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朝陽市第一中學 遼寧朝陽 122000)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詩經》中《蒹葭》的古老優美詞句再次出現在眼前,抒情主人公,為了所追求心中所愛的美好事物而上下求索,不管艱難險阻,矢志不渝,這份執著讓人感動。如果學生以這份執著、這份愛來學習語文,何愁語文課不活躍,學生學習效率不提高?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讓學生愛上語文課。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愛上語文的前提是喜歡上語文老師,大海航行靠舵手,語文老師是這一學科的領路人,與領路人相處和諧,感情融洽對喜歡語文至關重要。教師做到以下幾點,一定獲得學生的愛。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必須有廣博的知識,扎實的基本功,才可以把握好教材,引領好課堂,把知識準確無誤的傳達出去。“內有詩書氣自華”淵博的知識會增加一個人的氣質修養,高雅的氣質,睿智的頭腦,犀利的語言,怎能不讓學生心存敬意,愛上老師。
古人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要教書育人,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做人。一名優秀的老師首先要有高尚的事業理想,又要有堅定正確的思想信念,讓學生明白責任和義務的含義。其次有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對人生的把握、對理想的追求、對是非的判斷,讓學生體會生活的真諦。身教甚于言傳,教師人生觀價值觀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起著示范、激勵和熏陶的作用。一位正直、善良、敬業的老師怎能不被喜歡。
前蘇聯偉大的文學家、教育家高爾基曾經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她,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好孩子。”愛就是教育的全部,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有了愛才有了理解,才有了寬容,才有了鼓勵。心中有愛的老師再舉手投足間播撒愛的雨滴,讓學生感受溫暖,濃濃的愛意會轉化為不竭的動力,讓學生投入到語文的學習中。
在語文課上,老師用淵博的為學生傳道,用人格魅力教學生做人,用濃濃的愛給學生溫暖。這樣的的課堂是知識的海洋、做人的課堂、愛的天堂, 每一位學生都會積極投入,愛上老師,愛上語文。
很多老師戲言:語文是小小科。語文課上學生的姿態萬千:有睡覺的、又走神的、有學其他科的。可看到此情此景每個語文老師都倍感悲哀。究其原因,學生對語文沒興趣。想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堂,我覺得既要讓課堂變得有趣,又要將課堂還給學生。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趣的課堂猶如磁石一樣吸引學生,使學生積極投入各種活動,充分發揮自己才能,在活動中獲得知識,提升能力。如何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呢?
(1)貼近學生生活激發學生興趣
莎士比亞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可以尋找學生關心的話題引入課文。比如講《桃花源記》我先為學生播放了《涼涼》這首好多孩子耳熟能詳的歌曲,幾個孩子甚至情不自禁跟著哼唱起來。然后我告訴大家這么優美歌詞來自咱們今天這篇課文,大家興趣一下子得調動起來,更樂于學習。再講《周亞夫軍細柳》時播放了《美人心計》的關于周亞夫的片段,不但學生的興趣被提升,也讓他們懂得歷史與戲說的區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精心的設計讓大家更愛語文,更愛語文課。
(2)多種手段運用吸引學生興致
一節生動的語文課,不僅要調動學生視覺、聽覺,還要走進學生內心。多種感官的調動會使學生興趣盎然的上好每節課。講《濟南的冬天》時,有一句是“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只有北邊缺著點口”為了形象,我用簡筆畫在黑板上展示出來。我不但自己會畫畫,有時還放手讓學生去畫。朱自清的《春》很美,學這課時,我讓學生把語言轉化成圖畫,展示時簡筆畫、水墨畫、水彩畫……應有盡有,既激發了學生興趣,又有助于背誦、理解課文。講《水調歌頭》時,先讓學生聽王菲的所唱的這首歌,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走進古詩的意境。
(1)課上給學生機會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語文課上老師是引導者,學生是主角。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獲得知識,提高能力。每一課的字詞、作者、文學常識,都是學生課前搜集并整理出來,課上與大家分享。經過自己動手,不但識記部分掌握的牢固,而且有助于理解課文并養成好習慣。合作時,既有個人的意見,又有小組的見解,各抒己見,不經意間就會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無形中合作意識和表達能力得到增強。總之,學生自己能做的事教師絕不會代勞,放手去做,為學生創造機會,在把握機會中學生得到提高。
(2)課上給學生自信
愛默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一個人想獲得成功必須自信。一個學生只有擁有自信才能有動力、有熱情的投入到學習中,因此老師要給學生自信。教師要愛每一個學生,做一個伯樂,用慧眼去發現不同類型的千里馬。每個孩子都是天使,都有可愛之處,教師要用欣賞的眼光去看每一個學生,用親切地話語去激勵他們,讓他們獲得自信。在教學中,問題設計要有階梯性,盡可能的讓全體學生參與進來,讓每個人都獲得成就感,培養他們的自信。
如果語文課生動有趣,自己又是其中的一份子,那么語文會成為學生最喜愛的學科。全身心投入一定會有所收獲。
《詩經》中的“伊人”,雖然她“在水一方”,而且“道阻且長”,仍然不能阻擋人們“溯洄從之”,究其緣由是“伊人”的魅力無窮和人們對其執著的愛。希望在教師的引導、影響、感染下,讓語文成為每個學生心中的“伊人”,讓學生愛上“伊人”,愛上語文。