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金融工程專業要求學生具有較好的理論素養和數學基礎,課程內容涉及數學、經濟學、計算機等基礎學科,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較高。由于學生基礎薄弱和教學手段單一等問題無法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現實中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果不好、畢業生就業和專業結合率低等問題,因此,需要對金融工程教學進行改革,根據社會需要合理設置課程,充分應用國內外金融實踐充實教學,不斷提高金融工程專業課程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關鍵詞]金融工程;教學改革;人才培養;考核制度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8)09-0144-04
Abstract: Financial engineering major requires students to have better theoretical literacy and mathematics foundation, the course content involves mathematics, economics,computer etc., comprehensive ability to student is higher than other majors.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the weak student base and the single teaching method can not stimulate and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which leads to the problems of low interest in learning, poor teaching results, and low employment and professional integration rates of graduates, 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the teaching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the course should be set up reasonably,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financial practice should be fully used to enrich the teaching, and the quality and effect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 course teaching should be continuously improved.
Keywords: Financial Engineering; Teaching Reform; Talent Cultivation; Assessment system
[作者簡介]崔耕禮(1984-),男,漢族,山東濟寧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國際金融。
[基金項目]棗莊學院2017年教學改革項目(項目編號:YJG16029)的階段成果。
一、金融學本科專業教學改革的背景
世界經濟的顯著特征是經濟全球化、金融化,世界各國聯系的加深必然帶來各國經濟、政治、金融關系相互依賴和相互影響。從全球經濟整體來看,全球證券、信貸、保險和游資的交易量達幾百萬億,各國經濟關系日益金融關系化。在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化背景下金融已經不再是一個國家產業性、行業性、專業性的局部問題,而成為影響全球各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穩定、具有極端重要性的全局性、全球性戰略問題[1],金融安全與主權成為各國國家安全與主權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政策和金融活動影響的外溢性越發突出,直接影響到一國經濟體系的穩定和發展。金融政策和經濟活動的國際性和全球性對金融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金融教學能體現金融發展的趨勢,體現國際金融活動對國內經濟發展的影響變化,培養了解國內金融制度和金融產品又能把握金融未來發展趨勢的人才,培養具有一定技能又能有效把握國內外發展的創新和思考型人才,近年來,許多本科高校相繼開設了金融工程專業。金融工程專業的就業前景和高回報率,使其成為我國近年來的熱門專業,金融工程專業要求培養既懂“金融”又懂IT的復合型人才。隨著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的程度不斷加深,中國金融自由度和開放度進一步提高,中國金融業將更多的和國際接軌,金融教學越來越要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國際與國內結合、知識與靈感結合。現階段隨著我國參與世界市場程度不斷加深,整個社會對于金融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特別是高層次綜合型人才的需求存在較大缺口。所以,金融教學要適應中國金融的現狀和和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要求進行變革。
二、金融學專業教學改革目標
為適應金融工程教學國際化、實踐化、交叉性、數量化等特點和發展趨勢[2],需要從課程設置、實訓安排、教學方法、師生參與等多種方式進行改革,以實現應用型大學以下培養目標。首先培養良好的理論素養,為學生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二是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三是培養學生將來從業后職業發展能力,使學生將來在實踐中具有金融創新的潛質。這三個目標中前兩個目標是基礎技能,也是教師教學過程中首要的基本教學目標。在完成基本教學目標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創新能力等。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主要通過課堂教學來完成,這就要求教師將理論知識系統化、規范化,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現實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學習疲勞和懈怠根本上取決于兩方面:興趣和缺乏一定的激勵機制,學生被動的學,對課程知識的未來用途不清楚,而僅以考試通過和畢業作為主要目標,所以作為教師一方面要明確教學目標,建立和教學目標相適應的激勵和考核機制,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成就感,從而培養和激發學習的動力;另外,在應用型高校尤其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力求與社會需求相結合,在實踐教學中可以通過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培養創新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解決教學問題的關鍵是教育內部的革新、教育觀念的更新和教學方法的創新。學生的學習只有通過自身的探索活動才可能是有效的,學習不是被動吸收、反復練習和強化記憶的過程,而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通過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注重開放式的教學,提高創新能力,將學生的學習活動放在社會發展和實踐活動的場景中,使學生能設身處地的從就業場景和社會場景的角度學習和思考問題,在夯實學生理論基礎的同時又可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