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和火腿腸的經典搭配,曾幾何時是不少生活緊張、熬夜族的流行食品,也是綠皮火車上司空見慣的常年供應不斷檔的方便食品。另外,榨菜配稀飯,一斤二鍋頭兩個下酒菜也是曾幾何時普通人家的常見飲食習慣。
時隔今日,當人們的生活水準不斷提高,經濟條件日漸好轉的時候,消費的水平也跟著上了臺階。就拿中秋佳節來說,以禮傳情達意,是中國特色之禮儀,而今年中秋采購也呈現出“面子與實惠,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新趨勢,除了月餅、紅酒、大閘蟹經典“老三樣”外,養生三件套、暖心三件寶等等也出現在了網購平臺的送禮榜單上。
人們的消費正朝著精細化、品質化的方向發展著。
然而,近日泡面與榨菜半年報業績大幅提升的披露,可謂引爆各大網絡平臺。據康師傅披露,上半年的方便面銷售收入達到63.08億元,同比增長8.40%。大家爭議最多的就是“低價商品銷量的上升,是否意味著消費降級?”“消費降級”一詞一時間,不僅登上了微博的熱搜榜,還成了媒體圈的熱議話題。
關于消費降級,此前拼多多成功在美上市時也曾引發過網民們的聲討。剛剛上市就被扣上“消費降級”帽子的拼多多,因為平臺存在山寨假貨產品,被全網輿論所抵制。然而,拼多多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崢則聲稱,不同的人,不同的收入,消費的選擇不一樣,但消費公平是第一位的。
那么,消費真的在降級嗎?將消費降級定義為低價商品銷量的上升是否合情合理?泡面、榨菜、二鍋頭銷量的上升是否是消費降級的明證?
實則不然。消費者已經從追求性價比的時代,進入了追求品價比的時代。價格不再作為消費者選購產品的頭號因素,他們更相信“物有所值”這個詞,低價也有高品質。
消費升級一般指消費結構的升級,是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的結構升級和層次提高,它直接反映了消費水平和發展趨勢。消費趨向不僅要看高價與低價產品消費增速,還要多方面考慮消費者需求、消費方式的變革。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消費方式已發生轉型,網上購物,甚至網上訂餐已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人們在體驗生活便利化的同時,互聯網+提供的便捷勢必融入了服務消費,這不是消費降級,而是消費服務化。
另外,消費結構在升級。根據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國內旅游人數達到28.26億人次,同比增長了11.4%。國內旅游收入2.45萬億元,增長12.5%。上半年,全國電影票房320.3億元,觀影人次達到9.01億,分別增長17.8%和15.3%。
顯然,當前文化、旅游產業市場火熱,催生了文旅大融合發展。中國居民消費已從物質需求主導的時代,轉型精神消費主導的時代,人們的消費開始圍繞著提高自身展開,消費者對于增加知識、增長閱歷的消費更加青睞。這是“消費分層”,每個人選擇適合自己的消費方式。
此外,消費觀念和消費心態也在升級。共享經濟等新的消費形式,反映了消費者更加理性、推崇綠色環保的消費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