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黨強
上海電機學院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由電資學院光電工程系承擔全校必修課《物理實驗》及《大學物理》教學任務,該校十分重視光電領域的教學與研究,早在1986年即成立光電科技中心,1999年8月成立光電技術研究所,招收碩士研究生,2011年8月成立光電工程系培育光電科技實務人才。2004年8月,教育部核定設立光電工程系博士班,使光電工程系成為技職體系當時唯一具有大學、碩士班、博士班完整學制的光電系所,同時培育光電科技領域的實務與研發之專業人才。并逐年設立多間研究實驗室,以推動光電科技研發。本系目前共有國際客座教授3人,專任教授10人、專任副教授6人、專任助理教授5人,兼任教師11人;21位專任教師皆具有博士學位,專長涵蓋光通信、光電材料與元件、平面顯示器、光電工程、光伏技術等光電重要領域。另外聘請研究生及學長助教批改物理作業、指導物理實驗等。光電系目前大學、碩、博班學生人數合計約320人。
利用這次難得的研修機會,我與該校從事物理教學及物理實驗教學的教師、實驗室技術人員和教學管理人員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聽取了他們有關物理及物理實驗課程設置、教學管理、教學方法、實驗室管理、教學崗位及教學管理崗位設置等方面的情況介紹,參觀了物理教學實驗室和部分科研實驗室,并與部分學生進行了溝通,了解了他們的興趣和學習情況。下面從幾個方面對所了解到的情況作一介紹。
從教學計劃的制定來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把《物理實驗》作為獨立設課的一門必修課程,分兩個學期授課,共6學分,周學時為3,每學期54學時,《物理實驗》總課時達108學時。在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四年制本科學校能安排108學時《物理實驗》教學說明學校對學生進入大學后的第一門實踐環節課的重視程度,使得他們成為臺灣頂尖的科技大學之一是歷史的必然,他們不愧為技職之精英重點學校。
從實驗內容的體制來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的《物理實驗》內容設置包括緒論、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及近代物理實驗,實驗項目有長度測量、經驗方程式、表面張力、等加速度運動、彈性系數、碰撞實驗、轉動慣量、熱電偶、熱平衡、簡諧振動、波動、熱功當量、粘滯系數、克希荷夫定律、電力線描繪、電橋測電阻、電容器充放電、靜電、電子荷質比測定、示波器使用、折射率測定、螺線管磁場、透鏡成像、物理光學等30余項實驗。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物理實驗》指導書內容較為簡單,每個實驗項目最多不過2一3頁,立項顯目。學生進入實驗室,毋須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啃實臉指導書上,而看重于研究考慮實臉方法和技巧。
當進入國立臺北大學的基拙物理實驗室時,看不到太多的實驗儀器系列,實驗儀器設備也并非都很高級、很現代,與我們的差距并不很大,甚至有些實驗條件不如我們,我甚至發現有上世紀60年代的產品還在使用,實驗室負責老師告訴我這些儀器教學上仍然可用,則不必買新的。他們的實驗經費也不如我們以前想象那樣富足,放在實驗臺上的儀器設備通常比較簡單、件數少,學生們通過這些簡單設備的周密安排,設計出實驗方案,完成實驗要求的項目。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辦學歷史悠久,積淀了大量物理實驗儀器,有些儀器使用年限幾十年以上還能正常使用,因為他們有高水平的專職技術人員能夠對儀器進行精心的維護保養。這些人員不僅負責平時教學實驗的管理,還負責按照教授對實驗的設想來組建新實驗。他們動手能力強,知識面廣,在實驗室建設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大陸高校目前的實驗室工作人員隊伍比較薄弱,這種情況與實驗室的發展極不相配[1]。因此建立一支責任心強、業務水平高的專職實驗技術人員隊伍是非常重要的。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物理》課程皆由具有物理專長的光電系教師授課,有時師資不足不能全部承擔全校物理課程任務,個別專業物理課程也可由別的院系老師承擔,但這些老師必須要有物理背景,需經光電系主任同意。所采用教學課本使用英文原版書,講稿和PPT全為英文,老師普遍雙語教學,學生作業用英文書寫。臺灣的課堂教學與國際接軌比較好,每班學生不超過40人,全為小班上課。教學計劃學時與大陸多數高校相當,周學時3,兩個學期共108學時,每學時50分鐘;在成績評定上,期中、期末考試成績各占20%,作業30%,平時考核與互動30%。
經過這次研修,雖然只是“走馬看花”,了解很不深入,但總算對臺灣這所著名大學的《物理及實驗教學》情況有了初步的了解。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四年制本科總學分只有130的情況下,學校能安排108學時《物理實驗》教學說明學校對學生進入大學后的第一門實踐環節的重視程度,而大陸好多工科院?!段锢韺嶒灐穬蓪W期總課時為48學時[2],不及他們一半,而且近年有關部門還一直有再減《物理實驗》課時的想法,這與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目標背道而馳。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雖然大陸高等教育工作在許多方面很有特色,也具有豐富的辦學經驗,但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征程中還會遇到新的挑戰,也面臨新的機遇,如何借鑒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的經驗,吸取精華,運用到大陸具體的教育改革過程中,是大有文章可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