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宗福 郭繼君
摘 要:下山入川生態移民工程,從根本上解決了搬遷群眾就醫難、行路難、上學難、增收難等一系列問題。設計合適的問卷調查移民工程的真實狀況,在重事實、重證據、重原生態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和總結,并提出全面、中肯、客觀的建設性意見,必將為移民工程的深入實施提供理論支撐。
關鍵詞:下山入川;學習狀況;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的
古浪縣“下山入川”生態移民工程實施以來,從根本上解決了搬遷群眾就醫難、行路難、上學難、增收難等一系列問題。為了進一步調查異地搬遷后學生的學習狀況,古浪縣西靖陽光初級中學成立了“下山入川”生態移民子女的生存狀況與教育現狀研究課題組,在前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部分學生、教師和家長進行了再一次問卷調查。為了確保與課題實施前的分析報告具有可比性,本次調查使用的問卷與課題實施前的問卷內容基本保持一致,以此真實反映異地搬遷后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為課題實施提供研究方向、研究依據和研究思路。
二、調查研究過程
為全面了解下山入川生態移民工程實施的效果,本次調查設計了三份調查問卷,即A卷、B卷和C卷。共發放350份問卷,收回問卷350份,有效問卷345份,有效率98.5%。調查對象為古浪縣西靖陽光初級中學的學生、家長和教師。A卷調查對象是學生,重在調查山入川生態移民工程實施實施后,學生學習方面的變化和心理健康狀況的提升。B卷調查對象教師,重在調查“移民工程”實施后教師的執教行為,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程度以及教師對課堂實施過程中凸顯問題的反饋等。C卷的調查對象是家長,重在調查家長對山入川生態移民工程實施的認可度以及對山入川生態移民工程實施的意見和建議等。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學生問卷分析
經過實驗和后側數據,我們發現,已經適應新學校新環境的學生由實驗前的36.5%上升到了實驗后的78.5%,仍然不適應的從15%下降到了3%,這說明學校或老師在促使孩子們適應新環境方面大有可為,效果明顯;諸如具有孤獨、自閉、焦慮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由實驗前的26%降低到了實驗后的4.2%,這說明下山入川生態移民工程中學校狠抓德育,狠抓心理健康教育并且成效顯著。另有更多數據表明,孩子們的學習習慣大有好轉,自學、勤學、善學已成為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學習常態;孩子們的行為習慣逐漸趨向文明、和諧的方向——有禮貌、講規則、尊老師、有操守,學生認知、技能,態度、習慣、品質與情感等方面得以更好、更深,更持久的培養;關懷意識、奉獻意識,感恩意識、扶貧濟困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已在同學們心中悄然萌生;“講文明、知榮辱、樹誠信”的文明和諧校園氛圍日趨濃厚;學生的學習成績穩中有升,教育教學成績逐年提高。
(二)教師問卷分析
從教師的教學這一塊來說,以老師單項灌注為主的課例由
45.8%下降到了18.9%,而以老師講授為主,學生討論互動的課例則以22.2%上升到了52.7%,說明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例教學模式更受移民子女的喜歡,課堂上真正的主體性地位發生了逆轉,以生為本的理念得到了真正的體現;歧視差生、嘲笑從邊緣貧困山區移民搬遷而來學生的教師大大減少,下降為零;由直面訓導轉變為情境育人的教師由實驗前的25%上升為現在的89%。其他更多的數據表明,實施本課題以來,教師從移民孩子現有的學情出發,善于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心理實際和學習時間來研究學生,教育學生,滋養學生,從而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絕大多數學生得到了多方面的鍛造、滋養和提升。
(三)家長問卷分析
從家長這一塊來說,因為忙于家庭建設而無暇顧及孩子教育的家長由實驗前的35%下降為現在的4.3%;由爺爺奶奶監管或自我監管現象由實驗前的43%變為現在的5.6%;由家長直面教訓而變為交心溝通方式的家長大大增加;只關心學生成績而不關心品性教育的家長由實驗前的68%下降為現在的8.6%……更多的數據表明:自課題實施以來,家校整合的力量大大加強,家校“兩張皮”的現象日漸減少,家庭、社會、學校“三位一體”的合力日漸加大,因而家長的家庭教育理念也隨之發生了改變:由“堅硬、棱角分明、強迫”變為“柔軟、溫柔、靈活”,[1]由暴風驟雨變為“潤物細無聲”,由“單打獨頭”變為“眾志成城”。而在這樣的轉變中,學生快樂,家長喜歡,領導滿意,自然收獲無數掌聲、笑臉和好評也就在情理之中。
四、反思與建議
下山入川生態移民工程無論是學生層面,還是教師層面,抑或是家長層面,都有太長的路需要開拓。比如,移民孩子們的心理疏導、學業完成、就業指導……這一切,需要家長、學校和社會三方面的互相攜手,需要每一個關心移民工程的有心之人俯下身子,“愿意親自傾聽來自不同移民區孩子們的不同聲音,哪怕這些聲音是那么的不可思議”[2],用心建構更加符合移民孩子的德育體系,關注日常點點滴滴的幽微,注重教育教學中新的生成、新的變化、新的拓展,以此為古浪的教育助力,為下山入川生態移民工程助力,為偉大的中國復興夢助力。
參考文獻:
[1]程曉云.清華附小的“活德育”[J].教師月刊,2013(2):11.
[2]陳春花.遠離“狹隘”,就有可能走向公平[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11):1.
注:本文系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課題立項號:GS[2017]GHB1240)《“下山入川”生態移民子女的生存狀況與教育現狀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系列論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