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數字化變革下的中國數字經濟

2018-02-15 12:42:14唐杰英
對外經貿 2018年9期

[摘 要]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數字化變革,以數字化為標志的數字經濟已經成為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經濟的數字化程度不斷提高,數字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不斷強化。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及對經濟、社會滲透的深化,數字經濟的內涵和邊界不斷擴展。在厘清數字經濟邊界及測度框架的基礎上,量化分析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并進行國際排序比較,發現中國數字經濟規模位居世界前列,但從更注重質量的相關指數來看,中國數字經濟和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且近年的國際排序并無明顯提升。

[關鍵詞]數字技術;數字化變革; 數字經濟測度;國際比較

[中圖分類號]F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8)09-0049-07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promot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digitalization. Marked by digitalization, the digital econom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conomy. The digitization of Chinas economy is constantly improving, and the impact of digitization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constantly strengthen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the deepening of economic and social penetration, the connotation and boundary of digital economy are expanding.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boundary and measuring framework of digital economy, this paper quantitatively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digital economy and compares it with international ranking. It is found that Chinas digital economy ranks at the head of the world in scale, but there is still a big gap between Chinas digital economy and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erms of quality-oriented indexes, and there has been no marked improvement of Chinas digital economy in international ranking in recent years.

Keywords: Digital Technology; Transformation of Digitalization; Measurement of Digital Economy;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作者簡介]唐杰英,女,博士,副研究員,研究方向:世界經濟。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中國貿易模式的特征及轉型研究”(項目編號:14BJY073)的中期研究成果。

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化變革已經悄然滲透到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成為提升經濟效率、促進經濟轉型的重要因素。以數字技術為基礎、數字化為標志的數字經濟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發展的貢獻越來越突出。在數字化變革的浪潮中,中國從微觀的企業組織結構到宏觀的經濟發展模式都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數字經濟成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中最具活力的構成。

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其內涵和邊界不斷擴展,而對其量化測度卻依然沒有公認的邊界或統一的框架。中國經濟的數字化程度不斷提高,數字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不斷強化。本文試圖在厘清數字經濟邊界的基礎上,利用量化指標分析中國的數字化變革及數字經濟發展。

一、數字經濟的邊界及測度

數字經濟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及數字化的推進引起廣泛的關注,其內涵及邊界引起廣泛的研究。Tapscott被認為是最早提出數字經濟概念的人。他把數字經濟稱為網絡化智能的時代,認為數字經濟不僅是有關技術、智能機器的網絡系統,更是人類通過技術構建的網絡系統,其將智能、知識及創新聯系起來,以促進財富及社會發展的創造性突破(Tapscott,1996)。早期有關數字經濟的定義主要關注網絡及相關技術的發展、應用。Lane(1999)認為,數字經濟是網絡計算及信息技術的集合,其產生的信息及技術流促進了電子商務及組織模式的巨大變化。世紀之交,有關數字經濟的相關研究開始關注其主要構成。Margherio et al.(1999)首次明確數字經濟的組成部分,認為數字經濟包括網絡構建、電子商務、貨物和服務的數字交付和有形貨物的零售。Kling and lamb(2000)指出數字經濟是指高度依賴數字技術進行生產、銷售及發展、供給的貨物和服務,認為ICT產品及服務、電信是數字經濟的組成部分。Mesenbourg(2001)認為數字經濟包含電子商務基礎設施、電子業務和電子商務三個基本部分。

隨著數字技術的進步及其應用領域的拓展,數字經濟的內涵也不斷擴大。Heeks (2008)認為數字經濟包括三個層面:第一層面包括貨物、軟件和基礎設施。第二層面包括服務和零售。第三層面是內容,指內容的生產及銷售。但是,數字經濟的邊界隨著其內涵的擴大變得越來越模糊。Elmasry et al.(2016)指出數字經濟不是一個概念,而是一種行為方式,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貢獻,在經濟世界的最新前沿創造價值,從客戶體驗的角度優化流程,構建支持整個體系的基本能力。Knickrehm et al.(2016)認為數字經濟是經濟中由“數字”投入驅動的部分。Rouse(2016)指出數字經濟是以通訊技術為基礎的世界范圍的經濟活動網絡。HC(House of Commons,2016)認為數字經濟指貨物和服務的數字準入和利用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Bukht and Heeks(2017)認為數字經濟是經濟產出中完全地或主要地由數字技術帶來的,由基于數字貨物及數字服務的經濟模式所創造的那部分。

