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爽 李雪
一、研究背景
我國正處在發展創新型經濟、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偉大歷史時期,創新型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征是以知識和人才為依托,以知識創新為主體,強調政產學研等各界創新主體的緊密協同合作;創新型國家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創新投入高、產出高,通常要求科技進步貢獻率70%以上,對外技術依存度30%以下[1]。可見,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在我國當今重大發展戰略中,都是不可或缺的支撐條件。大學生作為高層次人才的最主要源泉,其創業能力培養也成為了時代的必然要求。同時根據奧肯定律,我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1個百分點,大約可以拉動100萬人就業。經專門機構的調查研究,發現我國創業促進就業的倍增效應大約可以達到 1:6[2],創業促進就業可以減緩。
二、高校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能力的促進作用
學界公認,創業可教觀點的典型代表是德魯克(Drucker,1985)。此外,眾多學者麥克馬蘭、高曼等(Mc Mullan,1987;Gorman et al.,1997)也從不同角度論述了創業可教的觀點。創業教育家Shepherd認為“教育可以降低創業者和創業團隊的死亡風險,有經驗的創業者或者是受過良好創業教育的創業者,將有能力提高新創企業的存活能力”。陸秋萍對高校創業教育和大學生創業能力進行了相關性分析,通過分析得出高校開展創業教育提高了大學生的創業能力。Jose C.Sanchez通過對照實驗發現參加過創業教育培訓的大學生創業能為得到了提高。
綜上所述,高校創業教育對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具有深遠的意義。高校通過理論與實踐教育可以培養學習者的創業認知和創業能力,使學生抓住了事物的本質和結構,對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刻,對知識遷移能力也會更強,從而形成能夠開展創業活動的創業能力。
三、國外創業教育的優秀經驗
1.美國高校創業教育發展現狀
美國的創業教育活動自始至今都處于世界的領先地位。幾乎所有美國高校都提供創業課程,各高校或社會團體牽頭發起創業項目,讓學生通過系統地學習,達到相關要求,進而獲得學分或學位證書;美國高校在課堂內外組織開展了多種教育活動,通常如商務策劃活動是圍繞創辦企業的一系列問題,幫助學生發現并探索機會。
2.英國創業教育發展現狀
英國建立了由高校基金委員會管理的高校創新基金,通過基金形式支持大學生技術創新工作,重點推動高校的科技成果向經濟社會一線轉移[3]。同時,英國高校普遍設立了技術轉移和專利技術辦公室,并涌現出一批知名的技術轉移機構,如劍橋大學的劍橋企業、牛津大學的ISIS創新公司等。ISIS也掌握牛津全校的知識產權,開展技術成果的評估、保護和市場化工作[4]。
3.印度創業教育發展現狀
印度大學生創業的相關教育活動多由學校組織或者由教師自發發起,各種全國性甚至國際性的創業大賽、創新集會經常由教師從民間發起,由學校自主舉辦,而很少通過教育主管部門發起或其他行政部門官方參與。印度高校的創業類課程由本校教師和訪問教授共同承擔,本校的教師主要教授理論部分,訪問教授主要承擔實踐部分,兩部分通常各占一半左右的課時。印度經濟具有明顯的家族企業特點。基于這種自身狀況,印度很多大學專門開設了為期兩年的家族企業管理項目,以便學生畢業后能較順利地經營其家族企業。
四、我國高校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路徑
1.深化教學改革完善課程體系
在海外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過程中,美國等創業教育起步較早的國家已經具備了成熟、系統的教材和課程體系,印度等國家基于語言優勢,也完全引進了美國的一些教材和課程。我國創業方面的學科基礎薄弱,缺乏系統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課程,現有的創業課程同其他課程之間的邏輯關系及課程內部的邏輯關系也都有待完善。
2.豐富創業實踐構建實踐體系
海外高校創業教育成功的一個重要依托就是豐富的創業實踐活動,而我國的創業人才培養體系方面還剛剛起步,還停留在理論、理念探索,以及國外經驗總結、引進方面。我國要建立符合國情的創業扶持體系,一方面要加強創業實踐基地建設,推動高校與企業、事業單位進行合作,共建教育實踐基地;另一方面要不斷探索新的創業實踐途徑,引導學生把專業知識轉化為生產力,使知識能應用于實踐中,為我國原創技術的應用和高新技術企業的雛形奠定堅實基礎。
3.整合人才資源 強化師資隊伍
海外大學生創業能力培育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要達到高等教育中創業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必須構建一個適宜的創業教育專家體系。一方面需要培養:分批選拔部分教師“走出去”,到國外進行系統培訓,打造較穩定的教師隊伍;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與國外高校、與創業企業、與地方政府合作,聘請創業教育專家、產業界的專家、企業家為學校的名譽教授或特聘教師,并幾年更新一次。
【參考文獻】
[1] 汪萍,熊丙奇.大學生創業[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1.
[2] 教育部:釋放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http://www.gov.cn/xinwen/2016-06/07/content_5080133.htm[DB/OL],光明日報,2016.
[3] 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課題組.英國創業資本投資早期創新企業相關政策及啟示[J].經濟研究參考, 2013(63):36-50.
[4] 劉民義.英國促進技術轉移和產學研的分析及啟示[J].科技成果管理與研究, 2010(5):21-24.
作者簡介:劉爽(1993年11月-),女,漢,山東曹縣,長沙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李雪,長沙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項目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學教育經濟與財政研究基地2017年度項目(17JCJC3)
項目基金:長沙理工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8年度項目,基于學習遷移效果的創業大學生“組織管理能力”教練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