一教學時機,既順利地引入了新課,又激發了學生的思維,集中學生注意,起到了“一環節兩目的”的作用。
此外,教師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詳細講解了我們道路、制度、理論和文化的獨到之處,并結合“矛盾的特殊性”這一哲學原理深刻講解其理論內涵,加深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理解。這種教學資源雖然在現實生活中觸手可及,但是教師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對其進行深入的挖掘,讓學生感受到了生活資源的獨特魅力。
“構建生活化課堂”是高中思想政治課走出困境的關鍵抉擇。隨著時代發展和思想政治教學理論的進一步探討,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課堂的內涵和理論意義也將進一步豐富發展。
參考文獻
[1] 胡田庚.關于思想政治課教學生活化的思考[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6).
[2] 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學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