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現象,在對其內涵和邊界進行界定的同時,其量化測度也成為各界研究的重要主題。Margherio et al.(1999)最早明確數字經濟的邊界,為測度數字經濟提供了有益的參考。他認為數字經濟包括:第一,有利于促進數字經濟各種形式及規模的關鍵零部件。第二,企業在IT及電子商務領域開發及提前應用的程序。第三,市場結構及功能的變化,包括貨物及服務銷售渠道的變化、國際及國內競爭性質的變化。第四,IT革命的社會及經濟意義,如IT投資對生產效率的影響。第五,用戶的人口統計學特征。Brynjolfsson and Kahin(2000a)認為數字經濟的測度由五個方面組成:第一,IT基礎設施,指信息經濟的硬件和軟件基礎設施。第二,電子商務,包括B2B和B2C兩個方面。第三,企業及行業結構,指軟件、IT及網絡的發展對企業及市場結構的影響。第四,人口統計及勞動力特征,比較數字經濟及非數字經濟的勞動力市場特征的差異。第五,價格行為,調整價格縮減指數來反映IT引起的質量變化。Brynjolfsson and Kahin(2000b)進一步提出數字經濟測度的數據要求:第一,投入產出統計。其可以客觀測度生產效率以及剔除質量因素的價格指數結構,并促進跨地區、跨產業的研究以及微觀數據分析。第二,企業層面的數據。反映生產如何進行、區位選擇及就業情況。第三,有關職工人力資源以及不同職位及行業工資水平的數據。第四,有關人口統計的詳細數據,尤其是個人及家庭對數字經濟的參與情況。Mesenbourg(2001)關注對不斷發展的電子商務及電子交易的測度。US-DOC(2003)在統計上將數字經濟局限于IT產業,IT產業包括硬件行業、軟件及服務行業、通信設備行業及通信服務行業四個部分。

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以及相關研究的深入,各界有關數字經濟核心部分的分歧越來越小,但在具體測度上仍然面臨諸多困難。ONS(2015)指出數字領域技術的不斷發展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企業越來越數字化,這導致對數字經濟的測度變得更加困難。ODECG(Oxford Digital Economy Collaboration Group)認為數字經濟包括三個主要方面,支持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包括硬件、軟件、電信、網絡等;電子業務,指一個組織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的業務流程;電子商務,指網上貨物交易。ODECG對數字經濟的界定由于其邊界清晰、數據容易獲得而得到了一定的認同①。TUAC(2016)指出目前數字經濟尚無綜合性的定義或測度框架,但認為數字經濟應該包括兩個層面:一是數字產品的生產及銷售;二是數字技術在經濟部門的應用所帶來的雇傭結構、消費及社會的變化。他還指出,如果將數字經濟局限于通訊技術產品的生產及銷售或通訊技術部門,并不能客觀反映數字經濟的范疇。HCUK(2016)認為數字經濟不是傳統的市場經濟行為,GDP數據并不能反映數字經濟的經濟收入,例如時間節省、選擇增加及產品成本降低等。OECD(2014)指出,數字經濟對日常生活影響的不斷擴大要求新的數據及測度工具對其進行客觀衡量,而現有對數字經濟的測度僅限于通訊技術的傳播,難以適應不斷進步的技術以及不斷擴大的應用。鑒于此,OECD前瞻性地提出建立國際性數字經濟測度方法的議程表,其主要包括六個方面:第一,改進對通訊技術及其對宏觀經濟影響的測度方法;第二,定義并測度數字經濟所需的技能;第三,建立指標對安全、隱私及消費者保護等進行監控;第四,從社會目標的角度改進通訊技術及數字經濟社會影響的測度方法;第五,投資完善綜合性的、高質量的數據基礎設施,以測度其影響;第六,建立一個高質量的統計框架,將網絡開發成數據來源。

