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煒
【摘 要】目的:探討非創傷性股骨頭缺血壞死動脈融通術介入治療療效。方法:回顧性分析自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間來我院治療的28例53髖非創傷性股骨頭缺血壞死,基于動脈融通術藥物劑型干預前后的股骨頭血供與疼痛癥狀改善情況。結果:經過一段時間干預治療后,從前三個月以及半年的數據顯示,治療療效較為明顯。經過治療后患者側骨骨頭分支小血管逐漸變粗且數量有所增加,血供情況得到明顯改善。結論:非創傷性股骨頭缺血壞死動脈融通術介入治療可以很好的提高患者股骨頭血供情況,緩解其疼痛,對于早期患者療效較為明顯。
【關鍵詞】介入治療;非創傷性股骨頭缺血;動脈融通
【中圖分類號】R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2-0-02
作為一種較為普遍的疾病,股骨頭缺血壞死(ANFH)多發于青壯年人群中。整個病程時間較長且有一定的致殘幾率,大部分晚期患者最終無奈進行人工全髖置換術,對其生活帶來影響的同時也造成了一定經濟負擔。目前普遍認為患者骨內循環障礙、骨細胞死亡等引發的股骨頭結構變化是導致該疾病的主要原因。通過動脈融通干預,療效較為明顯。且在可操性以及安全性等方面均具有一定優勢。故此次就融通介入術治療ANFH療效進行探究,現將報告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自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間來我院治療的28例,共計53髖非創傷性股骨頭缺血壞死患者為研究對象。據統計,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為22-76歲,平均年齡為50.68.9歲;其中雙側股骨頭病變患者20例,單側病變患者8例;有15例患者曾經有服用激素以及飲酒史。所有的28例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髖部疼痛以及腹股溝刺痛等情況,其中一些患者其臀部與膝部以及髖關節存在部門功能障礙。
1.2 治療方法 首先基于PHILIPS-FD20設備對患者進行血管造影。使患者保持仰臥位,并實施常規消毒鋪洞巾。選用1%的利多卡因5毫升對患者右腹股溝區域實施局部浸潤麻醉處理。隨后切開患者皮膚樂2厘米,并用基于改良后的Seldinger技術對患者穿刺右側股動脈。成功后,防止5F動脈鞘,利用導管導絲技術插入RUC導管,分別將其插入患者左右兩側股骨頭實施供血動脈造影。對于顯示左側股骨頭供血動脈局限性狹窄,經過導管在患者各個股骨頭部位供血動脈累計關注罌粟堿180毫克,導激酶60萬單位,丹參川穹20毫升,凱時20微克,銀杏達摩40毫升。此外,在手術期間經過導管間歇性推注3000單位的肝素。整個手術期間所有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均顯示穩定,手術均順利完成。術后打出導管并進行無菌按壓包扎 ,隨后將病患送回病房。針對首次介入治療后15-45天對患者再次進行血管造影復查,依據血供情況再次進行介入治療,鞏固療效。針對所有患者均隨訪半年-1年以上時間。
1.3 療效判定 基于ANFH療效判定發對所有患者術后各項指標進行評價打分,其中臨床評價占總評分的60%,而基于X線評價則占比40%,最終評價結果設置 90、75-89、60-74、<60四檔,依次為優、良、中、差四種療效判定級別。
1.4 統計學處理 此次采用spss21.0版本統計軟件對所涉及的數據進行分析,實際當P<0.05表示各項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所有患者治療前期、治療后三個月以及半年進行統計分析,詳細結果如下表所示。
P<0.05各項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近些年股骨頭缺血壞死發病率逐漸上升,但對于兒童治療療效較為明顯,而成年人
發病情況遠高于兒童,實際療效也難以令人滿意。此次就28例總計53個髖股骨頭缺血壞死患者,基于介入治療形式對其療效進行分析。實際所有患者的疼痛情況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環節。但從半年統計數據結果來看,其評價分數相較于三個月時數據相對較低,因此其遠期療效存在一定不足。尤其對于中晚期患者,雖然疼痛得到一定緩解,但依然存在部分患者存有復發情況。而因為缺血是導致股骨頭缺血壞死的主要原因,因此只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股骨頭血供以及血液循環情況,即可規避未阻塞血管阻塞以及使得阻塞血管再次融通效果,同時也可以有效緩解疼痛,提高治療療效。而介入治療則以此為依據,基于科學的溶栓藥物,活血化瘀與血管擴張藥物將其注射進患者股骨頭供血動脈內,從而使得血管內構成的脂肪栓與一些小血栓等充分溶解,阻塞的微小血管可以再次得到融通,此外還可以有效擴張血管,促進血循環得到進一步改善,疏通髖關節附近的微血管,最終提高側支循環以及改善股骨頭營養,使得已經壞死的骨質逐步被吸收,亦或者骨細胞增生,新的骨頭形成,最終達到修復股骨頭的效果。因此此次股骨頭缺血壞死的治療核心在于對股骨頭血液循環障礙情況的控制與解除。
綜上所述,基于動脈融通介入術在治療股骨頭缺血壞死療效較為明顯。患者經過治療后其疼痛感得到明顯消除,壞死股骨頭血供得到明顯改善,尤其對于早期非創傷性股骨頭缺血壞死患者基于該介入治療療效更為明顯。因此,可以判定非創傷性股骨頭缺血壞死動脈融通術介入治療具有一定的臨床治療意義,值得廣泛推廣與應用。此次未對不同藥物組合療效進行觀察,后期可以依據不同病因,選取不同藥物組合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陳衛衡,齊亮,林坤弟,et al. 非創傷性股骨頭壞死股骨頭供血動脈解剖類型研究[J]. 中醫正骨,2012,24(2):11-13.
□ 王飛,程新平,李坤,et al. 鉆孔減壓植骨聯合介入治療早期非創傷性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療效分析[J]. 廣西醫學,2013(9):1207-1209.
畢光榮,周毅,劉通方. 介入治療結合支持療法對股骨頭缺血壞死患者的恢復作用[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04,8(29):6492-6492.
隋建松,徐茂龍. 非創傷性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介入治療的臨床分析[J]. 徐州醫科大學學報,2002,22(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