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圣波
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小學各科教學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小學語文作為小學教學的基礎課程,其教學方式的改革也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小學生的年紀比較小,理解能力比較弱,所以在課文中穿插許多配圖,以幫助小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的重難點就是對于詞句的理解,課文都是由許多詞語、句子組成的,學生只有對詞句有了清晰的理解,才可以更好的理解課文的內容,更好的理解課文中表達的哲理、寓意,同時,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狼牙山五壯士》是一篇講讀課文,主要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五位八路軍戰士為了掩護群眾及大部隊撤退,英勇抗擊敵人,誓死完成任務,慷慨就義的故事。1941年秋,日寇瘋狂的向我國晉察冀根據地進攻,當時七連奉命在河北易縣西部的狼牙山阻擊日偽軍的進攻,經過一個月的艱苦抗戰,軍區決定轉移群眾,全連苦戰一天,完成了掩護任務。為掩護連隊撤退,第六班班長馬寶玉帶領四名戰士,把敵人引上懸崖。他們打退敵人四次沖鋒,斃傷日軍九十余人,最后彈盡路絕,誓不投降,砸壞槍支,跳下懸崖?!独茄郎轿鍓咽俊芬晃谋憩F了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于犧牲的精神。而體會五壯士的思想感情,偉大的獻身精神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我的教學安排如下:
一、引出課題,激發情感
首先向學生講述在1937—1945年我國人民英勇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英雄事跡,比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劉胡蘭舍生取義的英雄事跡。然后,讓同學們交流自己收集到抗日戰爭時期可歌可泣的抗敵故事,引出本文《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請同學們思考,本文題目為什么叫《狼牙山五壯士》,而不是叫《狼牙山五戰士》,“壯”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與“戰”字有什么區別。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讓學生朗讀課文,邊朗讀邊思考,《狼牙山五壯士》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了解文章講述的內容,并學習文章中出現的生字新詞,比如:居高臨下、昂首挺胸、全神貫注、斬釘截鐵、熱血沸騰、驚天動地、氣壯山河、大舉進犯、墜落山澗、粉身碎骨、嘰里呱啦、紛紛滾落等,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逐漸體會這些詞語所要表達的含義。引導學生們思考五壯士為了抵御敵人的進攻,都做出了那些努力。
三、再次朗讀課文,加深理解
讓同學們朗讀并理解下面詞句的意思:這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那么這聲音指的是什么呢?“這聲音”指的是五壯士跳崖時呼喊的壯烈豪邁的口號:“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充分體現出五壯士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仇恨,對黨和人民的熱愛與忠誠。這種恨與愛,是五壯士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力量之源,是黨所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戰士們的力量之源,也是敵后抗日根據地英雄兒女們的力量之源。這句話充分贊揚了中國人民將抗戰進行到底的決心和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
四、重點突破,理解全文
為了使學生們更好的理解文章表達的內容,設計了兩次討論:
一是,第三自然段選擇絕路的部門?!拔逦粦鹗縿倮赝瓿闪搜谧o任務,準備轉移。面前有兩條路:一條通往主力轉移的方向,走這條路可以很快追上連隊,可是敵人緊跟在身后;另一條是通向狼牙山的頂峰棋盤陀(tuó),那兒三面都是懸崖絕壁。走哪條路呢?為了不讓敵人發現群眾和連隊主力,班長馬寶玉斬(zhǎn)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帶頭向棋盤陀走去。戰士們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后面。他們知道班長要把敵人引上絕路。”請同桌之間相互討論:選擇往主力方向轉移結果是怎樣的?選擇往狼牙山的頂峰棋盤陀轉移結果是怎樣的?他們又是如何做出選擇的?從“班長馬寶玉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帶頭向棋盤陀走去。戰士們也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后面?!边@句中的“斬釘截鐵、熱血沸騰”這兩個詞以及剛才的討論中你能感受到什么?這樣同學們通過討論清晰明確了班長馬寶玉在選擇去狼牙山的頂峰棋盤陀絕路是堅定不移的態度,戰士們高漲的情緒是因為他們具有不怕犧牲、艱苦奮斗、敢于為群眾和連隊犧牲的崇高精神。
二是,第六自然段戰士們英勇跳崖部分?!拔逦粔咽恳倭⒃诶茄郎巾敺?,眺望著群眾和部隊主力遠去的方向。他們回頭望望還在向上爬的敵人,臉上露出勝利的喜悅。班長馬寶玉激動地說:“同志們,我們的任務勝利完成了!”說罷,他把那支從敵人手里奪來的槍砸碎了,然后走到懸崖邊上,像每次發起沖鋒一樣,第一個縱身跳下深谷。戰士們也昂首挺胸,相繼從懸崖往下跳。狼牙山上響起了他們壯烈豪邁的口號聲:”戰士們子彈打光了,手榴彈用完了,石頭也砸完了,這時候戰士們面臨的死亡,他們不給小日本留下一丁點機會,縱身跳下了懸崖。讓學生們討論:五壯士在跳崖之前有哪些舉動?學生讀書后找出“眺望連隊主力和群眾”“望望向上爬的敵人”“砸槍”然后組織學生討論:眺望和望望可以互換嗎?為什么?砸槍這一細節描寫說明什么?學生經過激烈的討論明白了:眺望是向遠處看,寫出了群眾和連隊已在戰士的掩護下安全轉移,表現了五壯士對人民的無限熱愛。望望是向下看了看,說明敵人上當了,被五壯士牽著鼻子走,表現了戰士對敵人的蔑視仇恨。砸槍更表現了五壯士對敵人的刻骨仇恨,什么也不給敵人留下。這一討論,使學生明確五壯士選擇跳崖是他們勝利完成任務沒有牽掛又不愿讓敵人俘虜的情況下做出的選擇。這一選擇又一次體現了他們熱愛人民,仇恨敵人的思想感情和偉大的獻身精神。
通過上面的兩次討論,創設了討論情景,學生對課文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學生的認識得到了提高,還培養了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五壯士的形象得到了提升,精神得到了升華,課文的重點得到了突破。
五、總結
一篇課文的理解關鍵在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所以,教師在講課的時候要重視文章詞句的講解,抓住了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能使學生思考問題時有一定的目標,善于從復雜的內容中抓住重點。這樣的教學方法有頭緒,有節奏,對于幫助學生理解譯文的內容是行之有效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