筆者認為,數字經濟難以量化測度,主要是因為:第一,數字經濟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經濟現象,其內涵和外延不斷變化;第二,數字經濟是一種融合經濟,而融合的邊界難以清晰界定;第三,數字經濟的測度還包括數字經濟發展的效應,如效率提高、就業促進等,而這方面卻難以測度。盡管如此,各界仍然試圖利用可獲得的數字,從不同的角度對數字經濟進行測度,試圖量化衡量數字經濟的發展。

二、數字化變革推動中國數字經濟發展

基于上述數字經濟邊界及測度的相關研究,各界對數字經濟的核心組成部分基本沒有分歧,即包括支持數字化的信息和通信技術產業、數字化的影響兩個方面。本文依據數字經濟的核心構成及數據的可得性,從寬帶的普及率和速度、信息和通信技術產業、電子商務及數字化對傳統行業的影響來分析中國的數字化變革及數字經濟的發展。

中國數字經濟起步較晚。1996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僅為4.3億美元,是美國的1/63,日本的1/23,英國的1/6(馬化騰等,2017)。隨著數字化的基礎要素寬帶等的普及與提速,中國的數字化變革開始興起,數字經濟進入快速發展通道。2016年,中國按增加值口徑統計的數字經濟規模為3.4萬億美元,在G20國家中僅次于美國,位居第二位(中國信息通訊研究院,2017b)。2016年,中國數字經濟總量達到22.6萬億元,比2015年增長21.21%,占GDP的比重達到30.3%,比2015年提高2.8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對GDP的貢獻達到69.9%(中國信息通訊研究院,2017a,)。2017年3月,數字經濟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數字經濟在中國已上升為“國家戰略”。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建設“數字中國”“網絡強國”。

1.寬帶的普及和提速,助力數字經濟發展

寬帶網絡是數字化轉型的基本要素,也是支持數字經濟發展最為關鍵的基礎設施。沒有寬帶網絡,數字化轉型無從談起,數字經濟也失去賴以存在的基礎。中國寬帶的普及明顯滯后于發達國家,但是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寬帶網絡較完備的國家之一。從普及率來看,1997年,中國移動電話普及率僅為每百人1.07部,2002年的互聯網普及率為4.6%②。而到2017年末,中國移動電話用戶14.2億,移動電話普及率上升至102.5部/百人,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3.5億戶,其中固定互聯網光纖寬帶接入用戶2.9億萬戶,中國全國所有地級及以上城市均建成了光纖網絡全覆蓋的“光網城市”,光纖寬帶用戶在固定寬帶用戶中占比達到84.3%,超過發達國家,位居全球第一。移動寬帶用戶11.3億戶,互聯網上網人數7.72億人,其中手機上網人數7.53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5.8%,其中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達到35.4%③。從寬帶網絡的速度來看,2017年第四季度中國固定寬帶網絡平均下載速率達到19.01Mbit/s,其中上海、北京兩地固定寬帶下載速率率先超過20Mbit/s大關,分別為20.52 Mbit/s和20.4Mbit/s,移動寬帶用戶使用4G網絡訪問互聯網時的平均下載速率達到18.18Mbit/s。而在2014年第一季度,中國寬帶網絡的下載速度僅為3.71Mbit/s。截至2017年11月,中國4G網絡的規模全球第一,移動通信4G基站數量已超過320萬④。寬帶網絡普及程度及速度的提高,正在促進數字化技術在與經濟、社會各個領域深度融合,成為促進中國消費升級、經濟轉型、構建新型競爭新優勢的重要推動力。

