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
近年來,隨著全區城鎮化進度不斷加快,外來人口大量涌入,農村人口逐漸向城市社區轉移,我社區黨建工作面臨著人員組織難、活動開展難等問題,民生服務工作存在多而雜的各類難點訴求。對此,建南社區黨總支秉承著“產業強不強,全靠領頭羊;居民富不富,關鍵在于黨支部。”這一理念,在區委、街道黨工委的堅強領導下,創新“黨建+”工作理念,成立“書記工作室”,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基層黨建創新中
“傳、幫、帶”的示范引領作用,努力打造建南特色黨建服務品牌。重點堅持“四個聚焦”,構筑“四個環境”:
一是聚焦轉型發展,著力構筑可持續的社區發展環境。建南地處江寧東部、依托麒麟、緊鄰東山,具有良好的區位條件和發展基礎,也是建南區別于全區其他社區的獨特優勢,更是推動建南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機遇抓住了就是良機,錯失了就是危機、就是挑戰。書記工作室充分認清這一形勢,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思路,通過盤活集體資產、發展樓宇經濟,不斷增強社區“造血”功能。同時,牢牢抓住“麒麟高新區建設”機遇,全力推進竇村整體性搬遷,依托園區科創平臺、科技研發產業、高端人才社區等資源,不斷創新集體經濟運營、發展方式,加快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推動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為向城市型社區轉型發展提供可持續發展的支撐和動力。
二是聚焦矛盾化解,著力構筑和諧文明的社區治理環境。近年來,面對社區快速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各類矛盾和錯綜復雜的問題,書記工作室切實扛起矛盾化解責任,建立了流動式黨員服務陣地,“兩委”干部不管走到哪里,只要遇到矛盾,現場辦公調解。堅持站在群眾的角度看問題、想辦法,用真心來溝通、用行動來感化。比如,有一戶多年的“釘子戶”遇到小孩上學問題,我們不但沒有置之不理,反而真心實意地幫他解決問題,不僅贏得了群眾的感激和理解,更有效化解了矛盾問題。下一步,書記工作室將深入落實好全要素“網格化”社區治理創新改革,積極探索安置房小區管理新模式,充分發揮黨員志愿者骨干作用,由群眾推選,在怡景園小區部分樓棟試行推廣網格志愿者制度,讓居民深度參與社區自治,促進鄰里和諧、樓棟和諧、社區和諧。
三是聚焦民生為本,著力構筑生態宜居的社區生活環境。為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書記工作室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服務為民的能力,變“坐等上門”為“干部下沉”,對身患殘疾、行動不便人群上門服務,開展送學上門、走訪慰問。堅持社區發展紅利由村民共享,2017年在區農委和街道農經站指導下,深化社區集體產權股份制改革,固化股權數4301人,給持股居民發放股金分紅等9項惠民政策,每年拿出200多萬元惠民富民。根據《南京市江寧區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辦法》的規定,社區購買了位于麒麟科創園核心區富力城商鋪12間,面積1300多平方米,資產價值3600多萬元。已經通過南京市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公開招租,因麒麟科技創新園建設進展原因,招商情況不甚理想。隨著輕軌的開通及周邊配套日益成熟,我社區也將積極拓寬招商渠道,未來會有較好的經濟收益。廣泛征求民意,在怡景園小區19棟架空層開拓黨群服務中心,設有便民服務點、全要素網格站等。推進社區“一站式”黨群服務中心辦公專業化、規范化、效率化、網絡化,最大限度方便群眾辦事。通過購買服務、引進社會組織等方式,深化“周六課堂”“困境兒童成長小組”“婦女兒童增能”等活動,為青少年學生開展課堂輔導、興趣培養、心理陪伴等活動,努力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四是聚焦脫貧功堅,著力打造富民增收社區和諧環境。社區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對每戶低收入家庭情況進行深入分析,形成黨員干部結對幫扶措施,制定一戶一策。針對未脫貧低收入農戶,社區主動出擊,充分了解農戶就業意向、評估農戶勞動力水平,積極推薦愿就業、能就業的農戶走上工作崗位,成功推薦一批農戶就業。針對年紀偏大、體弱多病的半勞動力,社區安排農戶從事保潔、保綠、保安、保養的“四保”工作以及文明志愿者、網格信息員等相對輕松的工作。同時在社區的農業合作社或現代化種植園中提供合適的崗位,優先安排給有需要的低收入農戶。對于低收入農戶家庭中有勞動力的群眾,積極聯絡外部資源,推薦他們去待遇更好的企業、單位工作。截止目前,全社區18戶低收入農戶全部脫貧。特別是潘全東,本人雖智力殘疾,但仍有勞動能力,我們就想辦法促進其就業,為其提供社區保潔崗位,使該戶年收入能增加1.5萬元,實現了自己勞動就業脫貧的先期目標。今后社區將持續關注跟進,尋找更多更廣闊的幫扶措施和增收資源,不但要使低收入農戶群體實現脫貧不返貧的目標,還要為他們實現致富目標提供堅強保障。
在今后的工作中,建南將立足十九大提出的“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的要求,不斷創新服務形式、豐富社區服務內涵、提高服務效率,不斷提高建南書記工作室的凝聚力、組織力、號召力、創新力和戰斗力,在加快社區轉型發展中,努力爭當鄉村振興的排頭兵,為譜寫新時代江寧發展精彩篇章作出建南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