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燕
【摘要】高校圖書館在地方文化建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應當做好地方文獻的資源建設和閱讀推廣工作。地方文獻某些固有的性質對全民閱讀提出了特別的要求,迫切需要高校圖書館發揮其獨特的作用。本文針對高校圖書館參與地方文獻閱讀推廣所面臨的主要困境,提出了具體的應對策略,其研究結論對于全民閱讀戰略的實施和地方文化品牌的打造而言,具有一定的理論參考作用。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地方文獻;閱讀推廣;策略
眾所周知,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不斷走向深入,“全民閱讀”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已成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誠如某些學者指出的那樣:“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需要推進全民閱讀”。在全面閱讀的整體格局之下,閱讀推廣顯得極為重要,它對于提高全民文化素質、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與競爭力,均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機構,理應在閱讀推廣和文化服務方面作出應用的貢獻。如何促進全民閱讀工作邁上新臺階?不少研究者建議“加強文獻資源建設”,尤其是“各地公共圖書館要重點建設和形成若干特色文獻專藏”,并指出“地方文獻資源建設,是公共圖書館建設的重要內容”。由于全國各地的民俗風情、文化傳統、物質條件存在很多差異,因此,只有立足于地方文化歷史與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不斷加強圖書館地方文化文獻的資源建設和閱讀推廣,才能更好地發揮區域文化資源優勢、推動我國文化事業繁榮興盛。本文主要以高校圖書館地方文化文獻的閱讀推廣為例來探討這一問題。
一、高校圖書館在地方文化建設中的獨特作用
一般來說,所有類型的圖書館都具有“人類信息交流的平臺”以及“保存文獻信息”等功能,除此之外,當代中國圖書館又是“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平臺”。在我國,各區域、各類型的圖書館都應當為其所在地的地方文化建設提供文獻信息服務,都應當積極推動區域文化的傳播與創新。
作為一種特殊類型的圖書館,高校圖書館除了具備普通圖書館的功能和義務之外,在服務地方文化建設方面應當起到一定的引領和示范作用,這是因為高校圖書館具備獨特的優勢,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高校圖書館能為地方文化的學術研究提供專業化和系統性的信息服務。高校圖書館既是服務于高校教學科研的文獻保障機構,又是人類知識儲存和匯聚的信息寶庫。由于高校聚集了大批精通區域文化和文獻情報研究的專家學者,所以,高校圖書館可以為地方文化的學術研究提供最系統化的文獻信息服務,并通過學術研究進一步傳承和傳播地方文化。
(二)高校圖書館能為地方文化的知識傳播提供科學化和高效率的平臺支撐。與社會上的其他公共文化結構相比,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知識存儲和傳播的公益性服務部門,“不但擁有專門的人才可以對信息資源進行細致和系統的分析,而且具備比較與時俱進的現代化技術、設備和信息資源的挖掘及保護經驗,對于信息的數字化和信息資源的整理也具有其他單位所不具備的優勢條件”。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圖書館是傳播地方文化知識的極佳平臺。
(三)高校圖書館能為地方文化的創新發展提供優質化和開放式的資源保障。地方文化的創新發展離不開多元互動的文化生態,而當今的大多數高校圖書館都在建設同時面向校內師生和校外公眾的資源共享中心,在信息傳播的空間、議題和載體等方面均有較強的開放性,可為高校師生和社會大眾研討地方文化專題、表演地方文化藝術、交流地方文化體驗、規劃地方文化發展等各類文化活動提供豐富充足的信息資源保障。
二、高校圖書館參與地方文獻閱讀推廣之必要
地方文獻的閱讀推廣需要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包括各地政府部門大力支持、公共文化機構精心組織以及大眾讀者積極響應,等等。在這些因素當中,高校圖書館的作用不容輕視,因為地方文獻固有的某些性質對全民閱讀提出了特別的要求,而高校圖書館可以解決這些棘手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地方文獻具有分散性,需要高校圖書館進行系統性的收集和整理。相比較而言,地方文獻“存在著分散性和復雜性,缺乏連續性和系統性”,這就給文獻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構成嚴峻的挑戰。高校圖書館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一系列科學規范、行之有效的操作規范,在文獻細目分類、網絡資源更新、搜索引擎升級、電子數據庫建設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信息檢索和傳播條件,因而更能有效地收集和整理那些分布廣泛、種類龐雜的地方文獻資料。
(二)地方文獻具有地域性,需要高校圖書館予以針對性開發和宣傳。“鮮明的地域性”被研究者視為地方文獻的“本質特點”和“基本條件”。這種“地域性”固然能給地方文獻增添一些文化特色,但另一方面卻增加了地方文獻推廣和傳播難度,因為一部分地方文獻需要推廣者進行“甄別挑選和引導”,還有一些地方文獻“對讀者的古文知識、方志、族譜類等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要求比較高”。高校是傳播人類文明知識的教育場所,開設了不同學科領域的專業課程,師生員工又來自四面八方,高校圖書館可以利用高校文化場域優點,在開發地方文獻資源的過程中獲得廣闊的文化視野,在兼顧文獻地域性的文化特色的同時,能夠超越地域空間的局限性,更好地向社會大眾宣傳地方文獻的內容和價值。
