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暉 成軍
摘 要 進入新時代,廉潔理念已成為社會共識。在高校進行廉潔文化建設有利于推動我國廉潔文化的宣傳與實踐。學者們從廉潔文化的內涵,廉潔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現狀及建設的途徑,以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的方式多角度進行闡釋,本文對已有成果進行梳理和分析,以利于后續研究。
關鍵詞 高校 廉潔文化 建設現狀 途徑 啟示
基金項目:2018年甘肅省高等學校科研項目,高職院校廉潔文化建設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18B-102。
作者簡介:楊海暉、成軍,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基礎教學部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D630.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2.338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深得黨心民心,廉潔理念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高校是社會先進文化的代表,是社會精神的引領者,在高校進行廉潔文化建設有利于推動我國廉潔文化的宣傳與實踐。為進一步持續深入研究高校廉潔文化建設,筆者通過對現有文獻內容的梳理和分析,對已有研究成果進行綜述,以便于后續研究。
一、概念梳理
(一)廉潔文化的內涵
沈其新(2007)認為廉潔文化是關于廉潔的知識、理論、準則、信仰、文藝和與之相適應的價值取向、行為準則及其相互關系的文化總和。張國臣(2010)認為廉潔文化是廉潔理論和行為方式及其相互關系的文化總和, 是關于廉潔的知識、理念、制度及與之相對應的生活方式、行為規范的總概括。 廉潔文化的內涵在學界已較為統一,他是中華優良傳統文化的核心要素,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
(二)廉潔文化與廉政文化的關系
中國社會科學院“廉政文化研究”課題組(2011)從廉政文化和廉潔文化的概念入手進行分析。認為:一是兩者范疇不同,廉政文化是以廉潔從政為內容,廉潔文化是以社會成員普遍認同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方式為內容;二是主體對象不同,廉政文化的主體是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廉潔文化的主體適用于全社會所有組織和個人;三是功能不同,廉潔從政側重于預防腐敗的產生,廉潔文化側重于培養社會成員優良的思想品德;四是作用領域不同,廉政行為指向公務行為,廉潔行為則涵蓋社會生活各層面;五是要求程度不同,廉政行為是剛性要求,具有強制性,廉潔行為是品德養成,屬于隱性培養。王能引(2018)認為廉潔文化與廉政文化都屬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二者在主體適用、教育的對象、社會作用以及性質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區別。
廉潔文化與廉政文化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在學術研究中,廉潔文化和廉政文化已進行嚴格區分,但是由于兩者在社會作用上有所重合,因此在宣傳推廣中,兩個概念有時會重疊使用。
(三)高校廉潔文化的內涵
高校廉潔文化是近年學者研究的重點。一是內容說,高校廉潔文化建設在于弘揚廉潔精神和廉潔理念,并使其內化為教職員工和學生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如于麗娜(2015)認為高校廉潔文化是高校廉潔精神文化建設、高校廉潔制度文化建設、高校廉潔環境文化建設、高校廉潔行為文化建設為主要內容。孫艷玲(2017)認為高校廉潔文化是一種高校文化,也是一種職業文化,如專注嚴謹的職業態度、忠誠堅守的職業素養都屬于高校廉潔文化建設的內容。 二是結合說,廉潔文化要與高校黨建、教學、服務等工作相結合。如張少蘭(2017)認為廉潔文化是傳統文化與先進文化的融合,在高校也是黨建文化的亮點,作為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學校黨務、行政、教學、管理、服務多角度出發,從精神層面、物質層面、制度層面及文化層面,以德治與法治為主要途徑展開。 三是實踐說,高校廉潔文化要創新多種途徑和角度以獲得實效。方芳(2017)認為應將廉潔教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創新與有效實踐路徑。楊潔(2015)認為高校應根據社會廉潔文化建設的目標和要求,做到全面覆蓋,形成干部廉潔從政、教師廉潔從教、行政人員廉潔從業、學生廉潔從學的氛圍。
二、高校廉潔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