寬帶網絡是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而網絡安全則是保障網民權益和數字化轉型的前提。目前,中國網絡安全隱患重重,網民權益屢受侵犯。2015年,針對中國境內網站的仿冒頁面數量達18萬余個,我國境內有近5000個IP地址感染了竊密木馬,存在失泄密和運行安全風險⑤。另外,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6》顯示,近半年,網民平均每周收到垃圾郵件18.9封,垃圾短信20.6條,騷擾電話21.3個。近一年,中國網民因為垃圾信息、詐騙信息、個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經濟損失為人均133元,比上年增加9元⑥。為了應對日益嚴峻的網絡安全問題,2016年12月,中國公布《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以維護國家網絡空間安全;2017年6月,《中國網絡安全法》正式實施,初步確立網絡安全法律框架,為數字化轉型、數字經濟發展提供網絡安全保障。2017年,CNCERT 監測發現,我國境內感染網絡病毒終端的相比2016年下降了29.8%,我國境內被篡改網站數量較2016年下降10%。我國網民在上網過程中遇到安全問題的比例明顯下降,表示在過去半年中并未遇到過任何網絡安全問題的網民占47.4%,較2016年提升17.9個百分點⑦。

2.數字經濟基礎不斷夯實,結構趨于優化

電子信息產業是數字經濟的基礎部分,包括硬件部分和軟件部分,硬件部分主要指電子信息制造業,軟件部分主要指軟件及數字信息技術服務業。中國電子信息制造業發展迅速,在工業中所占的比例不斷提高。2002年,中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僅為2980億元,在全國工業增加值中所占的比例為6.5%;銷售收入為1.4萬億元,占全國工業銷售收入的12.9%;出口額為920.4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比例28.3%,進口額為851.3億美元,占進口總額的比例為28.8%。2017年,中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為18829.16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7.7%,出口額占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比重為41.4%。2010年,中國軟件及數字信息技術服務業的收入為1.36億元。而到2017年,該行業的收入達到5.4億元,增長了三倍多⑧。

電子信息產業中,服務業所占的比重不斷提高,數字經濟基礎部分的結構不斷優化。2010年,軟件及數字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占電子信息產業收入的比例為17.5%,2015年,該比例達到27.9%,比2010年提高了10.2個百分點。2015年,規模以上電子信息產業的企業個數6.08萬家,其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4.09萬家。2017年軟件及數字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占電子信息產業收入的比例進一步提高為29.3%⑨。

3.電子商務快速發展,重塑全球數字化格局

電子商務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數字化促進傳統經濟轉型的重要體現。電子商務和傳統經濟活動相比,具有低成本、便捷性等優勢。20世紀90年代,中國電子商務起步發展,而走在前列的無疑是電子政務。1995—1996年期間,中國第一批互聯網如Chinanet、ChinaGBN、Cernet等創建成立,1996年,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CIECC)成立,中國銀行開通了國內第一家網上銀行;1997年,北京、上海、廣州等十余個海關開通了EDI通關業務;1998年,紡織品配額招標系統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網上投入運行,全國首次實現紡織品配額電子招標;1999年實現了全國加工貿易聯網審批管理。在90年代中后期,隨著互聯網用戶規模的持續擴大,涌現各類電子商務網站,B2C網站大量出現,開始在網上銷售各類商品及服務。2002—2003年,全國大中型企業中,已經建立電子商務系統的企業為31.0%,正在建立的9.5%⑩。

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快速,擁有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成為影響全球數字化格局的重要力量。麥肯錫全球研究院(2014)指出,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互聯網巨頭建立并不斷拓展延伸的數字化生態圈以及政府的積極推動是中國數字化發展最為主要的驅動力。中國電商交易額占全球的40%以上,超過美國、英國、日本、德國、法國的總額,中國與個人消費相關的第三交易額相當于美國的11倍。中國電子商務保持高速增長態勢,規模繼續擴大。2016年,電子商務交易規模達到了26.1萬億元,是2013年的2.5倍;非銀行互聯網支付全年總交易額為54.3萬億元,同比增長124.3%,其中99%以上的交易為境內交易,跨境交易金額為1866億元B11。2017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29.16萬億元,同比增長11.7%,其中,對企業的交易額占60.2%,對個人的交易額占30.8%B12。

