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慧
摘 要:作文在學生的考試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教育改革的影響下,也逐漸被教師所重視。因此,在初中作文復習中,要從考題特點上出發(fā),做好分析與研究工作,以此來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基于此,針對初中生作文復習進行了簡要闡述,并提出幾點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生;作文復習;分析
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提升學生的作文能力,要從有效復習的角度上出發(fā),通過對作文的樣式進行研究,以此來幫助學生掌握不同的題型,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然后要從資料整理與收集上出發(fā),幫助學生掌握寫作技巧,從而提高寫作的效果。
一、做好語言的訓練工作
對于文學來說,主要是依靠語言來完善的,所以說想要解決作文問題,要先解決好語言問題。高質量的作文有著言簡意賅的特點,但是在研究中可以看出,一些學生的作文存在的首要問題就是語言簡練性不足,邏輯思維上存在著漏洞,文章意境優(yōu)美性不高,這樣也就降低了學生的寫作效果。所以想要做好復習工作,要清楚認識到使用怎樣的語言才能提高作文的文采。在開展初中生作文訓練時,其重點就是從記敘文寫作上來進行的,所以記敘文的錘煉要從準確與得體出發(fā),做好深入研究工作。通過保證學生行文上的準確性與規(guī)范性,就可以組織學生從教材入手,以培養(yǎng)學生作文能力為目標,在鍛煉學生語言的基礎上來提高學生的寫作效果。教材作為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依據(jù),要從教育發(fā)展出發(fā),做好教育指導工作。開展作文訓練就是要從語言的情味上來進行,通過加強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訓練效果。如可以將寫人記事的文章進行對比,將描述表情變化的片斷連接起來,要求學生在仔細品讀的基礎上來進行分屬歸類,比較其中的差別,從而選擇最為理想的寫作方法。第一,對作文語言進行檢索,明確表達方法。通過進行歸納與整理,要求學生進行模擬。如學生在學習《珍珠鳥》這一文章時,就可以從小珍珠鳥的形象上來引導學生,在激發(fā)出學生想象與聯(lián)想的基礎上來要求學生進行仿寫[1]。第二,對修改后的語言進行對比,要求學生感受其中的差異性,形成獨特的語言風格,以此來保證寫作的形象性。如在組織學生寫與友誼相關的內容時,就可以要求學生進行描寫,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在原有基礎上來進行修改,并組織學生進行判斷,實現(xiàn)情感上的升華。第三,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語句來表達出文章中的情感與思想。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對比,以此來引導學生概括表達出其中的思想。通過閱讀歷年中考滿分作文可以看出,有著豐富的語言內容,不僅包含了感情的變化,同時也抒發(fā)了人的心靈。所以在組織學生進行復習時,就可以引導學生靈活運用語言,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如果沒有經(jīng)過不斷的訓練,是難以寫出高質量的文章的,但是也應當要認識到的是,單純只有語言還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要從積累素材上入手,保證作文的書寫
質量。
二、做好素材的整合工作
高質量的作文不僅要保證語言上的精美性,同時還要具備具體的內容。但是在研究中可以看出,由于學生自身知識面相對比較狹窄,其生活圈也比較小,這樣也就難以對事物進行有效的觀察,在寫作中也就出現(xiàn)了沒有素材可以寫的現(xiàn)象。但是從實際上來說材料主要是從生活中發(fā)展起來的,所以就可以組織學生接觸自然,借助教材中所學習到的能力來觀察自然變化,在豐富學生感性知識的基礎上來保證語言上的完善性。然后就可以將學生帶入社會生活中去,以此來幫助學生積累素材,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第一,要引導學生進行觀察。通過組織學生對重點內容進行觀察,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讓學生形成潛意識的行為,從而實現(xiàn)素材的有效積累。第二,組織學生進行記錄。單純依靠觀察還是遠遠不夠的,還是需要學生進行有效記錄的[2]。所以說作文要從學生對生活的感受與理解上入手,通過把握素材來進行記錄。第三,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對素材進行積累也不是單純被動地感受與記錄生活,而是要從培養(yǎng)學生興趣愛好上入手,幫助學生成為生活的主動實踐者。在這種教學方法的影響下,才能在提升學生生活情趣的基礎上來幫助學生積累素材,寫出高質量的文章。第四,引導學生不斷反思,找出新知識點。通過學習學生能夠不斷積累素材,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從學生原有基礎上入手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幫助學生將所學習的內容進行進一步加工,在整理的基礎上來找出精彩片段。通過不斷的歸納與總結,能夠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去[3]。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想要幫助學生掌握好學習方法,渠道是相對較多的,所以在有限的復習時間里,要從學生的基礎水平出發(fā),做好有效訓練工作,同時還要提升學生的技巧與能力,以此來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參考文獻:
[1]孫志紅.中學生作文復習拔高析議[J].新課程(中),2011(4):23-24.
[2]李萍.淺析中學生作文現(xiàn)狀及提高的對策建議[J].都市家教月刊,2011(4):59.
[3]賀晉平.中學生作文現(xiàn)狀及對策淺談[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1(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