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群
摘 要:義務教育階段擇校現象是義務教育發展中懸而未決的問題,也是社會大眾廣泛關注的焦點問題,對于彰顯教育公平有著重要的意義。為此,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有必要結合自身教育工作實踐,對當今社會中的擇校現象展開一番深入的研究與探討。本文在對義務教育階段擇校問題具有的危害做出分析與論述的基礎上,從政府與學校兩個層面,對義務教育階段擇校問題的解決路徑進行了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義務教育;擇校現象;危害;解決路徑
一、義務教育階段擇校問題的危害
義務教育階段所存在的擇校問題,既是教育現象,也是在教育因素、市場因素、家長期待因素共同影響下形成的社會現象。雖然擇校現象是優質資源稀缺背景下所產生的必然現象,并且似乎對于一些通過交納擇校費入學的擇校生而言是一種合理現象,但是無論是對于教育的均衡發展還是大部分學生而言,這種現象卻違背了教育公平的精神。具體而言,義務教育階段擇校問題的危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從教育發展教育來看,擇校問題會導致學校教育水平差距進一步拉大。重點學校本身具有更為優勢的教育資源,同時也是擇校的主要對象,在收取贊助費、擇校費的基礎上,重點學校的發展資源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與此同時,重點學校的擇校名額有限,而“拔尖”選擇就成為了重點學校選擇擇校生的主要方式。在此背景下,一般學校、薄弱學校無論是在教育資源還是生源質量上都處于劣勢地位,這會導致學校教育水平差距被進一步拉大;其次,從社會發展教育來看,教育公平是推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動力,而教育不公平則對社會和諧發展具有不容忽視的破壞力。一方面,義務教育階段所存在的擇校問題,反映出了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現象,同時也會導致社會大眾更為關注教育機會不平等、貧富差距過大等社會問題,這顯然已經違背了教育公平的精神以及以人為本的教育發展觀。
二、義務教育階段擇校問題解決策略
(一)政府視角下的擇校問題解決策略
在義務教育階段擇校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政府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主導作用,具體而言,擇校問題的解決,要求政府部門做好以下兩項工作:首先,政府部門需要重視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縮小學校教育資源與教學水平差距。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并不是要讓所有學校都處于同一發展模式,也不是要對重點學校所具有的教學資源進行分攤,而是要在強化薄弱學校建設基礎上,基于不同學校所具有的發展歷史、優勢資源、發展潛能基礎上打造出個性與特色鮮明、教學水平相當的學校群。在此過程中,薄弱學校建設既是重點工程,又是艱巨工程,這項工程的開展,需要政府部門需要重視從資金等方面向薄弱學校建設進行適當傾斜,從而為薄弱學校教學設施的完善提供保障。與此同時,政府部門需要引導不同學校圍繞自身實際重新明確發展方向、制定發展規劃,從而為學校育人特色、育人優勢的彰顯奠定基礎;其次,政府部門需要重視對義務教育階段招生政策進行完善,確保招生工作能夠公正、透明的開展。強化薄弱學校建設雖然是縮小學校教學水平差距的有效路徑,但事實上,學校教學質量的懸殊的現狀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改善,而教育部門不僅需要堅持貫徹“就近入學”政策,而且也需要關注具有強烈擇校需求的家長群,并在擇校過程中落實“優質高價”原則,則明確不同學校收費標準的基礎上對學校擇校生名額進行嚴格把控。在此過程中,教育部門可以通過開展聽證會對社會意見進行收集,從而為收費標準、名額數量的確定提供參考。與此同時,教育部門需要對擇校生招生過程進行嚴格監督,推動招生工作能夠公正、透明的開展,從而滿足擇校家長知情權,避免徇私舞弊現象的產生,進而確保擇校生與非擇校生都能夠在規范的流程下入學。
(二)學校視角下的擇校問題解決策略
在義務教育階段擇校問題的解決中,學校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具體而言,在擇校問題的解決中,無論是重點學校還是薄弱學校,都需要對擇校問題解決路徑做出探索。從重點學校來看,重點學校的發展與學校發展歷史、政策傾斜具有緊密關系,這讓重點學校教一般學校而言具有明顯的優勢,同時也是受到家長青睞的重要原因。為了有效解決擇校問題,重點學校需要依據自身所具有的教育承載力確定擇校生名額,并重視公開、透明的開展招生工作,從而避免為自身帶來超重的教育符合并導致教學水平的下降。與此同時,重點學校不僅需要公開收費標準,而且需要對公開擇校費的使用情況,杜絕“條子生”、“小金庫”等現象的出現。另外,重點學校不能因為自身受到家長青睞就不思進取、坐吃山空,而應當找出與改善自身在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教育創新、教育改革中發揮主導與榜樣作用,從而在推動學校協同發展中做出更多貢獻;從薄弱學校來看,發展時間較短、發展資金不足、教育管理不當是薄弱學校處于劣勢地位的主要原因,雖然“就近入學”政策在推動生源均衡化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提升薄弱學校教學水平才是徹底解決義務教育階段擇校問題的根本。為此,薄弱學校需要重視改變現狀、尋求突破,通過根據自身教育資源、發展方向制定育人規劃,明確自身在育人質量提升過程中的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與此同時,薄弱學校需要重視革新自身教育管理理念、強化教育管理工作,通過對重點學校管理制度、教學方法等進行借鑒,逐步實現育人質量的穩步提升,進而改變社會、學生家長對學校所產生的刻板印象。
參考文獻:
[1]葉蕓,陳麗蘭. 關于義務教育階段擇校問題治理的思考[J]. 教育科學研究,2018(04):44-47.
[2]葉蕓,李偉言. 從禁止到規范:義務教育擇校解決方略剖析[J]. 教育研究與實驗,2018(04):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