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海波
摘 要:教師的幸福源于領導的關心和理解、源于學生的快樂與擁戴,源于勞動的公平與認可。本文從學校人文關懷的管理、多元開放的教研、合理公正的評價和內容豐富的校園文化等幾個方面表述自己的觀點,只要多為教師提供學習發展的機會,為他們創造自我成長的平臺,幫助他們解決工作和生活中困難,給予他們鼓勵和認可,讓他們產生積極向上的工作激情,他們就會在工作中找到欣慰,在生活中找到快樂,在學校里找到幸福。
關鍵詞:教師;職業;幸福感
隨著新課改和教育均衡發展的推進到實施,教師角色是不斷在發生變化,教師的工作不再單純,除課題教學外,還要開展安全、營養餐、示范校創建、校園文化建設等各類繁雜工作,加強各類資料建設,讓教師手忙腳亂,精力分散。多數教師怨聲載道,進而產生心理抵觸,加上考核、評價機制的不健全,致使部分教師滿腹牢騷,工作懈怠,教師工作找不到幸福感。筆者在《學校發展性督導評估實踐探索與研究》課題實踐研究中,對提高教師職業幸福感進行了全面調查,讓人心有余悸、感概萬千。因此,如何激發教師工作激情,提高教師工作情趣,讓教師在本職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幸福和快樂是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建立正確評價機制,改善現有的教育管理制度
為教師的發展提供廣闊的平臺,學校的管理者要把教師當成學校的主人, 充分的讓其發揮主人翁精神, 不要對教師行為做過多的限制。管理者應協調好教師的各種人及關系,創造條件促進人際關系,特別是管理者與教師、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人際交往。學校管理者要注意根據信息的不同特點選擇不同的溝通渠道,增加教職工的相互理解,減少由缺乏溝通或溝通不良造成的破壞性沖突。同時學校要確立一個共同的奮斗目標以及工會應多創造教師有效溝通的機會。學校應提倡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淡化量化考評制度??刹扇∫恍┚唧w的措施,如:重視教師專業精神的培養;通過成立書友會,舉行教育論壇,創建工作室等平臺,使教師的思想在碰撞中閃光。
正確合理地運用獎懲措施,提高教師心理滿意度。建立賞罰分明的激勵機制,以區別教師的教學效果,體現競爭精神,這就要求學校領導必須對教職工工作進行客觀評價。
二、加強校本教研,讓教師收獲幸福
剛踏上教育工作崗位的教師都是滿腔熱忱的、充滿希望希望的,都憧憬著要干一番事業。當走上崗位后,發現學校冗繁龐雜的工作事務占據了課余輔導、備課、批閱的有效時間。因自身教學經驗的不足,對新理念掌握不到位、新知識學習不深入、新方法運用不科學、新技能培養不系統,在新課改推進中覺得身心疲憊、精疲力盡,盡管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的撲在工作上,可成績不理想,領導的指責、同事的嘲諷、家長的不理解和社會的輿論讓這些新教師喘不過氣來。因此,加強新教師教學技能和業務能力培訓培養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內容,要讓他們融入學校教研組活動中,讓有豐富教學經驗、有系統教學技能、有專長教學方法的老教師對他們進行結對幫扶,幫助他們提高樹立課改理念、成長思維和發展意識。根據現代教育需求和學科教學特點,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活動,認真把脈診斷、對癥下藥,在校本教研中幫助他們轉變角色、提升技能,取長補短,增長經驗。合理安排新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積極參與教師專業發展、教材創新實踐、課堂教學模式和學生健康成長等校本主題研究,形成“培、教、研、?!?、“聽、評、觀、議”一體化教師成長機制,多渠道、多方式提升他們教學技能,激發他們教學熱情,使新教師時常保持陽光心態和進取意識,讓他們在學習中感知、在感知中實踐、在實踐中成長、在成長收獲快樂與幸福。
三、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
一個人的幸福感來自于自己內心的感受。生活中,之所以有人總覺得自己生活的不幸福,是因為過分的強調了自我??偸锹裨?、指責、不滿,會讓自己的心情變得很糟糕,自然,是沒有幸福感而言的。在平時的工作中,要定期開展關于心理健康咨詢、心理健康講座,同時做一些"請進來""走出去"的形式,讓教師多了解社會、正確看待社會問題。關心教師生活,要不斷地深入到教師中,對教師的性格、家庭等了如指掌,當教師遇到困難時,幼兒園要盡最大努力給予幫助,對教師給予充分的理解和關心。要豐富教師的業余文化生活,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多組織教師進行文體娛樂活動,使教師的緊張情緒得到宣泄,使教師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化解種種不良情緒,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態。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四、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寬松和諧、民主自由地人文環境有利于教師的穩定性,也會讓教師對工作產生幸福感。具體講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建立良好人際的關系。領導和教師之間要能夠開展平等的對話,要以個人魅力感染、號召、鼓舞、影響教師。作為管理者,要善于發現每位教師的閃光點,接納、理解教師的缺點。其次,要加強溝通。溝通能加強相互理解,能營造一種舒暢的心理環境。管理者想做什么、做了什么、為這么這樣做,要適時地通過各種渠道讓教師了解,這樣才能得到教師的支持;教師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意見或者困難,管理者要及時的去聽取,盡量滿足教師的合理需要,創造一種寬松、民主、融洽的氛圍,讓教師開心、滿意地工作。
五、不斷提高教師的待遇
幸福不是單純的精神體驗,是物質和精神的統一,而物質是一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必要基礎。幼兒教師待遇低的現實已經為社會各階層普遍認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明確提出:要依法落實幼兒教師的待遇與地位。作為幼兒園的管理者,應該在工資待遇、福利、工作環境等方面對于教師作出適當合理的滿足,緩解教師的不滿和倦怠,為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創造條件。
幸福感是一種狀態、一種感受,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不能告訴,不能復制,也不能灌輸,它只能從自己的內心深處滋生、膨脹。作為幼兒園的管理者,要了解教師的工作狀態,關注教師的心聲,減輕教師的負擔,促進教師的職業幸福,使教師能更科學、更合理地承擔起教書育人的責任。
參考文獻:
[1]束從敏.《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研究》.南京師范大學.(2003)
[2]葛喜平.《職業幸福感的屬性、價值與提升》.學術交流.(2010)
[3]秦明華張欣.《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4]譚友坤.《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與其專業發展的相關分析》.教育導刊.(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