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淵財
摘 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積極探索適合新課程標準要求、師生發展需要、學校教學實際的課堂教學方法是當今教學的研究主題。圍繞“培養學習能力,構建高效課堂”的主題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
關鍵詞:基于導學案;問題教學法;設計使用;對策
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積極探索適合新課程標準要求、師生發展需要、學校教學實際的課堂教學方法是當今教學的研究主題。我校圍繞“培養學習能力,構建高效課堂”的主題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通過不斷完善總結,初步形成了“基于導學案”的問題教學法,經過一年多的教學實踐,逐步推廣,教學方法日趨成熟,課堂教學有了明顯的改觀。
一、“基于導學案”的問題教學法提出的背景和基本理念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倡導課堂教學要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搜集和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基于導學案”的問題教學法旨在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初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為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奠基。
二、“基于導學案”的問題教學法實施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對策
(一)導學案設計方面
【問題1】導學案設計環節不合理
部分教師對于導學案的環節設計還不夠清楚,設計環節不完整,內容沒有連續性。設計環節過多、過雜,教學內容無法完成,導學案束縛了教師的課堂教學。
對策:導學案的環節設計是編寫導學案的基礎,其教學作用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如何學的問題,內容應體現三個方面的模塊:一是課前自學模塊,首先要讓學生清楚學習目標、重難點、教學準備,包括課堂中所用到的相關知識鏈接。其中最重要的環節當屬預習提綱,有了清晰的預習提綱才能提高預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二是課中學習的模塊,包括引導問題設計、隨堂練習、拓展延伸。三是課后鞏固模塊,包括課堂小結、課后練習等。因此完整的導學案應該由“教學目標、重難點、課前知識鏈接、預習提綱、引導問題、隨堂練習、拓展延伸、課堂小結、課后作業”等基本環節構成。
【問題2】導學案習題設計作業化
設計導學案沒有對習題進行精挑細選,習題設計不夠典型,數量過多。致使一節課練習容量過大。教師整節課都在為完成習題而忙碌,導學案變成了習題集,課堂變成了習題課。
對策:導學案的習題設計一定要精煉、典型,隨堂練習結合教材進行即可,不必要再另行設計習題,增加容量。拓展練習選取一至兩道最為典型的練習即可。難度適當拔高,但要適中,保證學生通過交流討論能夠解決。內容涵蓋要全,達到練一題而通一片的作用。隨堂練習、拓展延伸、課后作業的習題設計內容上要有延續性,難度上要有遞增性。環環相扣,層層遞進。
(二)導學案使用方面
【問題1】教師課件與導學案脫節
由于課堂教學中導學案和多媒體課件的穿插使用,有些教師就顯得力不從心,無法將課件、導學案有效地跟課堂結合起來,甚至出現了學案課件兩張皮的現象,整個課堂教師手忙腳亂,亂而無序。
對策:在備課時要明確教學內容及教學環節,課件必須要根據學案的實際需要來設計完成。要確保導學案、課件的內容、環節要高度一致,其次課件設計內容不能過多,課件過于繁雜,非但起不到輔助教學的作用,還會很大程度上限制教師的課堂發揮。
【問題2】教師講解與導學案的結合度不夠緊密
教師在使用導學案的過程中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要么整節課拿著導學案從開頭講到結束,課堂完全變成了一節輔導課;要么完成了教學內容又回過頭來完成導學案,導致了重復性的教學,失去了學案導學的意義。
對策:導學案和教師講解的高度結合是整個課堂是否成功的關鍵之處,導學案是指導學生自學的操作指南,是將課前、課中、課后聯系到一起,指導學生自學的載體。在設計和使用時,要根據提前預設環節,明確教學步驟,哪些需要學生完成,哪些需要討論交流,哪些需要教師點撥都要準確定位,要把準教師“導”和學生“學”的關系,做到成竹在胸,才能熟練駕馭課堂。
【問題3】導學案預習環節流于形式
師生對預習環節的重視度不夠,預習環節沒有發揮實際作用。一是預習提綱針對性不夠,問題模棱兩可,指導性不強。二是學生在預習的時候認識不不到位,不按提綱要求深層次的自學教材,應付了事,達不到預習的要求。三是教師在課堂上忽視了對預習成果的展示和評價,導致預習環節不扎實,流于形式。
對策:自學環節是最核心環節,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自學效果直接決定課堂效率,要精心的安排預習提綱,明確預習目標,提高預習實效。其次在課堂中要關注學生預習成果,充分留給學生展示的時間,對預習效果做出中肯評價,引導學生逐步轉變觀念,讓其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慢慢養成學生預習的良好習慣。
經過幾年教學實踐,我校基于導學案的問題教學法已粗具雛形,課堂教學從以往的填鴨式和講解式授課向引導式、探究式轉變。徹底把學生從觀眾席推向了表演舞臺,教學成績逐步提高。
注:此論文為甘肅省“十三五”規劃課題《初中數學基于導學案的問題教學法教學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批準號GS[2017]GHB3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