(三)地方文獻具有多樣性,需要高校圖書館加以整合性的利用和推廣。地方文獻涉及的知識范圍和學科領域十分廣泛,例如特定地區的政治、社會、歷史、文化、地理、民俗、宗教、地理等方面的內容。另外,地方文獻的載體形式也多種多樣,除了書籍、報刊、檔案、方志、游記、畫冊、圖片、手稿、碑帖、家譜、族譜等傳統形態之外,又出現了錄音、錄像、光盤、網盤等電子載體的文獻資料。這些錯綜復雜的地方文獻,如果未經精細的分類與合理的轉化,很難向廣大讀者進行閱讀推廣,因為它們往往超出了普通讀者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結構,高校正是消化和整合這些地方文獻的理想場所。
三、高校圖書館地方文獻的閱讀推廣策略構想
高校圖書館應當不遺余力地做好地方文獻的閱讀推廣工作,在推進全民閱讀戰略實施的過程中,更好地發揮高校培養人才、服務社會以及傳承文化等功能。基于前面分析的高校圖書館參與地方文獻閱讀推廣所面臨的主要困境及挑戰,筆者建議采取以下對策:
(一)提煉區域文化主題,加強高校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的系統性整理與建設。針對地方文獻的分散性和龐雜性,高校圖書館需整合地方文獻資源,從中提煉出區域文化的核心主題,按照地方文化的個性特色來指導文獻的收集與整理。要按照不同的文化主題來安排地方文獻的分類、編目、輯錄、詮釋,另外,還要仔細評估地方文獻的獨特價值,為特色文獻數據庫的建設以及館藏精品文獻的閱讀推廣做好前期準備。
(二)組建相關專業隊伍,發揮高校圖書館人才優勢,普及地方文化基礎知識。針對地方文獻的地域性和綜合性,高校圖書館要充分運用高等教育人才庫的力量,通過聘請或招募的方式,將具有圖書館學、情報學、文獻學、歷史學、地理學、民俗學、民族學、人類學等專業背景的高校師生組建成跨學科合作的人才隊伍,使他們在文獻整理、圖書導讀、課程培訓、藝術鑒賞、創客服務等各種活動中發揮作用,有助于傳播地方文化知識,提高社會大眾對地方文獻的閱讀質量,增強地方文獻的推廣效果。
(三)調查受眾接受特點,利用高校圖書館信息技術以優化地方文獻推廣路徑。針對地方文獻內容和載體的多樣性,高校圖書館應當全面調查廣大讀者(尤其是青年讀者)的閱讀興趣和審美習慣,根據受眾對地方文獻的接受特點,做好閱讀推廣活動內容及形式的設計工作,強化地方文獻與當代生活的現實關聯感。在地方文獻的閱讀方式和推廣渠道方面,高校圖書館要利用館內先進技術平臺,使用網絡化、數字化、虛擬化的新媒體手段,不斷創新地方文獻的信息傳播模式。
(四)拓寬師生閱讀渠道,在學術研究和文化活動中推動地方文獻開發與傳播。針對地方文獻的 “碎片”化與“局域”化,高校圖書館除了做好常規的地方文獻管理與服務工作之外,還要彰顯高等院校在學術文化領域的影響力,經常舉辦一些以地方文獻知識普及為導向的學術論壇、知識講座、文化沙龍、專題研討會、讀書報告會、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口述史等交流活動,采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吸引更多的社會公眾參與地方文獻的開發與傳播。
四、結語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以及“講好中國故事”。為了更好地豐富各地群眾的文化生活、促進優秀文化傳統的傳承和傳播、講述全國各地的美好故事,我們應當千方百計做好地方文獻的閱讀推廣工作,高校圖書館在這方面大有可為,因為“高校圖書館不僅具有為學校教學、科研服務的職能,同時也具有為地方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化發展以及全面提高公民素質的公共服務職能”。本文闡述了高校圖書館在地方文化建設中的獨特作用,論證了高校圖書館參與地方文獻閱讀推廣的必要性,并且針對高校圖書館參與地方文獻閱讀推廣所面臨的主要困境,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建議,以期對當前的全民閱讀戰略實施和地方文化品牌打造起到一定的理論參考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磊,李巖.中國全民閱讀工程發展簡史[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7:13.
[2]王宇等.全民閱讀新常態發展策略探索[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6:8-9.
[3]吳莉萍.圖書館學基礎與工作實務[M].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4:2.
[4]周和平.周和平文集(上)·圖書館事業[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6:206.
[5]趙靜.高校圖書館的功能演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48.
[6]浦紹鑫.現代公共圖書館資源建設與服務[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6:144.
[7]趙大志.地方文獻建設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19.
[8]羅鏗.融合地方文化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實踐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7(12):10-14.
[9]江濤,穆穎麗,等.現代圖書館服務理論與實踐[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4: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