2007年教育部下發《關于在大中小學全面開展廉潔教育的意見》,明確了廉潔教育的主要內容,提出大學階段廉潔教育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和主導,內容包括法制和誠信教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等三大內容。2008年中共中央印發了《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年工作規劃》,再次強調在學校開展廉潔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各級學校必須要將廉潔教育作為德育教育的重點內容,不斷豐富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動。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對廉潔文化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在全社會培育清正廉潔的價值理念,使清風正氣得到弘揚。 其后,學者對高校廉潔文化建設的內容進行了拓展研究。
郝峰(2010)認為當前高校廉潔文化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黨紀國法教育、作風宗旨教育、廉潔自律教育和案例警示教育。 劉瑞瑜(2017)認為大學生廉潔教育的主要內容要從三個層次展開,一是通過思想道德教育將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學生的行動指南,二是通過大量的實際案例、法律法規的學習教育讓學生理解和把握“廉潔”的內涵,三是利用各類資源樹立服務社會的理想目標,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耿建祥(2017)認為高校建設廉潔文化,要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一是從大局意識入手加強誠信教育,二是從歷史角度宣傳中國傳統文化,三是從工作方法入手做到與時俱進。張育誠(2016)認為高校的三大群體,機關工作人員群體、教師群體和大學生群體的廉潔文化教育內容要有各自的側重點。
學生廉潔教育的主要內容中央文件已有明確規定,高校廉潔教育在內容上已具有統一性和規范性,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價值觀教育、廉政文化教育、警示教育等。現有研究對廉潔文化建設的形式和內容進行了更深入地研究,開始注重廉潔教育的效果以符合時代的潮流,如將廉潔教育與中國傳統文化緊密結合,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等。但是對高校內不同群體的廉潔教育還缺乏針對性。
三、高校廉潔文化建設現狀
(一)高校廉潔文化建設的成績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轉型的震蕩,黨和國家對廉潔文化建設高度關注,高校廉潔文化建設逐步上升到反腐倡廉的新高度,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一是高校廉潔文化建設以黨和國家正式文件的形式在全國推廣。如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和教育部《關于在大中小學全面開展廉潔教育的意見》,也多有國家領導人的講話精神,要求重視并推進廉潔文化建設。二是高校廉潔文化研究機構相繼成立。如清華大學廉政研究室(2000年)、中國人民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2008年)、廣東高校廉政研究中心(2009年)等,還有以校地共建為形式創新的蘇州大學張家港市廉潔建設研究生工作站(2013年),這些高校研究機構的成立,不但推動了高校廉潔建設,也為高校廉潔文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地研究支撐。三是研究成果層出不窮。通過知網查詢,搜索主題詞“廉潔文化”,共有3681篇文章,內容涉及廉潔文化學理解釋、廉潔文化歷史闡述、企業廉潔文化、高校廉潔文化等內容。搜索主題詞“廉潔文化建設”,共有2651篇文章,內容包括廉潔文化建設現狀、廉潔文化建設的途徑、廉潔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等內容。搜索主題詞“高校廉潔文化建設”,共有282篇文章,分為高校廉潔文化建設現狀、高校廉潔文化建設途徑,高校廉潔文化實證分析等。
(二)高校廉潔文化建設的問題與困難
從相關研究中發現,高校廉潔文化建設存在的共識問題主要包括:學生廉潔意識不強、廉潔教育內容單一、廉潔教育效果不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與廉潔教育相脫節、廉潔文化建設體制機制不健全等。在此基礎上,學者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李曉婷(2018)認為,中國進入新時代,高校廉潔文化建設也有了新的要求,高校要主動融入新時代,接受新任務。但目前高校廉潔文化建設缺乏有效的工作機制,文化建設內容形式單一、方式方法陳舊,沒有形成新時代校園廉潔文化的新格局。尹潔、陳維維(2017)認為,高校廉潔文化建設不能僅僅面向學生群體,管理者群體和教師群體都要納入其中,反腐新常態要做到全面覆蓋。鄭光耀(2017)對高校出現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的原因進行了分析,認為一是教育者對廉潔教育的主體仍存在誤區,二是受教育者的廉潔意識淡薄,三是教育體系不夠健全,要將學生的廉潔修身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態來看待。
