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榮 李探春 張曉玲
【摘 要】目的:分析舒適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PCI術患者的應用效果評價。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間進行急性心肌梗死PCI術患者66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n=33)和對照組(n=33)。護理人員分別對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和舒適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焦慮評分(SAS)、護理滿意度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SAS評分為(23.4±1.9)分,對照組為(32.6±2.1)分;對照組組的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觀察組低,分別為(97.3±0.8)分和(81.4±1.3)分;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3.03% ,對照組為9.09%,以上三組指標的差距較大,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舒適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PCI術患者中應用,能夠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還可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舒適護理;急性心肌梗死;PCI術;效果評價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2--01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死率高的特點,使得患者在心理上產生較大的恐懼和焦慮,從而影響到治療的效果。在臨床上,PCI術是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手段,而護理工作的效果不僅影響到患者的情緒,還影響到患者的預后[1]。為此,本文將選取進行急性心肌梗死PCI術患者66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分別給予兩組患者常規護理和舒適護理,發現后者的護理效果更優秀,具體分析過程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間進行急性心肌梗死PCI術患者66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將66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33例)和對照組(33例)。其中對照組中有男19例,女14例;年齡53-75歲,平均(64.2±3.7)歲。觀察組中有男17例,女16例;年齡54-77歲,平均(65.9±4.2)歲。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密切檢測患者各項體征、用藥指導等常規護理。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舒適護理干預,主要護理措施有以下幾個:(1)環境護理。急診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房需間歇性進行整理、清潔、消毒等衛生工作,使患者遠離感染源,避免受到病菌、細菌等侵犯導致病情加重;若是患者為不易過敏體質,護理人員可在病房內放置一些不會對病情有所影響的綠植、花草,保持空氣清新;病房每天需通風2次,室溫保持在22~24℃為宜,濕度約在50%~60%之間;可在病房內播放如《月光曲》等舒緩、安靜的音樂,純音樂、鳥鳴聲皆可,使患者保持平和愉悅,避免情緒波動較大[2]。(2)心理護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對患者的生活影響較大,患者可能會出現焦慮、煩躁等負面心理,一旦護理人員發現患者有消極治療的傾向或現實,要根據患者的病情、性格、文化程度、喜好等因素分析其不良情緒出現的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對患者進行心理撫慰;還可以經常與患者聊天告訴其疾病、治療、護理的相關知識,并用親切的言語、和藹的態度、專業的態度來告知患者不良情緒會影響到治療的效果,甚至會加重病情,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3)疼痛護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術后反應較激烈,劇烈的疼痛感會使患者難以忍受,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其疼痛感進行評估,了解其疼痛的位置、原因、時間、持續時間、疼痛程度等方面,然后盡快幫助患者緩解疼痛,開始每間隔0.5h對其評分1次,3h后可每隔2h進行評分1次,直到患者的疼痛感消失為止[3]。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在患者出院前對其進行護理滿意度采訪,方式采用調查問卷進行,100分為滿分,分值越高,滿意度越高。采用焦慮自評表(SAS)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價,≥50則有焦慮情緒。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以 表示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使用 檢驗計數資料,若P<0.05則可視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研究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統計
根據研究人員的統計制成下表1,表中數據顯示,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比對照組低;且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比對照組高,兩組指標差距較大,P<0.05。
2.2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護理干預完成后,對照組出現1例腹脹、1例失眠、1例煩躁;觀察組有1例患者出現腹脹。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比對照組低,分別為9.09%(3/33)和9.09%(3/33),差異較大,P<0.05,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多項研究表明,患者在診斷出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后通常都會存在嚴重的焦慮心理,嚴重的會產生抑郁的困難。如果患者沒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不僅會影響到手術的順利進行,還會影響到術后的治療效果,給患者帶來了較大的痛苦[4]。加上患者在治療后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并發癥。為此,對行PCI術急性心肌梗患者進行護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常規護理缺乏明確的護理要求、指標,因而不能引起多數護理人員的重視,其只是為了“完成”而去進行護理,沒有從患者角度出發,等到醫囑開出再去對患者進行護理,已經存在滯后性,患者的康復時間花得更多,使得護理工作的效果不夠理想,無法使患者和家屬滿意護理工作質量。舒適護理誕生于常規護理中,是一種新型、有效的護理模式,其主要是理念就是以患者作為中心,通過擴展護理專業的實踐范圍,細化護理活動,在心理、生理、社會等進行舒適的護理,從而讓患者的心情得到放松,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讓患者對治療更有信心,更加配合醫生的治療,從而提高治療效果,減少并發癥 [5]。從本次研究的結果中可以看到,采用舒適護理的觀察組的SAS評分、和護理滿意度評分均比對照組高;且并發癥發生率比對照組低,兩組的護理效果存在較大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舒適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PCI術患者中應用,能夠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還可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晏亮亮.舒適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探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22):624.
楊浩.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舒適護理[J].河北醫藥,2013,35(07):1098-1100.
付成華,周俊娣. 舒適護理在33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13,42(01):109-110
馮金秀,姜秀玲.舒適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療中的應用[J].河北醫學,2015,10(12):1139-1139.
黃夏青.舒適護理在25例急性心肌梗塞治療中的應用[J]. 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6,30(2):33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