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巧惠
摘 要:數學概念是數學知識體系的基礎,是數學思維的細胞,同時也是知識與方法的載體,因此,數學概念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占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針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淺談了幾點有效建構數學概念教學新模式的具體策略,旨在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數學;概念教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中應加強對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對于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貫穿數學教學的始終,幫助學生逐步加深理解。廣大教師應當提高對于數學概念教學的重視程度,革故鼎新,建構數學概念教學新模式。
一、且行且看,思索目前概念教學的幾點不足
反思當前的教育現狀可以發現,大部分教師對于數學概念教學的重視程度不足,存在“重結果、輕過程”的問題。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在教學時過度關注習題練習,將例題教學代替概念的概括過程,認為應用概念就是理解概念,對于概念教學的理解有所偏差,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廣大教師應當注重開展教學反思工作,正視概念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然后不斷改進與優化。
二、且看且思,探究數學概念教學的重要性
概念教學是數學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的核心。學生只有在清楚、準確地掌握了數學概念的基礎上,才能對其加以靈活地應用,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實現教學的目的。相反,如果學生對概念掌握不清,就無法準確掌握與概念相關的定律、法則、公式等,習題訓練也起不到應有的作用與效果。總之,概念教學是發展思維、培養數學能力的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值得廣大教育工作者對此展開深入的探究。
三、且思且改,建構數學概念教學新模式
新課標特別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正所謂“思之則活,思活則進”,廣大教師應當注重且思且改,根據學生概念形成的特點與心理過程,采取適當的教學策略,建構一個高效的數學概念教學新模式,幫助他們強化概念的學習與理解,為后續的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1.從生活到課堂,引入概念
眾所周知,概念是數學現象的高度概括,數學現象又來源于生活,而情境是學習環境的基本要素之一,所以應善于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適合的學習情境,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數學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為了強化學生的理解,調動他們的思維,更要要善于從實際生活入手,創設適當的生活情境,進而引入相關數學概念,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
比如,學習“反比例函數”概念,我從生活出發,設置問題串引入了反比例函數的概念,使學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與背景知識,加深了對反比例函數的理解。
問題1:一張面值為100元的紙幣,若換成面值為10元的紙幣,可以換多少張?
問題2:可以換成面值為20元的紙幣多少張?可以換成面值為50元的紙幣多少張?
問題3:設換成紙幣的面值為x,相對應的張數為y,怎樣列出y與x的關系式?
經過分析與討論,學生得到關系式為:y=100/x。
問題4:小王開車到外地出差,從公司出發到目的地的距離為38公里,若小王行駛速度為x千米/小時,行駛時間為t,怎樣列出t與x的關系式?
學生通過分析與類比,很快得到答案為:t=38/x。
隨后引出了反比例函數的概念,歸納:“像這樣如果兩個變量x、y之間的關系可以表示成y=k/x(k為常數,k≠0)的形式,那么稱y是x的反比例函數。”這里通過聯系實際生活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從經驗出發,討論了兩個變量之間的相依關系,把數學概念滲透于問題情境中,對反比例函數形成了初步的理解,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又如在“平行四邊形”教學時,首先引入這么一個故事:一位老財主要把如圖四塊地分給四個兒子,可是兒子們都覺得不公平,認為四塊地的面積不相同,你認為呢?
由此引入“平行四邊形”的學習,促使學生產生迫切學習的求知欲,為后面的問題解決埋下伏筆。
2.由一般到特殊,從上位到下位,生成概念
當一個新概念從屬于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的、包容范圍較大的知識時,則構成下位關系,原有的概念叫做上位概念,新的概念則叫做下位概念。很多數學知識之間具有非常緊密的聯系,教學時應著眼于知識之間的聯系與規律,引導學生從上位到下位,遷移生成新的概念,形成數學概念體系,同時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與知識遷移能力。
比如“兩個圖形成中心對稱”與“兩個圖形成旋轉對稱”的從屬關系,在“兩個圖形成中心對稱”概念教學時,應以“兩個圖形成旋轉對稱”為基礎,以“旋轉角度180°”為關鍵點探究“兩個圖形成中心對稱”的基本性質。如圖1,△ABC繞點O逆時針旋轉90°得到△DEF,若將這個旋轉角度變換成180°,如圖2,此時稱△ABC與△DEF關于點O成中心對稱。
問題1:“兩個圖形成中心對稱”與“兩個圖形成旋轉對稱”的聯系與區別是什么?