綜上,高校廉潔文化建設增強了高校的社會責任感,發揮了廉潔文化的輻射作用,推動了廉潔文化建設的發展,但還應注意以下問題:一是對廉潔文化的主體認識仍需明確。不能只注重大學生的廉潔意識培養,還要關注教師群體和行政人員群體。二是高校廉潔文化建設宣傳模式已經形成,但缺乏教育的實效性和創新性。三是高校所有受眾的廉潔意識仍需加強。特別是學生思想意識中仍將廉潔文化和廉政文化相互混淆,認為與己無關;在中央相關文件中,不能只強調學生的廉潔意識養,忽視高校行政群體和教師群體的廉潔意識培養。
四、高校廉潔文化建設的途徑
學者對高校廉潔文化建設的途徑研究包括優化教育環境、完善教育機制、創新廉潔文化建設形式等內容。近年來,出現了向著細致化、具體化方向發展的研究趨勢。
李耀(2017)認為,高校廉潔文化建設要因人施教,形成常態,重基礎、抓重點,全面地進行廉潔教育。郭燕龍(2018)以高校團學工作為視角,認為網絡及新媒體的迅速發展讓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發生變化,高校團學工作要在新形勢下,做到以活動育人、以課程育人、以環境育人、以實踐育人,以制度育人,深入開展廉潔教育,大力開拓網絡及新媒體的作用。趙建輝(2014)也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把對學生干部的培養與中國夢的實現相聯系,特別是對高校學生干部進行重點廉潔教育,使學生干部做到嚴于律己,以身作則,在校園發揮正能量的帶動作用。胡大偉(2018)以發展學生廉潔社團為視角,認為廉潔教育社團在推動高校廉潔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提升大學生的廉潔意識,帶動教職員工的參與意識,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李兆晶(2018)認為要以主題教育宣傳的模式,通過多種途徑宣傳廉潔文化教育,如進行校地廉潔共建。孫睿軒(2017)以國家對高校的內部控制為切入點,在規范學校內部經濟業務、建設高校內部控制體系、完善高校的監督體系上下功夫。楊達昆(2016)認為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設,加強組織領導是關鍵,高校的管理機構要從組織層面上為廉政文化提供有效的保證,做到有領導、有次序。
綜上,高校廉潔文化建設的途徑體現了三個方面:一是在研究中將大學生的廉潔文化教育作為重點,大學生的廉潔教育方式方法已具有多樣性,但是對大學生的廉潔教育效果還有待提高。二是對高校教師、行政人員的廉潔意識研究相對薄弱。三是通過組織體系的構建,以制度保證、組織保證促進廉潔文化的建設。
五、高校廉潔文化建設的實證分析
學者對高校廉潔文化進行的實證分析,充實了研究方法,彌補了純理論研究的不足。陳剛(2017)以安徽省屬高校為例,以政治站位的角度,建議高校要制定重點領域、重要環節、關鍵崗位的監督辦法,排查風險,完善權力運行和監督方式,以制度做為思想推動,形成廉潔文化氛圍。代國林、張蓮、陶自祥(2018)對云南省高校大學生廉潔教育進課堂的現狀進行了分析,認為高校肩負著反腐倡廉建設的重要使命,是向社會輸送人才的最后一道關口,要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原則,做到以理想信念教育為引導打造校園廉潔文化,同時構建“三全”廉潔教育體系,形成考評機制,還要創新廉潔教育進課堂的載體和形式,充分利用新媒體以開拓廉潔教育的渠道。陳琛以沙洲職業工學院為例,對大學生廉潔文化教育中的網絡載體進行分析,認為網絡媒體已成為大學生接受廉潔教育的主渠道,但存在網絡教育方式內容枯燥、流于形式、教育內容不貼近大學生實際的問題。魏煒(2016)以蘇州衛生職業學院為例,提到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對管理服務人員、教師群體分類施教,進行不同的教育內容設計;健全制度、建立組織保障機制,提高廉潔文化建設實效;活躍校園文化,創新廉政文化建設載體。
從現有的實證研究來看,一是仍是以大學生群體為重點研究對象,對教師群體、行政人員的研究較少。二是在實證研究中高校廉潔文化建設途徑的創新性不足。三是對高職的實證研究多于本科院校的實證研究。
六、啟示
基于對已有高校廉潔文化建設研究的梳理,得出高校廉潔文化建設的研究趨向:第一,在思想意識上,有效提升廉潔文化建設的重要性研究;第二,在研究主體上,覆蓋學生群體、教師群體、行政人員群體的全面性、針對性研究;第三,在研究內容上,緊密與新思想相結合的時代性研究;第四,在研究途徑上,高校廉潔文化建設模式的創新性研究。
注釋:
張國臣.高校廉潔文化建設理論與實踐.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3.
高建林.廉潔文化:高校管理效能建設的重要元素.教書育人.2010(3).
張少蘭.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應突出黨建文化廉潔文化的建設.農業教育研究.2017(3).
習近平.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3-01-22(1).
張育誠、邱一富.新形勢下高校廉潔文化教育實效性探微.南方論刊.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