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紅
(泰山醫學院幼兒園 山東泰安 271000)
幼兒時期對于一個人未來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人類大腦的發育與年齡的增加呈反比,因此人在幼兒時期是學習的最佳階段。幼兒園是對三周歲以上學齡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機構,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制度的基礎階段。重視幼兒教育,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為孩子日后的生活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是目前幼兒園教學工作者必須應該認識到的。在早期大腦發育的最佳時期,要豐富孩子的生活環境。“3歲看到大,7歲看到老。”說明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孩子需要從小就儲存知識信息,構建學習的潛能。未來的學習是建立在早期學習基礎之上的。早期教育對幼兒以后的學習有著很好的幫助,它可以使幼兒有較好的理解力和創造力。[1]
幼兒園與其他階段的學校不同,幼兒園的學生沒有升學壓力、年齡小,活潑好動,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吸引,因而幼兒園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安全事故。因此,大多數幼兒園忽視了教學質量的提高,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安全問題。另外,目前幼兒園對于教師工作質量的評價主要根據教師的出勤率和班級成績方面,而不考慮教師的工作態度、情感素質,這種教學管理體系導致教師看重自身的專業素質,而不注重自身的情感素質,也不重視孩子的情感發展。幼兒園教育應該是以素質教育為目的的基礎教育。作為孩子進入知識大門的第一步,幼兒園的教學質量應該受到重視。[2]
幼兒最大的特性就是沒有自我保護力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教師從旁耐心教育指導。幼兒園是孩子正式接受教育的首要階段,對于孩子的成長有著關鍵的影響,然而目前大多數的幼兒園依舊采用權威式的管理模式,即教師服從園領導的一種傳統管理模式,導致教師的教學自主性較低,無法做到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建立健全幼兒園教學管理監督體系是目前幼兒園教學管理體系中最關鍵的環節。
由于社會競爭激烈的影響,各個幼兒園為了得到各位家長的青睞,提高入學率,更加重視打造特色教育,認為特色教育是時代所需,從而越來越輕視教學質量。只是一味的開展豐富多彩的特色教學活動以及創新幼兒園的特色課程,而忽視了基礎知識的認知學習。孩子在幼兒園接受教育就是為未來的學習打造良好的基礎,故而應該學習最為基礎的知識。在這樣的教學現狀下,對于孩子的全面發展有害無利。
目前幼兒園教學管理體系中,教師的知識理論能力十分優秀,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因為孩子的不聽話或者是活動中突發狀況導致教學質量不佳。這就是因為教師一方面只注重自身知識理論的提升,而對于教學與實際相結合的工作做得不到位;另一方面是只關注了孩子的學習情況,忽視了孩子的情緒和情感發展狀態,導致教學理論與社會實踐的脫軌,孩子只是學會了書本上的知識,而對日常的生活沒有幫助。
對于幼兒園的教育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教學管理體系,不僅要做好照顧孩子日常生活的重任,還要做到知識教育的目的,以提升幼兒園的教學質量。第一,幼兒園要重點做好安全管理體系,要設立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每天學生的到園情況以及離園到家情況,及時與教師和家長進行溝通,并做好記錄工作。另外對于教室設施設備的安全情況要定期進行檢查維修;第二,幼兒園相關領導要學會適當放權,樹立新的教學管理觀。按照管理學理念來說,把教育過程中的教學決策權下放給教師,幼兒園管理者只需扮演著與具體教學過程中的教師平等互動的角色,把握幼兒園發展的趨勢方向,實現有效的管理。第三,建立健全教師評價考核機制,不僅要考慮教師的專業素質,還是重視教師的情感素質。幼兒園教師的考核評價應該以自評為主,適當可以組織家長、孩子、教師、幼兒園教學管理人員等參與其中,以保證評估的廣泛性與科學性。值得注意的是,要合理確定各個評估人員的評分權重。同時,還要采取獎罰相結合的方式,來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與創新能力,這樣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定時更新自身的知識體系,還要學會與孩子進行情感溝通,對孩子的學習、生活、思想上進行健康引導,提升孩子的綜合素質。[3]
新課改背景下,幼兒園要創新教學課程,結合實際情況,注意科學合理的設置教學計劃,構建幼兒園基礎教學與特色教學兩位一體的教學課程,并要根據教師的具體教學過程,不定期更新教學課程,做到最大程度上符合孩子的成長特點。幼兒園的教育其實并不需要太多的書本知識的教學,更多的是對孩子的行為、思想上的教育,因此設置課程:第一,要以幼兒為本,重視幼兒基礎知識的教學,同時在教學體系上不斷創新,對幼兒進行興趣引導,激發其特色潛能;第二,目前幼兒園課程的設置雖然有國家要求的教學大綱,但各個幼兒園在實施過程中總會有或多或少的差異。幼兒園應該成立專門的教學課程研討組,由專業與情感共重的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組成,共同探討最適合當下孩子的幼兒園教學課程,制定出知識全面、重點突出、具有特色的教學課程;第三,幼兒園要加強對孩子實踐性的教學,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運用孩子容易接受的教學方法將一些抽象知識具體化,注重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引導孩子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促進孩子的自主創新能力;第四,要合理安排考核體系,孩子的考核內容不僅要包括幼兒所掌握的基本知識,還要把行為、思想是否得到健康發展考慮在內。幼兒園教學不僅要豐富教學內容,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還要重視幼兒對課程的接受能力,站在幼兒的角度思考問題,有針對性地對幼兒實施綜合能力的培養,做到最大程度上優化教學,提高幼兒園教學課程改革的有效性。
一方面,幼兒園教學管理的創新,最大的實施者就是教師,其關鍵就是如何把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管理新理念轉變為教師有效地教學行為中去,并落實到教育活動中。廣大幼兒園可以通過校本培訓或者校外實習參加其他優秀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強化新課改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建立友愛、和諧的師生關系,實時關注孩子的身心發展,做到了解每一位孩子。通過教師對孩子的耐心指導,做到幼兒可以更好地學習、生活,并通過與幼兒園其他孩子的交流,培養孩子的人際交流和社會適應能力,從而使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更健康的適應社會環境。 另一方面,幼兒園管理要強化教師的進修學習培訓的機會,通過“請進來,送出去”的方式,不定期的邀請優秀教學專家進入幼兒園演講,傳授新的教學經驗和教學體系。
幼兒園教育最大的特殊性就是受教育者是孩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孩子的本能,讓孩子的潛力得以發展。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結合素質教育的理念,不能過于重視教學的嚴謹,要實時關注孩子的自身特征和潛力,帶著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孩子,為孩子構建自由寬闊的學習場地,營造歡快平等的學習氣氛,幫助孩子學會自己感悟生活,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和自主觀察思考的能力。例如,在認識生活用具的課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教室中的具體實物,向孩子介紹其名稱,并鼓勵孩子自由發言說出自己認知的物品的用途,讓孩子在生活中提升其學習興趣。
總之,隨著新課改的大力實施,對于幼兒園的教學管理改革也有著深遠的影響。另一方面,教學管理直接關系著幼兒園的辦學水平和教學的有效性。幼兒園管理者、教師要正確認識到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實時結合幼兒園的教學實際情況以及孩子的身心發展狀態,分析自身存在的教學問題,并及時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改善創新,以此來提升幼兒園教學的質量水平,促進孩子的全面素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