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朝梅
【摘 要】目的:探討康復護理干預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隨機選取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60例,按照隨即數字表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實施臨床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實施康復護理干預,對比2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實施不同護理干預后,對照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為76.7%,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有效率為96.7%,2組患者對比具有差異性(P<0.05);觀察組患者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度與對照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實施康復護理干預,能夠緩解患者的關節癥狀,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關鍵詞】康復護理;類風濕性關節炎;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3--02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為自身慢性免疫性疾病之一,影響其發病的病因目前尚未確定,臨床上主要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糖皮質激素及抗風濕藥物治療[1]。由于該病目前缺乏特效療法,需終身服藥治療,易導致患者負面情緒的產生,降低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2]。為明確康復護理干預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護理效果,本研究隨機選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RA患者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老年RA患者,按照隨即數字表分為對照組合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60~80歲,均值為(64.7±5.4)歲,病程0.5~13年,均值為(4.9±1.4)年;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60~78歲,均值為(64.9±5.8)歲,病程0.5~14年,均值為(5.0±1.2)年。2組患者臨床常規資料對比無差異性(P>0.05),可進行對比。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臨床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康復護理干預,其具體措施如下:(1)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家屬積極進行交流,以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以緩解患者負面情緒,提高患者治療的積極性,增加治療效果;(2)健康教育:為提高患者家屬對類風濕關節炎的認知程度,應積極舉行健康講座,提高患者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認知程度,增加患者對治療的信心,改善患者的預后;(3)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日常藥物治療的主要性、藥物服用時的注意事項以及服用方法等,以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改善患者預后;(4)功能鍛煉:根據患者的病情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鍛煉,鼓勵患者在病情控制后及早下床活動,但應注意活動量,避免引起患者關節疼痛加重。(5)生活指導:定時打掃病房,及時通風,以保障患者居住舒適;使用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使用,避免食用生、冷酸、辣食物;晨起后可采用熱毛巾熱敷僵硬的關節,臨睡前溫水泡腳,以改善患者血液循環,改善關節疼痛癥狀。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表示;計數資料進行x2檢驗,以%表示;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對比
對照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為76.7%,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有效率為96.7%,2組患者對比具有差異性(P<0.05)。
2.2 2組護理干預前后的癥狀體征評分對比
實施不同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度與對照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老年人群占全國人口的12%以上,隨著老年人口的逐漸增多老年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現階段,我國RA患病率約為0.3%[3]。因RA遷延不愈,需長期服藥治療,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導致患者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的產生,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表明,實施不同護理干預后,對照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為76.7%,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有效率為96.7%,2組患者對比具有差異性(P<0.05);觀察組患者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度與對照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實施康復護理干預,能夠緩解患者的關節癥狀,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侯雷,馬武開.類風濕關節炎中醫證候分類臨床文獻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34(03):279-283.
李紅,陳萍.福建省養老機構老年慢性病患者服藥依從性影響因素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11):1290-1294.
馮術燕.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提高老年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12):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