網上零售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網上零售起步較晚,但發展快速。1995年,美國的亞馬遜和eBay已經上線,而1999年,中國最早的電商如當當網、易趣網等才成立。中國最大的電商之一淘寶網2003年設立,同年10月推出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寶”。2017年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網絡零售規模最大的國家,網上零售額占全球網上零售總額的46.12%。截至2017年底,全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5.33億,同比增長14.3%B13。2015—2017年,網上零售額年均增速超過30%,高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速約20個百分點。2017年全年,全國網上零售額71751億元,比上年增長32.2%,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54806億元,增長28.0%,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5.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在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中,吃、穿和用類商品分別增長28.6%、20.3%和30.8%B14。隨著農村網絡普及率的提高,農村網店增長快速,助力精準扶貧。截至2017年底,中國農村網店985.6萬家,同比增長20.7%。2017年農村網絡零售12448.8億元,同比增長39.1%B15。

4.數字化促進傳統經濟轉型

數字化正在改變公共服務模式。數字技術推進公共服務創新,優化公共服務資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務效率。政務服務數字化速度明顯加快,市民線上辦事使用率顯著提升,服務走向透明化、智能化和科學化。2017年,我國在線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到4.85億,占總體網民的62.9%,通過支付寶或微信城市服務平臺獲得政務服務的使用率為44.0%,是網民使用最多的在線政務服務方式。其次為政府微信公眾號,使用率為23.1%,政府網站、政府微博及政府手機端應用的使用率分別為18.6%、11.4%及 9.0%B16。互聯網普及推動數字教育的快速發展。目前,全國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達到85%,優質網絡教育資源覆蓋全國6.4萬個教學點,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年訪問人次超過5000萬次,資源下載超過3000萬次B17。截至2017年12月,中國在線教育用戶達1.56億,比2016年增加了12.7%;在線教育用戶使用率為20.1%,比2016年增加了1.3個百分點。其中,手機在線教育用戶為1.19億,比2016年增加了21.3%B18。

數字化正在重塑制造業。數字技術和制造技術不斷融合,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智能生產、網絡協同、個性定制、服務延伸等融合新模式快速普及。中國信息通信院指出,中國數字技術與制造業的融合呈現明顯的“由下自上”“由外及內”的路徑規律,即從下游消費品行業沿產業鏈向上游裝備、原材料等行業延伸,從營銷、服務等外圍環節向研發、制造、加工等內部延展(中國信息通訊院(CAICT),2017a)。互聯網和云計算正在成為促進制造業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而智能制造則是制造業發展的競爭新高地。中國是制造大國,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初現成效。2016年,中國工業的數字經濟規模占增加值的比例為17%,低于全行業的平均值23%。其中,文化辦公機械的數字化程度最高,數字經濟規模占增加值的比例高達58.8%;其次是儀器儀表、控制設備兩個行業,數字經濟規模占增加值的比例分別為47.3%和25.6%。

農業的數字化轉型端倪初現。目前,中國農業的數字化轉型主要體現在農用機械數字化和農產品數字化等方面。農用機械中電子技術、控制技術、傳感器技術等的應用提高了農業機械的數字化程度,促進了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農產品質量可追溯制度建設利用數字化技術實現農產品生產過程的追溯性,提高了農產品合格率。但由于農業技術裝備投入不足、小規模農戶生產方式等因素的限制,目前中國農業生產的數字化水平仍較低,農業數字經濟平均占比僅為6.2%,大幅度低于產業數字化平均水平(中國信息通訊院(CAICT),2017a)。

三、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國際比較

信息通訊的技術創新在中國各個領域掀起數字化變革,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在某些方面如寬帶普及率及速度、電子商務規模等甚至已經處于世界的前列。然而,中國數字經濟起步較晚,和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明顯差距。以下利用國際組織或研究機構公布的數字經濟相關指標及排名,從橫向視角比較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

