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開學
【摘 要】目的:探討鎖骨鉤鋼板和S型鎖定內固定治療鎖骨近遠端骨折的臨床療效。方法:將2016年12月~2018年1月納入的60例鎖骨近遠端骨折對象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將對象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觀察組采用鎖骨鉤鋼板內固定治療,對照組采用S型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資料統計顯示,兩組關節愈合優良率及肩關節功能評分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及康復階段均未出現任何嚴重并發癥,安全性良好。結論:鎖骨鉤鋼板內固定與S型鎖定內固定治療鎖骨近遠端骨折均能取得滿意的療效,值得臨床借鑒。
【關鍵詞】鎖骨近遠端骨折;鎖骨鉤鋼板內固定;S型鎖定鋼板內固定;關節功能;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683.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3-0-01
鎖骨是連接人體軀干骨和上肢的核心結構,同時也是骨折發生的高發區域,據權威統計數據顯示,鎖骨骨折約占全身骨折比重的5%~7%[1];隨著醫療衛生水平的提升,鎖骨骨折治療的內固定方法也逐漸增多,且相對于傳統手法復位和外固定不僅疼痛程度有所緩解,且能夠有效降低骨折再移位及并發癥的發生;本次研究將以收治的60例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以探討鎖骨鉤鋼板內固定與S型鎖定鋼板內固定兩種常用治療方法的臨床價值,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將2016年12月~2018年1月納入的60例鎖骨近遠端骨折對象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納入對象均經影像學檢查確診,排除手術禁忌證及精神疾病患者;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將對象分為觀察組(n=30)男20例、女10例,年齡15~62歲,平均年齡(43.1±7.2)歲;對照組(n=30)男19例、女11例,年齡18~57歲,平均年齡(45.2±8.3)歲;兩組對象性別及年齡資料經對比均提示無差異(P>0.05),可作分組研究。
1.2 方法 觀察組采用鎖骨鉤鋼板內固定治療,患者置仰臥位行全身麻醉,并于患者胸鎖關節至鎖骨遠端位置作長度約9cm的切口,借助骨膜剝離器分離皮下隧道,并在X線機監測條件下實施骨折復位;完成上述操作后可用克氏針作暫時固定處理,選取相應長度的鎖骨鉤鋼板沿皮下隧道置入肩峰下方關節;再者,明確螺絲釘位置后分別對鋼板進行固定并拔出克氏針,于C型臂透視條件下觀察內固定情況滿意后逐層縫合并負壓引流。對照組采用S型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患者置仰臥位行全身麻醉,以患處為中心向鎖骨方向做長度約7cm的切口,并逐層分離至骨折斷端,常規清除淤血及凝血塊并保留骨膜,完成復位處理后選擇長度相當的S型鎖定鋼板置于鎖骨上方并固定,在C型臂透視條件下觀察觀察內固定情況滿意后用生理鹽水清洗并常規縫合、負壓引流。兩組患者康復階段均給予恢復情況指導其進行康復運動[2]。
1.3 評價指標 ①采用Karlsson標準比較兩組骨折愈合的優良率;(1)優:無疼痛,肌肉力量癥狀、解剖復位,骨折正常愈合且肩關節功能正常;(2)良:劇烈活動時伴有局部疼痛,肌肉力量稍微減弱,解剖復位>50%,肩部活動部分受限;(3)差,疼痛明顯,肌肉力量顯著減退,肩部運動明顯受限,需進一步手術治療。②采用Rockwood評分標準,以患者的疼痛、關節活動范圍、肢體力量及主觀感受比較兩組患者的肩關節功能評分,總分100分,評分越高則提示患者肩關節功能越好。③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康復階段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對結果作統計學分析。()表計量資料;兩組骨折愈合率、并發癥率及關節功能評分分別采用t檢驗與x2檢驗;P<0.05提示結果差異明顯。
2 結果
2.1 兩組骨折愈合優良率及關節功能評分比較
資料統計顯示:兩組愈合優良率及關節功能評分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及康復階段均未出現切口感染、血管損傷、鎖骨神經損傷等嚴重的并發癥,患者康復進程及治療效果未受明顯影響,不作統計學比較。
3 討論
鎖骨骨折是臨床常見的骨折類型,過往使用的外固定治療雖能有效避免骨折斷端的異常活動,但無法長時間維持解剖和功能復位,患者肩關節功能恢復相對較差;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鋼板內固定技術被廣泛運用,從臨床應用來看優勢主要有以下幾點:(1)避免了克氏針內固定術中針尾的刺激,能加快患者的骨折愈合[3];(2)鎖定螺絲釘具有較強的把持力,可降低螺釘松動與脫落的情況發生進而控制并發癥[4]。
本次研究所使用的S型鎖定鋼板內固定與鎖骨鉤鋼板內固定均是現階段臨床上使用率較高的兩種治療手段;S型鎖定鋼板與鎖骨解剖形態相符,在治療上無需折彎塑形的基礎上增強了鋼板強度,避免了對患者血運的影響[5-6],進而控制了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率;鎖骨鉤鋼板內固定則無需與骨折斷端的軟組織剝離,可達輕度折彎后提供較好的穩定性[7]。從本次研究結果的數據對比來看,兩組優良率、關節功能評分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兩種方法治療鎖骨近端骨折的臨床效果,同時兩組均未出現任何嚴重的并發癥,提示兩種方法的安全性。
鋼板內固定手術的注意事項:(1)S型鎖定鋼板應置于鎖骨上方,可有效避免患者鎖骨損傷的情況發生;鎖骨鉤鋼板位置則應置于患者肩鎖關節外,可有效降低鋼板斷裂的情況發生;(2)手術過程中須特別保護患者的關節囊及周圍韌帶;(3)鎖定螺釘放置數量最少不得少于3個,且近端固定時螺釘應避免置入患者的關節中[8];(4)重視術后康復訓練的意義,但康復訓練應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循序漸進,以免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
綜上所述,研究得出結論:鎖骨鉤鋼板和S型鎖定內固定治療鎖骨近遠端骨折,均能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同時兩種治療方法均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在臨床實踐中借鑒并推廣。
參考文獻
唐佩福. 鎖骨骨折治療方法的選擇與思考[J]. 中國骨傷,2015,28(02):97-100.
鄒俊,袁晨曦,梅昕,等. S型鎖定與鎖骨鉤鋼板內固定治療鎖骨近遠端骨折的療效分析[J]. 重慶醫學,2014,43(18):2351-2353.
朱德志. 鎖骨遠端微孔鎖定鋼板與鎖骨遠端鉤形鋼板內固定修復鎖骨遠端骨折的臨床效果比較[J]. 中國實用醫藥,2017,12(29):79-80.
劉立勝. S型鎖定鋼板與鎖骨鉤鋼板在鎖骨骨折內固定的療效[J]. 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7,38(05):92-93.
李振科. 鎖骨骨折鋼板固定方式的選擇策略[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69):44-45.
曹善友. S型鎖定與鎖骨鉤鋼板內固定術在鎖骨近遠端骨折中的應用比較[J]. 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24):5696-5697.
鞠文,蔣富貴,錢學峰,等. 鎖骨鉤鋼板內固定術后并發癥分析及防治[J].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5,30(07):706-708.
朱義用,崔恒燕,蔣盤強,等. 鎖骨鉤鋼板治療鎖骨遠端骨折脫位的并發癥分析[J]. 中國骨傷,2013,26(11):927-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