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李小珍
【摘 要】目的:探討尿液紅細胞形態篩查在腎臟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我院2016.8-2017.8收治的多次或間歇性尿常規檢驗出尿隱血陽性,尿紅細胞升高,符合血尿診斷標準的患者150例進行研究。其中72例患者為腎性血尿,78例患者為非腎小球性血尿。150例患者均行尿液紅細胞形態檢查,對比分析尿液紅細胞形態篩查結果與腎活檢結果,以此來評價尿液紅細胞篩查在腎臟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結果:尿液紅細胞形態篩查的靈敏度95.0%、特異度95.0%;陽性預測值0.956,陰性預測值0.954;假陰性率0.05,假陽性率0.04;正確診斷指數為0.955。72例腎性血尿患者病理檢查結果提示,40例為IgA腎病、21例為狼瘡性腎炎、7例為膜性腎病、4例為輕微病變。78例非腎小球性血尿患者中,42例由尿路感染引起血尿、3例為藥物性血尿、4例為運動性無尿、29例由尿路結石引起血尿。結論:尿液紅細胞形態篩查能夠明確血尿來源,對臨床實施進一步檢查,明確腎臟疾病的病理變化和病理類型,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尿液紅細胞形態篩查;腎臟疾病;診斷
【中圖分類號】R44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3--01
尿液紅細胞形態篩查能夠明確患者的血尿來源,并且相較創腎活檢等診斷方式來說,該方式具有無創性,因此可將其作為腎臟疾病篩查手段進行應用[1]。筆者以下就對尿液紅細胞形態篩查在腎臟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進行了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6.8-2017.8收治的多次或間歇性尿常規檢驗出尿隱血陽性,尿紅細胞升高,符合血尿診斷標準的患者150例進行研究。其中72例患者經尿液紅細胞形態檢查符合腎性血尿診斷標準,并經腎活檢病理學檢查確診;剩余78例患者經尿液紅細胞形態檢查符合非腎小球性血尿,并經腎活檢病理學檢查確診。72例腎性血尿患者中,男45例,女27例;年齡22-62歲,平均年齡(52.4+9.6)歲。78例非腎小球性血尿患者中,男48例,女30例。年齡23—65歲,平均年齡(51.5+8.7)歲。
1.2 臨床方法 150例患者均行尿液紅細胞形態檢查,對比分析尿液紅細胞形態篩查結果與腎活檢結果,以此來評價尿液紅細胞篩查在腎臟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具體的尿液紅細胞形態檢查如下:分別取150例患者的新鮮中段尿,混合均勻后去10mml尿液注入尿沉渣專用離心管,以400×g的離心力對其進行5min的離心處理,然后除去上清液,取尿沉渣0.5ml,充分混合后去20ul滴在潔凈的載玻片上,蓋上載玻片,調節好相差顯微鏡。首先用低倍鏡觀察全片,是否均勻、合格、有無管型,然后再應用高倍鏡觀察紅細胞形態,并對畸形紅細胞進行鑒別和計數。
1.3 診斷標準 ①腎小球性血尿(非均一性血尿):紅細胞形態各異、體積大小不一,整張片中紅細胞形態給以、大小不一,片中會出現兩種以上異常紅細胞,且變形紅細胞占80%以上。②非腎小球性血尿(均一性血尿):紅細胞性狀、大小比較一致,但是存在外形皺縮、體積偏小的紅細胞,整張片中紅細胞形態不超過2中類型,且正常紅細胞占80%以上。③混合型血尿:紅細胞的形態、大小兼具了腎性血尿和特征,和非腎性血尿的特點[2]。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軟件對實施數據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方式錄入,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形式錄入,行X?檢驗,當P<0.05則認為比較結果存在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尿液紅細胞形態篩查與腎活檢診斷血尿來源的準確性比較
尿液紅細胞形態篩查的靈敏度95.0%、特異度95.0%;陽性預測值0.956,陰性預測值0.954;假陰性率0.05,假陽性率0.04;正確診斷指數為0.955。
表1 尿液紅細胞形態篩查與腎活檢診斷血尿來源的準確性比較
2.2 病理檢查結果
72例腎性血尿患者病理檢查結果提示,40例為IgA腎病、21例為狼瘡性腎炎、7例為膜性腎病、4例為輕微病變。78例非腎小球性血尿患者中,42例由尿路感染引起血尿、3例為藥物性血尿、4例為運動性無尿、29例由尿路結石引起血尿。
3 討論
血尿是腎臟疾病最常見的一種臨床癥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血尿都是由腎臟疾病引起的[3]。因此,對于血尿患者需首先明確其血尿的來源,對其血尿進行鑒別,明確其出血點,然后在對其進行進一步的臨床檢查,來明確患者的疾病情況。目前,尿液分析技術已經被廣泛地應用到臨床腎臟疾病的診斷中,并且被臨床稱之為“無創腎活檢”,發揮著較大的作用。在實際的臨床應用中,檢驗人員必須要提高對尿液紅細胞形態和結構的辨別能力,才能夠更加準確的對尿液紅細胞形態進行觀察,并對其血尿來源進行準確的判斷,才能夠更好地為臨床進行腎臟疾病的診斷進行指導。首先正常的尿液紅細胞其細胞體積大小基本一致,細胞膜表明光滑完整,血紅蛋白充盈好,無芽孢形成,與外周血正常紅細胞基本相似。影紅細胞表面光滑,血紅蛋白含量較小或消失,只能看到紅細胞的輪廓,這在普通的顯微鏡下是很難發現的。面包圈樣紅細胞呈現明顯的內外兩圈,性狀與炸面包圈十分相似。芽孢樣紅細胞的細胞質出現外伸,細胞膜外凸,形成1個或多個芽孢樣結構,胞體和面包圈樣紅細胞十分相似,該結構在相差顯微鏡下很容易辨認,其診斷腎性貧血的特異性為100%。只有對尿液紅細胞形態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才能夠做出準確的判斷,從而有效提高血尿篩查的準取性,為腎臟疾病的診斷提供指導。
綜上所述,尿液紅細胞形態篩查能夠明確血尿來源,對臨床實施進一步檢查,明確腎臟疾病的病理變化和病理類型,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胡志愿,郭璐娣,蘇丹,等.尿紅細胞形態、容積曲線及血紅細胞容積曲線鑒別血尿來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3,31(2):125-127.
李驚子,王素霞,秦小琪,等.尿沉渣譜與腎病理類型的相關性[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46(6):920-925..
王平平,馬文.普通光鏡檢查尿紅細胞形態在血尿來源診斷中的價值[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2,33(23):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