1.經濟學家智庫(EIU)的數字經濟發展環境測度

經濟學家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2010年從聯通性及技術基礎設施、營商環境、社會及文化環境、法律環境、政府政策及愿景、消費者及企業應用六個層面對各經濟體數字經濟的發展環境進行打分,并根據打分結果進行排名。根據EIU的統計結果,2010年,數字經濟發展環境排名最高的國家是瑞典,得分達到8.49,其次是丹麥、美國、芬蘭、荷蘭,共有11個國家的得分在8分以上。中國香港的得分超過8分,排名第九,中國臺灣的得分為7.99,排在第12位。中國得分4.28,排名第56位,和上一年度的排名相同B19。

2.世界經濟論壇(WEF)的網絡就緒指數(NRI)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WEF)為了促進網絡成為真實的、開放的平臺,成為經濟發展及社會進步的推動力量,從2001年開始公布網絡就緒指數(The Networked Readiness Index,NRI)。WEF從“環境”“就緒程度”“使用情況”和“影響”四個層面構建網絡就緒指數,衡量一個國家利用ICTs來增強競爭和提高幸福的能力,并反映最近幾年的技術創新趨勢。根據WEF 2016年網絡化就緒指數得分排名,排在第一位的是新加坡,其已連續兩年位居首位。網絡就緒指數排在前30名的經濟體均為高收入國家或地區,這說明網絡就緒程度和人均收入有很大的關聯性。中國的網絡就緒指數得分4.2,位列第59位,比上年上升3位。中國的四個分類指標單項排名中,環境指標的排名最低,為83位,其次是就緒指標,為75位,使用指標和影響指數分別排在第51位和39位B20。

3.中國信息通訊院的數字經濟測度

中國信息通訊院(CIACT)將數字經濟分為基礎部分和融合部分。數字經濟的基礎部分包括電子信息制造業、基礎電信業、互聯網行業、軟件服務業的增加值,數字經濟的融合部分指國民經濟其他非數字產業部門使用數字技術和數字產品帶來的產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根據中國信息通訊院的測度結果,2016年,數字經濟規模最大的是美國,達到10.8萬億美元,占GDP的比重達到 58.3%。位居第二的是中國,數字經濟規模為3.4萬億美元,占GDP比重為30.3%。其余國家的數字經濟規模由高到低依次為日本、德國、英國、法國、韓國、印度。2016年,大部分G20國家融合部分占數字經濟總規模比重基本超過50%B21。

4.國際電信聯盟(ITU)的信息通信技術發展水平核心指數(IDI)

國際電信聯盟(ITU)自2009年開始,每年發布信息社會測度報告。該報告以ICTs的發展進程為基礎,從ICTs就緒化即基礎設施的完備程度、ICTs密度即ICTs的應用程度和ICTs能力即ICTs的技能三個層面共11個指標構建各國信息通信技術發展水平的核心指數(IDI),并根據指數分值進行全球排名。根據國際電信聯盟發布的結果,2017年,冰島的IDI分值為8.98,高居榜首,緊隨其后的分別是韓國、瑞士、丹麥和英國。2017年中國IDI分值為5.6,全球排名第83位。中國香港的IDI分值為8.61,排名第六。中國農村移動電話普及水平低,國際出入口帶寬增長落后于行業發展需要,高等教育入學率排名偏低等因素是造成IDI指數分值較低的主要原因。2007年,中國的IDI分值為3.03,全球排名第77位B22。

中國數字經濟從規模上看發展迅速,位居世界前列,但從更注重發展質量的指數來看,中國數字經濟和發達國家仍然有較大距離,且在排序上并無明顯的提升。這反映中國的數字經濟規模快速擴張,但質量提升緩慢的特征。

[注釋]

①ODECG有關數字經濟測度的內容得到美國人口調查局(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USCB)日歐產業中心(EU-J CIC)的認同。此處ODECG(Oxford Digital Economy Collaboration Group)和美國人口調查局(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USCB)有關數字經濟測度的定義也轉引自“日歐產業中心(EU-J CIC)(2015)日歐的產業經濟”。