問題2:如圖1,根據旋轉的性質可得到哪些信息?
問題3:如圖2,根據旋轉的性質可得到哪些信息?
問題4:請歸納“兩個圖形成中心對稱”的基本性質是什么?
概念教學時要關注知識的來龍去脈,理解形成過程,讓新概念知識順理成章地歸入學生原有的知識體系中,形成更完善的知識體系。
3.從整體到核心,明確概念
“漸進分化”原則是由認知心理學家奧蘇貝爾在同化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的,他指出學科的最一般和最概括的觀念應首先呈現,然后按細節和具體性逐漸分化。因此在開展概念教學時,應當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引導他們從整體背景到局部核心知識,剖析本質,明確概念。
比如對“函數”進行教學時,我按照“漸進分化”的原則,引導學生學習了函數的概念。在課堂上,首先讓學生對函數概念進行了整體感知,隨后引導他們逐層分析,揭示了函數的本質特征。
問題1:在函數的概念中,對于x在某一范圍內的每一個確定的值,這一句話告訴我們了哪些重點呢?(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與討論后,得到了答案:這句話說明變量x的取值是有范圍限制的。)
歸納:自變量x是有取值范圍的,而這個取值范圍就叫做函數的定義域。
問題2:函數概念中還提到“y有唯一確定的值和它對應”,這句話又說明什么呢?
學生經過觀察與分析,捕捉到了其中的關鍵詞“唯一確定”。也就是說,在函數中,一個x值確定一個y值,這是判斷函數關系的關鍵。緊接著讓學生根據剛剛的剖析,判斷下圖3所示A、B、C、D四個圖象哪個是函數圖象,哪一個不是函數圖象。學生可以發現,在圖象C中,一個x值相對應的有兩個y值,不滿足“唯一確定”這一條件,因此圖象C不是函數圖象。在這一活動中,通過從整體到局部,逐層引導學生明晰了函數概念的本質,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4.從思維到方法,固化概念
概念固化是概念教學的重要環節,這對于學生能否順利掌握數學概念至關重要。而在概念固化環節中,應用概念去尋求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是很好的途徑之一。可以通過精心設計習題,引導學生進行練習、講評,注重從思維策略到具體方法,幫助學生進一步固化概念,檢驗和加深學生對所學數學概念的掌握程度,提高他們應用數學概念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實現了知識的升華,也體現了數學的價值和意義。但在這個過程中,切忌題海戰術,必須明確每道習題的練習意圖,讓每題練習時能突出重難點,具有明確的針對性,讓練習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課堂學到的新知識。并且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固化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還要設置適量的變式訓練,有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養成和發展。
綜上所述,教師通過切實把握上述要點,引導學生開展上述“引入概念”“生成概念”“明確概念”“固化概念”一系列教學活動,能夠顯著提高概念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但其實概念教學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也沒有固定的模式,應根據實際課型,從實際出發、精心設計,引導學生真正掌握數學概念,理解數學的本質。在此拋磚引玉,只希望對于概念教學,我們廣大教師應當提起重視,不要停留在表面的意思上,應當著眼于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讓學生體驗數學學習的奧妙與樂趣。
參考文獻:
[1]顏庭飛.淺談對初中數學概念教學的技巧[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4):67-68.
[2]王飛兵.例談初中數學概念教學的基本步驟[J].中國數學教育,2014(5):22-25.
[3]薛希玲,石家信.論結合教學案例探析初中數學概念教學[J].學周刊,2016,24(24):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