②數據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網站,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③移動寬帶用戶是指報告期末在計費系統擁有使用信息,占用3G或4G網絡資源的在網用戶,手機上網人數是指過去半年通過手機接入并使用互聯網的6周歲及以上中國居民數量。數據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ndtjgb/。

④數據來源:寬帶發展聯盟網站,http://www.chinabda.cn/article/252691。

⑤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6年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6年6月,http://www.isc.org.cn/hyyj/fzbg/。

⑥數據來源:中國互聯網協會網站,《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6》,http://www.isc.org.cn/zxzx/xhdt/listinfo-33759.html。

⑦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8年1月,http://www.cac.gov.cn/2018-01/31/c_1122347026.htm。

⑧數據來源: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分析數據,http://www.miit.gov.cn/n1146312/index.html。

⑨數據來源: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分析數據,http://www.miit.gov.cn/n1146312/index.html。

⑩數字來源:中國商務部,《2003年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白皮書》,2005年,http://dzsws.mofcom.gov.cn/article/ztxx/ndbg/200505/20050500088399.shtml。

B11數據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新動能推動我國經濟穩中向好和轉型升級》,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1804/t20180413_1593676.html。

B12數據來源,中國商務部,《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17)》,http://img.ec.com.cn/article/201806/1528093796188.pdf。

B13數據來源,中國商務部,《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17)》,http://img.ec.com.cn/article/201806/1528093796188.pdf。

B14數據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2017年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4%》,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01/t20180118_1574935.html。

B15數據來源:商務部,《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17)》,http://img.ec.com.cn/article/201806/1528093796188.pdf。

B16數據來源: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8年1月,http://www.cac.gov.cn/2018-01/31/c_1122347026.htm。

B17數據來源:中國信息通訊院(CAICT),2017a。

B18數據來源: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8年1月,http://www.cac.gov.cn/2018-01/31/c_1122347026.htm。

B19數據來源:EIU,2010。

B20數據來源:WEF,2016。

B21數據來源:中國信息通訊院(CAICT),2017b。

B22 數據來源:ITU, Measuring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Report 2017, https://www.itu.int/pub/D-IND-ICTOI-2017.

[參考文獻]

[1]馬化騰,孟昭莉,閆德利,王花蕾. 數字經濟:中國創新增長新動能[M]. 中信出版集團,2017.

[2]麥肯錫全球研究院. 中國數字經濟如何引領全球趨勢[DB/OL]. http://www.mckinsey.com.cn/,2014.

[3]中國信息通訊院(CAICT).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DB/OL]. http://www.cac.gov.cn/2017-07/13/c_1121534346.htm,2017a.

[4]中國信息通訊院(CAICT). G20國家數字經濟發展報告[DB/OL]. http://www.caict.ac.cn/kxyj/qwfb/bps/201712/P020171213443445335367.pdf,2017b.

[5]Brynjolfsson, E. & Kahin, B. Understanding the Digital Economy: Data, Tools, and Research[M]. MIT Press, Cambridge, MA. 2000a.

[6]Brynjolfsson, E. & Kahin, B. Introduction, in Understanding the Digital Economy[M].MIT Press, Cambridge, MA, 2000b.

[7]Bukht R., & Heeks R. Defining, Conceptualising and Measuring the Digital Economy[R]. The Development Informatics Working Paper, No.68, 2017.

[8]Elmasry, T. et al. Digital Middle East: Transforming the Region into a Leading Digital Economy [DB/OL]. McKinsey & Company, New York, http://www.mckinsey.com/global-themes/middle-east-and-africa/digital-middle-east-transforming-the-region-into-a-leading-digital-economy, 2016.

[9]Heeks, R. Researching ICT-Based Enterpris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R]. Development Informatics Working Paper 30, IDPM,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UK. http://www.gdi.manchester.ac.uk/research/publications/di/, 2008.

[10]HCUK (House of Commons the United Kingdom,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Skills Committee). The Digital Economy[R]. Second Report of Session 2016-2017, 2016.

[11]House of Commons. The Digital Economy[R]. House of Commons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Skills Committee, London. https://www.publications.parliament.uk/pa/cm201617/cmselect/cmbis/87/87.pdf, 2016.

[12]Kling, R. & Lamb, R. IT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 in Digital Economies, in Understanding the Digital Economy[M]. E. Brynjolfsson & B. Kahin (eds), MIT Press, Cambridge, MA, 2000: 295-324.

[13]Knickrehm, M., Berthon, B. & Daugherty, P. Digital Disruption: The Growth Multiplier, Accenture, Dublin[DB/OL]. https://www.accenture.com/_acnmedia/PDF-4/Accenture-Strategy-Digital-Disruption-Growth-Multiplier.pdf, 2016.

[14]Lane, N. Advancing the Digital Economy into the 21st Century [J]. Information Systems Frontiers, 1999, 1(3): 317-320.

[15]Margherio, L. et al. The Emerging Digital Economy[R]. Department of Commerce, Washington, DC. http://www.esa.doc.gov/sites/default/files/emergingdig_0.pdf, 1999.

[16]Mesenbourg, T. L. Measuring the Digital Economy[R]. US Bureau of the Census, Suitland, MD. https://www.census.gov/content/dam/Census/library/working-papers/2001/econ/umdigital.pdf, 2001.

[17]OECD. Measuring the Digital Economy: a New Perspective[R]. http://www.oecd.org/sti/measuring-the-digital-economy-9789264221796-en.htm, 2014.

[18]ONS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London). What Defines the Digital Sector? [DB/OL]. http://webarchive.nationalarchives.gov.uk/20160105160709/http://www.ons.gov.uk/ons/dcp171776_419158.pdf, 2015.

[19]Rouse, M. Digital Economy [DB/OL]. Techtarget, Newton, MA. http://searchcio.techtarget.com/definition/digital-economy, 2016.

[20]Tapscott, D. The Digital Economy: Promise and Peril in the Age of Networked Intelligence [M]. McGraw-Hill, New York, 1996.

[21]TUAC (Trade Union Advisory Committee). Regulatory Challenges, and the Role of Policies and Unions[R]. Discussion Paper on the Digital Economy Inclusive Innovation Pathways, June 2016.

[22]US-DOC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Digital Economy [DB/OL]. https://www.commerce.gov/file/digital-economy-2003, 2003.

[23]WEF (World Economy Forum). The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ort 2016: Innovating in the Digital Economy [DB/OL]. http://reports.weforum.org/global-information-technology-report-2016/, 2016.

(責任編輯:郭麗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手机在线| 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专干老肥熟女视频网站| 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国产区在线看| 欧美一级黄色影院|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第一次 | 国产免费a级片| 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 色偷偷男人的天堂亚洲av|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一区|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 久久婷婷综合色一区二区| 亚洲视频影院| 国产黄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 美女无遮挡拍拍拍免费视频| 啪啪啪亚洲无码|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大片免费| 亚洲国产无码有码| 国产精品青青|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久久蜜桃|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AV中文| 手机在线看片不卡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精品97AA片在线播放|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色婷婷狠狠干| 亚洲va精品中文字幕|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 2022国产无码在线| 欧美黄网在线| 九九热精品免费视频|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视频网站|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男女性午夜福利网站|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尤物精品|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 丝袜高跟美脚国产1区| 青青青国产视频| 久久女人网| 美女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一级毛片高清| 污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成年A级毛片| 经典三级久久| 福利一区三区| 日本高清免费一本在线观看|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免费AV在线播放观看18禁强制| 区国产精品搜索视频|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少妇| 日韩一二三区视频精品| aaa国产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 亚洲小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第页| 精品五夜婷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91探花国产综合在线精品| 国产农村精品一级毛片视频| 少妇精品在线|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欣赏网|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国产99视频在线| 福利姬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在线免费观看a视频|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精品国产自| 九九九精品视频|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女人爽到高潮的免费视频| 久久国产高清视频| 女同久久精品国产99国| 激情爆乳一区二区|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